前言

王效芝作为李讷唯一的儿子,也是江青唯一的亲外孙,时刻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官二代,倒更像是一个从寒门中走出来的励志少年。

“红二代”李讷

毛主席很喜欢女儿李讷,李讷也是得爱最多的一个。她1940年8月出生于延安,当时毛主席已经47岁,老来得子的毛主席,一直将李讷视为掌上明珠。

图丨毛主席与李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讷是毛主席与江青的孩子,江青原名李云鹤,李讷属母姓,“讷”字取于“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话。李讷小的时候,毛主席每次回到家,都会抱起她轻拍后背:娃娃,我的好娃娃。像所有父亲那样,他愿意满足女儿的一切要求。

因为战争的原因,李讷六七岁还未能上学。直到西柏坡以后,李讷已经9岁了,才与几个同龄的儿童一起挤在一个小房间里上课。1943年,李讷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1959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父亲的爱护、教育、鼓励、使李讷在政治、思想、学习、品德、作风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学毕业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5年暑假,李讷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李讷天资聪颖,面容姣好,学习用功,知识面广,有理想,一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所受的教育和熏陶,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自律又严,对自己生活的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

图丨毛主席与小女儿李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李讷毕竟是江青唯一的亲生孩子,与李敏、岸青、邵华、思齐相比,无疑地位独特。后来考入了北大学习,可以想象,以毛主席之尊,江青之娇,李讷在北大自然是个极特殊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李讷性情清高,较为自负,这也是她这样年龄的女孩子易有的“毛病”。但聪明的李讷,在睿智的父亲帮助下,认识了自己的弱点,决心改正缺点。

大约在1970年左右,毛主席为了锻炼李讷,让她去江西井冈山的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劳动。这时,李讷已年届三十,仍孑然一身。当时,很多同志都十分关心她。

曾经任过中办信访局副局长的曹全夫,是毛泽民与发妻王淑兰生女毛远志的丈夫,时任干校党委书记。这位堂姐夫也曾经给李讷介绍了几个对象,但她都不满意。李讷要找一位农民出身的干部结为伴侣,但合适的人不易碰到。恰在这时,北戴河管理处的小徐出现了。

小徐人长得挺帅,初中文化,为人机灵热情,见李讷终日落落寡欢,便不时邀她打球,聊天或一块干点农活。一来二往,两人渐渐熟悉起来,不久便相爱了。小徐的父亲是山海关车站的扳道工,出身没有问题。

其实当时两个小青年的事情,干校的领导和周围的人们也都略知一二,但他们并不看好。他们觉得两人地位、性情、思想等方面差距太大,所以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图丨江青、李讷、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他们觉得李讷平时性格也比较孤僻,甚至还有点“小公主”,所以他们并没有往深处想。但是,他们以为的只是他们以为。很快李讷就向组织上提出结婚的申请,曹全夫对小徐的情况做了调查,并亲自向中办的负责人打了报告。

毛主席是一个蔑视等级观念的人,他作为一代伟人,对子女的婚事向来开明,从不包办,也不讲究什么“门当户对”。当初毛岸英找了就是一个一般的中共烈士之女;毛岸青娶了嫂子之妹,李敏与孔从洲结婚,地位身份与毛主席相差甚远。

但这件事却让其他人十分惊讶,毛主席与江青的独生女怎么可以与一个工农出身的“小战士”恋爱呢?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报告送到毛主席那里,有着大英雄气度的他批复同意了,并将报告转江青阅。江青对女儿的这桩婚事没有心理准备,但她在办事上对毛主席多有顺从,见毛主席同意,她也就同意了。

图丨毛主席与李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礼就在“五七干校”举行。仪式全由曹全夫操办,他自己去买了一些苹果,又叫人备了些茶水,烟糖,请来了干校的几位领导和连队领导,李讷的堂姐毛远志自然是责无旁贷地忙活着,食堂做了桌便饭,婚礼就告成了。

但这桩婚姻并不美满,由于两人的差异太大。新婚的新鲜感一过,才发现两人之间的差距无法克服。不久就分居了。以后,小徐被保送入了河北铁道学院当了工农兵大学生,李讷已怀有身孕,不久生下一个男孩,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人正式离婚。

70年代中期,晚年的毛主席似乎更有心培养李讷。1974年至1975年,李讷曾先后担任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

1976年10月之后,李讷的市委书记是再也当不成了。中办把她安排到中央警卫局的一套四居室的宿舍,同幼小的儿子和保姆一同居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讷的工资只有70多元,日子过得很紧,每天仅买一毛钱的肉,家里的被子一人一条,铺一半盖一半。日子最紧时,李讷忍痛把用不着的书卖给了旧书店。后来中办对李讷的生活给予了补贴,日子才好过一些。

图丨李敏与李讷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毛主席还是李讷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是他们所企盼的。李讷和所有普通百姓一样,每天早上都会冒着寒风排队购买大白菜,然后用木板三轮车推运回来。

李讷的生活没有一天比一天好,不幸的婚姻,父亲去世,母亲也不在自己身边,再加上多病的身体,让她的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觉得自己除了一个还并不懂事的孩子外,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但就在这个时候,王景清出现了。他是李银桥的老战友也曾为毛主席站过岗。在李银桥的撮合下,一年后两人结婚,婚礼也十分简朴,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几位特别关心他们的长辈,领导以及朋友。李讷、王景清举杯敬酒,大家祝他们幸福和睦,白头偕老。

图丨王景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讷的教子方式

李讷与小徐的儿子叫做徐小宇,性格活泼,他是李讷唯一的儿子,也是江青唯一的一个第三代传人。这个孩子的存在以及成长,给苦闷中的李讷增添了许多快乐。其实在离婚的时候,小徐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有孩子,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他已经在老家再婚,之后也有专程来北京看望过自己的孩子。

王景清对李讷的儿子徐小宇很好,一家人过得和谐美满,李讷的脸上也多了很多笑容。他在教育孩子方面,与自己的父亲一样,从不让孩子们搞特殊。

李银桥曾经回忆道:当初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一家与全国人民一起缩食,当时李讷正在读书,在学校里总是吃不饱肚子。后来卫士去学校看望李讷时,发现她吃的饭没有一点油水,而且总是吃不饱,便偷偷告诉李银桥。李银桥知道后便自作主张给李讷送去一包饼干,不过他也不敢让毛主席知道。

图丨李讷和王景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最终毛主席还是知道了,对此狠狠地批评了李银桥,当时李银桥觉得毛主席有些太狠心了,说道:“其他孩子的家长也会给自己的孩子送东西吃啊。”毛主席一听更加生气了,拍着桌子说道:“别人我不管,我的孩子一块饼干都不能送!”

后来一个星期天,李讷回家吃饭,看到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真香啊。”江青看看女儿,又看看毛主席,好像想说点什么,但也没说出来。还没等父亲下达开饭“命令”,李讷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吃得狼吞虎咽的样子。

毛主席轻轻地笑着,但明显笑得并不自然,嘴唇有些微微发颤,江青的脸色也有些苍白,但嘴唇依然保持着微笑的样子,李讷三口并做两口的将碗里的饭菜吃完,江青借口这几天胃不舒服,便将碗里的饭菜拨到女儿的碗里,李讷把饭连同桌上的剩菜全部吃了个精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士看到这一幕,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事后跟毛主席说:“主席,李讷太苦了,我想......”还没等他说完,毛主席就打断他:“和全国人民比起来,她已经很好了。”

现在李讷自己也已经有了孩子,他跟父亲一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子女,从不让自己的孩子搞特殊。在母亲的教育下,徐小宇从小就十分懂事,为了家庭的和睦,他主动提出要跟随继父姓,李讷便为儿子改名为王效芝。有点效仿外祖父毛润之的意思。就这样,一个名字,将祖孙三代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图丨王效芝(后排右三)与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效芝下海经商

但跟外祖父不同的是,王效芝没有选择继续投身政界,而是选择了下海经商。但跟一起下海经商的几位哥哥姐姐相比,他是最低调的一位,下海经商十余年,一直秉持着低调、稳健的作风,获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在王效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与母亲就已经分开,一直到继父王景清出现,才算是弥补了他之前缺失的父爱。他的童年跟同龄的小朋友相比,是艰难且缺失的,但他也是幸福的,作为毛主席最小的外孙,他的母亲又是毛主席与江青最小的女儿,他收获了母亲更多的爱。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在这个人人都重视学历的时代,王效芝并没有打算继续跟外祖父一样继续从政,他想要经商,这是他一直以来都想要干的事情。母亲李讷对于儿子的愿望,也并没有阻拦。

图丨王效芝与群众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母亲的鼓励下,王效芝考上了北京市外事旅游职业学校。这一切好像都与“红二代”挂不上一点钩。王效芝一直都是这样的性格,他为人低调,从不向外人提及自己的身份,虽说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却十分清晰,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知道未来的每一步该怎么走。

人们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还是在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当时因为学校安排他们去做志愿者,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一张《毛主席外孙在亚运村》的照片,让很多人注意到了他。但他并没有因为而变得狂妄自大,他只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一份工作,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低调踏实的态度,赢得了学校老师与同学的一致夸赞。

大学毕业之后,王效芝被学校分配成为一名服务员。其实这并非王效芝第一次接触服务员的工作,早在高中毕业之后,他就曾在一家饭店里做过服务员,后来因为考上了大学,便没有再继续到那家饭店上班。

图丨王效芝与妻子王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继续成为一名服务员,王效芝的内心是欣喜的,但对于身边人来说,却无法理解,怎么着也是个“红三代”,怎么可以去做一名服务员呢,按常理来说,他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是很容易的,工资低且不说,说出去也不体面。

但王效芝根本不会受到这些闲言碎语的影响,他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服务员只是他奠定基础的第一步。

工作中的他吃苦耐劳,不像其他人一样因为一点点小困难就哭天喊地,抱怨生活的不公,在他看来,一切才是刚开始。的确,王效芝能吃苦,而且工作能力出众,很快就从一名服务员晋升成为经理。

但他想要的远远不止于此,他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工作了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梦想,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的王效芝,变得比之前更加努力,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老板,就比其他人少干一分,他和员工一样,早早起床上班,员工要干的他一样干,员工不需要干的他也一样会干,没有一点架子,什么脏活累活一样干。

按照常理来说,老板一般都会经常在外边应付一些应酬,但王效芝不同,他不喜欢应酬,所以很少会参加应酬,下班后就立马回家陪伴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一起玩耍,经常与孩子们在一起探讨问题。比起应酬,他更喜欢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

王效芝的妻子叫做王伟,是一位十分漂亮,而且很有气质的女性。当初是在刘少奇的儿子刘源的撮合下,两人才走到一起的。当初两人结婚的时候,刘源是证婚人。婚后生育了两个孩子,性格都十分活泼,他们很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一家四口幸福的生活着。

王效芝闲暇时间会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上一些瓜果蔬菜,为家人亲手做饭菜。每次有亲朋好友来做客,他都会用自家的蔬菜做食材款待他们。

图丨王效芝与刘源亲密合影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效芝会经常带着家人到湖南韶山老家,献花祭拜缅怀外祖父。让孩子学习哲学,品读毛主席思想,并将红色教育传承给子女。

王效芝讨厌用自己谋取利益的人,他也讨厌每天都把自己的身份挂在嘴边的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没有主动跟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身份,所以身边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是毛主席的外孙。

后来渐渐的王效芝的身份被越来越多人知道,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我一直记着外祖父说过的一句话:‘做一个普通人,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外祖父是这样教育后代的,我一直将这句话谨记在心,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普通人。”

王效芝不仅品行跟自己的祖父很像,他的生活作风也跟外祖父很像,他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背诵毛主席诗词语录,学习历史知识,牢记国家发展历程,为日后理解毛主席思想打下基础。

图丨毛新宇(右二)、王效芝(左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效芝在晚年采访中还聊到了自己的外祖母,他说:“其实她也不容易”,接着,王效芝讲述了一些有关外祖母的事情,说道一半的时候,他突然把话题再次转到外祖父身上。

他说自己常常教育孩子,一定要以毛主席为榜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他说:毛主席直到临近生命的终点,他还在索要书看,王效芝一直将毛主席说过的两句话谨记于心,第一句是:“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剩余的9年零359天也一样要学习。”第二句是:“让读书学习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

王效芝一直将外祖父的这两句话铭记于心,在毛主席看来,学习就是休息,因为每次学习不同的新知识,就是一个换脑筋的过程,将学习视为一种调剂,脑子里就不会想其他的事情,这时脑子就得到了休息,这时毛主席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王效芝说道这,笑着说:“这是我和我孩子一直学习的一种休息方式。与其说外祖父将休息的时间给了读书学习,倒不如说他是把学习本身当作休息的。”

图丨毛主席在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不禁感慨,这就是伟人家风吧,一代伟人后继有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王效芝之所以能够成长为这样一个有风骨有品格的优秀企业家,也离不开毛家的教育氛围与主席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