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六七岁的时候,杨丽萍就认定了跳舞这件事。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洱源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还有3个弟弟妹妹。无论当时的社会条件还是自身的家庭条件,都没办法让她系统地学习舞蹈。她的舞蹈启蒙,来自云南乡寨的淳朴民风,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毛虫作茧、蚂蚁搬家、孔雀吸水、昆虫嬉戏……都成了杨丽萍跳舞的“养分”。在她的回忆中,乡民们婚丧嫁娶、庆丰收的时刻,便是她的舞台。

18岁的时候,杨丽萍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时刻,她开始在傣族史诗舞剧《召树屯与南吾诺娜》中,扮演新一代的“孔雀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知道,孔雀是杨丽萍一生都在创作和表达的意象。但或许很少有人了解,曾经的“孔雀舞”只能由男子跳,直到上世纪50年代,毛相的弟子刀美兰首次扮演“孔雀公主”,才开了单人女子孔雀舞的先河。可以说,在杨丽萍成长的时代,女子跳孔雀舞,本身就是一种“反叛”表达。

凭借出色的孔雀舞表演,杨丽萍在云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1981年,被中央民族歌舞团看中的杨丽萍,决定到北京闯一闯。著名舞蹈理论家张苛曾在回忆中提及,杨丽萍进团时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跳得跟别人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央民族歌舞团正集中培训苏联芭蕾舞,学了一段时间后,杨丽萍便愈发觉得这并不是她所坚守的民族舞语言,也因此拒绝所有的训练。即便这使她的生活变得分外拮据,杨丽萍也始终没有妥协。

正是在这段时间,她开始筹备后来惊艳国人的那支独舞《雀之灵》。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大赛开始征集参赛作品,然而,由于团内拒绝推送她的表演,杨丽萍只能以个人名义参加。为此,她买了手表,东拼西凑,“斥巨资”1700元完成《雀之灵》。最终,这段舞蹈拿下第一名。

1988年,杨丽萍携《雀之灵》亮相,自此声名鹊起,火遍大江南北。在90年代初还没有电视广告的时代,杨丽萍的舞蹈甚至被插播在节目之间,热度最盛时,曾有四个频道同时播放她的舞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丽萍在舞蹈方面的造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孔雀仙子”成了杨丽萍在国民心中的集体印象。站在国内舞蹈界的“顶点”,她的民族舞至今仍无人可超越。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杨丽萍似乎一直特立独行,但实际上,她只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