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检查出心肌缺血5天后,株洲某房产中介公司负责人猝死。这两天,该消息持续引发关注。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不到1%,在庞大的心源性猝死者中,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

面对这些让人揪心的数据,我们该如何当好“生命守护者”?4月13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通讯员 宋玺 供图

绝大部分第一目击者

缺乏现场急救知识

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心脏除颤……近日,在省直中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急诊科主任黄磊和同事正在对一位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抢救。遗憾的是,由于错过了院前急救的黄金时间,这场抢救以失败告终。

“每年,我们科室要接诊近百例猝死病例。由于绝大部分第一目击者缺乏现场急救知识,导致患者错过了院前黄金救援时间,最终引发悲剧。”黄磊介绍,抢救猝死病例就是一场接力赛,若第一目击者没跑好“第一棒”,后面的努力都是徒劳。

数据更显残酷。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54.4万例,平均每天有1490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然而,在庞大的心源性猝死者中,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

猝死并非猝不及防

何为猝死?黄磊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猝死的原因分为心脏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其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

“猝死属于意外事件,虽没有明确的预警信号,但大多数猝死是有迹可循的。”黄磊介绍,超过50%的心脏骤停在发生前1个月至1小时,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其中,胸痛现象最常见。

以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心肌梗死为例,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原有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

但一些心肌梗死患者并没有疼痛感,一发作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的疼痛感来源于上腹部,易被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市民要及时关注身体的预警信号,一旦发现有以上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黄磊说,就诊后,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或住院治疗,不可任性为之。

近年来,各类猝死事件常见于本地媒体,而让人震惊的是,这些猝死人群大多为青壮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谭钰珍表示,这一方面与年轻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患者本身有隐秘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若突然发现旁人出现猝死症状,该如何正确施救?

先看这样一个成功案例。2020年9月1日晚,在荷塘区一羽毛球馆内,一男子剧烈运动后突然一头栽倒在地。

120急救人员在赶往球馆途中,通过电话指导现场的球友们进行心肺复苏,为男子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成功将其救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能否抢救成功,关键在于第一目击者是否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和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除颤。”黄磊介绍,心脏骤停的抢救时间极其短暂,抢救成功率与开始抢救时间直接相关。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黄金4分钟”内被成功抢救的患者存活率可达32%,抢救时间每延后1分钟,患者生存率就会下降7%—10%。

“若在医疗机构以外或无除颤设备的地方发现有心脏骤停者,应立即呼救,同时迅速开始徒手进行心肺复苏;若身边有除颤仪,则可立即除颤。”黄磊说。

如何让更多人

成为“生命守护者”?

在紧急事故发生时,每个人可能是“第一目击者”,每个人也应该是院前急救的实施者。

“在国内,人们在碰到他人急性病发作时,往往只想到‘送’,而忽略‘救’,结果耽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唐芙蓉介绍,由于大多数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医疗机构以外,如家庭、公共场所等,导致第一目击人多数并非医疗专业人员,因此,掌握更多的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也许就能成功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如何为公众普及现场急救技能?这些年,株洲的一些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也作出了一些有益尝试。

2012年4月,唐芙蓉和同事发起成立了株洲首支专业的院前急救培训团队——“生命之舟”团队。如今,该团队的17名成员均获得了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基础生命支持(BLS)培训证书,已累计对外培训万余人。

2014年,省直中医院急诊科也发起了以“生命的呼唤”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群体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据统计,该团体每年为市民举办100余场急救科普讲座,已累计培训4万余人。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16日,该院还在株洲市图书馆设立了“急救小屋”,让市民能够现场学习心肺复苏、溺水窒息急救等知识。

市红十字会也在积极行动,除了在“世界急救日”举办应急救护知识嘉年华,还开展了各类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并购置了2台AED,分别投放在神农大剧院和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只有整个社会都有急救的意识和技能,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悲剧才会越来越少。”唐芙蓉说。(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刘琼 通讯员 宋玺 谭盼盼)

想学心肺复苏技能?看这里

记者昨日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今年该会将联合市中心医院面向16周岁以上全体市民开通报名服务通道,在全年培训1000名红十字救护员的同时,每月举办一期心肺复苏(CPR+AED)培训。

据了解,中国红十字总会日前下发《关于设立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的函》,首次明确了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及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文件要求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课程由各级红十字会主办,每期培训设班主任1名,培训采用统一教学大纲,教材由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红十字总会训练中心编著,培训器材涵盖成人模拟人、AED训练机、呼吸膜、呼吸面罩等。学员考勤考核、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合格后,可取得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书。

据悉,市红十字会将在其微信公众号开通报名通道,请市民留意。(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易楚曈 通讯员 刘静)

来源:株洲晚报

编辑:李苗

审核:罗小玲 罗春娇 张欲晓

株洲两名市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

天易集团监事龙学工被查

株洲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免费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