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张洪泉

聊城莘县古云镇,特制的两轮车载着大号的充气塑料袋,在街头跑来跑去,这些巨大的塑料袋直径有两米多,里面装着20-30立方的天然气,宛如一个个移动的“气体炸弹”,在车流中穿梭,驶进饭店和居民家。(山东商报腾讯客户端4月14日)

聊城小镇街头上“气体炸弹”,这话说起来有点骇人听闻,让媒体一曝光更是感觉非严惩不能平民愤,非铲除不能解除“气体炸弹”的威胁。事实上,这种“气体炸弹”之所以多年来一直存在,除了便于使用外,更是存在基层老百姓生活需要。治理“气体炸弹”需要多部门联合想办法,采取导堵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

“当地居民表示,目前还有使用塑料气包天然气的现象。但现在不少人家里都通了天然气,再加上当地有管部门的查处,使用的人已经少多了。”其实,从这段话来看,地方职能部门一直在监管此现象,但是,群众确实需要这种简单的运输方式。只要炸弹不炸,造成不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出现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就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反观本次聊城“气体炸弹”新闻,其实就是一个天热气如何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储藏的问题,只要解决了储藏的安全性,老百姓使用谁的天热气,都不是问题。解决储藏介质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和地方“气体炸弹”燃气包的使用者,燃气的销售方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商议商议,制定出一个天然气的运输使用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既然当地不少人家都通了天然气,倒不如把天然气“家家通”当地方政府2021-2022年的一个改进提高地方民众生活水平的一个目标。由地方政府牵头,争取家庭、天然气供应方和地方政府都出一部分,最好由供气方负责安装管道,提供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气体炸弹”对地方民众的威胁问题,让大家都不再生活在“气体炸弹”的威胁下,过上一个安全舒服的和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