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聊获取下图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揭开神秘面纱的骗局

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到2053年老年人口可能会超过4.8亿,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甚至是“下一个十万亿级产业”。

而随着养老产业的宣传日渐深入人心,随着观念的转变,现在确实有很多人打算把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托付给养老院、养老产业。

不过随着养老行业的发展,养老骗局也不断“野蛮生长”,如不断滚大的雪球,不知何时才能停下。

而前段时间一位63岁的老人从桥上纵身一跃,让这个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牵动着无数老人钱袋子的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这位63岁的老人曹某因为家庭生活不幸,所以将多年来积攒到的17万元投入到一家名为纳诺的养老机构中,希望养老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然而纳诺这家吸纳了数千会员,收取总金额达6.47亿元的养老机构最终却爆雷了,让无数老人血本无归,而其中就包括了老人曹某。

曹某因为积蓄被骗光,生活陷入困境,最终选择走向绝路。

“朝阳行业”的绝境

朋友们如果有关注养老产业的话就会发现,63岁老人因为养老机构爆雷走向绝路,其实只是养老产业的骗局野蛮生长导致的悲剧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近年来将养老产品“金融化”,采用无序扩展、饮鸩止渴的模式吸收老人资金的养老机构几乎泛滥成灾。

如果以“养老院”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作为关键词,我们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找到多达600篇法院裁判文书。

不过我们都知道,老人是对消费极为谨慎的群体,那么这些恨不得把一毛钱掰成两半花的老人为什么会一掷千金,接二连三地上当受骗呢?

这当然是因为养老产业中出现的一些骗局做得太过于“完美”了。

首先,会有“专业的营销团伙”向养老机构推销“营销外包”模式,他们会帮养老机构做“病毒式”传播发展会员,之后再从中抽取提成。

而这些“营销团队”会有完整的组织架构,比如内部分为区域经理、总监、部长、经理、业务员等多个等级,进行几乎无孔不入的全员营销。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们无论是在公园散步、市场买菜、还是朋友聚都会“偶遇”养老机构的营销人员。

此外,“营销团队”深谙老人们的心理,对于目标客户他们会先开展温情攻势,无论是养老院搞宣传、开会、演出、讲课还是搞慰问,他们都不会忘了自己的客户,让那些老人觉得不交钱都对不起人家了。

之后,他们再以交会员费享受相应打折、订房服务为主体内容,通过口头承诺赠送消费卡、利息返点等形式吸引老人交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许多人本身就没有什么投资风险意识,也不懂得诈骗的套路,所以面对业务员的温情攻势以及承诺的收益,很多人就会不惜血本购买多个床位。

然而事实上,我国养老产业资源还比较有限,这些业务员的承诺基本没有做到的可能。

我们先不说赠送消费卡、利息返现等需要养老机构额外支出的事情,就以床位这个基本要求来看,许多机构都很难满足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只有30张左右。

因此,在养老机构连简单的床位需求都很难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这些业务员的其他承诺只能是无稽之谈。

而正是因为某些养老机构和“营销团伙”一直都在做这种非法集资行为,一旦爆雷就会让许多老人血本无归。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上文提到过养老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甚至是“下一个十万亿级产业”,那么一个朝阳产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骗局野蛮生长?

其实最主要原因当然是自古财帛动人心,在很多人看来老人的钱是很好骗的,因此自然有许多人会铤而走险。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老人的钱好骗,但不好赚。

虽然养老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入场的人很多,但是正式从事这个行业后很多人就发现其实很难赚到钱。

首先,看看我们身边就会发现,其实绝大多数老人都没有什么花钱消费的意愿。

因此,老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不高,是消费极为谨慎的群体。

而老人不愿意消费,养老机构就没办法创收,行业内做得好的养老机构利润也只有7%至10%。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机构的经营压力会不断增大,只能从减少经营支出方面想办法缓解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从事养老行业的人薪资待遇普遍不高,比如高端豪华养老院给护工开的工资只有四五千,绝大多数普通养老院的护工更是只有两三千左右。

而这种做法又会让很多机构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慢慢被淘汰。

其次,养老机构的融资难也是突出问题。

养老机构资本投资回收期一般需要8年以上,实现盈亏平衡需要3年以上,再加上正规经营的养老行业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因此一贯追求利润、严控风险的金融机构对养老机构的融资态度谨慎,养老机构的融资路径很难走通。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很快就会陷入经营危机。

而这些机构投资者当初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进入这个“朝阳行业”,没想到现实会这么骨感。

因此,部分机构投资者会在“赌博”“回本”的意愿驱使下铤而走险,通过跟“营销团队”合作以及预付型养老产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

目前看来,要改变养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最重要的还是要平衡养老机构的公益性与盈利性,促进养老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监管方面,需要针对养老产业高发的金融风险出台“带牙齿”、可操作的监管政策,实现防患于未然。

在机构方面,首先要将歪脑筋收回来,如果机构将哄骗老人钱财的精力放在如何正规创收上面,相信不久的将来肯定能够找到出路。

其次,对于经营困难的问题,要加大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从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创新信贷方式等方面入手,提升正规民营养老机构融资的可获得性,缓解经营压力。

在消费者这个层面,我们要自觉了解相关政策和风险提示,其实提高自身明辨真伪的能力才是直接保障自我利益的最好方式。

最后,养老问题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关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