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惟贤惟德风范昭人

记瑞中“十老”之王从廉先生

作者:余寿权 林云江

王从廉老师是“瑞中十老”之一。老校长项维新先生在《怀章远》中说过“瑞中十老”的由来:“五十年代初期,我们都在瑞安中学工作,后来又在教育战线上同受风雨的洗礼。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在瑞中共事过相知较深的十位教师,时常过往,怀旧说今,颇得共乐,有几年还轮流做东聚饮,自称‘十老’”。

“十老”中有项维新、杨谟、王从廉、方镜仁、马允伦、张世楷、陈章远、冯志清、胡跃龙、朱昭东老师,他们在新中国建立后,分别担任过瑞中的书记、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主任和教研组组长,在旧教育向新教育转变的过渡时期,是瑞中建立新的教学秩序、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管理制度的领导力量,也是瑞安教育事业鼎力革新的先行者,深受业内人士的崇敬。

王从廉出生于乐清象山南麓的高园村,系南宋状元王十朋的后裔。天资聪颖,智力超群,学习勤奋,深得师长的赞许。 高园村虽是状元后裔聚居地,但历史上却没有出过读书成名的达官显贵。累世务农的祖父,见从廉年幼懂事,热衷学业,全力资助培养他读书成才,光耀门庭。

1939年王从廉不负长辈和老师所望,以公费考入省立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公费考进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联高)。初高中的六年求学生涯,正值抗战时期,为避战乱,温中搬迁至青田县水南村,以寺庙、祠堂、民房和搭建的茅棚,作为教学和生活用房,生活非常艰苦。联高则办在偏僻的文成南田,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物质条件极差。然而,王从廉没有畏难气馁,自觉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勤奋苦读,乐观生活,学有所成。他珍惜这段艰难岁月:“这六年中,我学业上进步较快,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头。同时,由于实际生活的锻炼,也逐步培养起憎恨日寇,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和作风。”

1945年夏从联高毕业后,他以公费考入浙大文学院历史系。其时抗战已经胜利,他在西子湖畔如饥似渴地上课听讲,自学文史典籍。在发愤读书、潜心学问的同时,自觉接受革命道理,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暴行”的学生民主运动,坚持与进步同学一起秘密学习列宁、斯大林著作及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夜间偷偷收听解放区的电台广播,向往新中国的诞生。

杭州解放时,他从浙大毕业加入革命队伍。1949年8月,分配到温州专员公署教育科工作。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他甘于吃苦耐劳,作风勤奋踏实,博得大家的好评。同年11月,被任命为温州师范学校教导主任。他更加积极向上,要求进步,1950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不久,被任命为温师团总支书记。同年,参加平阳县土地改革,任命为郑楼土改工作队队长。

1951年8月,温州专署任命他为瑞中副校长主持工作(校长空缺)。翌年2月,又任命他兼教导主任,直至1954年8月。在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过渡时期,他既管教学,又管学生思想教育,为摒弃旧的传统教法,推进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秩序,呕心沥血,尽职尽力。一些学生和同仁至今记忆犹新:个子矮小的王校长,里外操劳,事无巨细,说着浓重乐清口音的普通话,整天走路都匆匆忙忙的,不仅要制定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负责检查执行,还要指导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1951年冬至1952年春间,瑞中教师董朴垞、林炜然等发现城关申明亭巷一座楼房内存放着几万册古籍,即向王从廉副校长反映。他获知后即实地调查,并向瑞安县县长张洪勋报告,要求将这些古籍划归瑞中,以便发挥其作用。此时温州图书馆也坚持要求保管这批古籍,经王从廉的据理力争,温州地委和瑞安县委最后决定,这批古籍除复本给温州图书馆外,其余3万册古籍全部划归瑞中。1979年他又牵头整理古籍,通过清理粗分、分类入架、查漏补缺、登记造册等一系列工作,使古籍得到妥善收藏。2014年瑞中图书馆被列为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全省中小学中唯一获此殊荣。王从廉可谓功不可没。

1953年,王从廉当选为瑞安县人民代表和瑞安县人民政府委员,并于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最美好的一个时期。在《自传初稿》中他写道:“我是在无经验的情况下,凭着一股革命热情,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全体教职员工,大胆而谨慎地从事教育实践,逐步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规章办法,使瑞安中学成为社会主义学校……”

1956年3月,他被任命为瑞安师范学校副校长(校长空缺),负责建校筹备工作。在短短的两年里,他不辱使命,任劳任怨,兴建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校舍,先后招收普师班、速师班、幼师班、艺师班,并建立函授部,使瑞安师范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他为人严以律己,洁身自好,谦恭礼让,忠孝两全。在“反右运动扩大化”中,却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他《自传初稿》中说:“1957年,开展整风和反右斗争,国内开始出现极左思潮,一些自称‘革命者’竟颠倒黑白,罗织罪名,对我加以陷害,当时我在无法进行申辩的情况下,受到校长撤职、工资降级等无理的处分。然而我自己十分清楚,我自参加革命以来,对于人民事业,扪心无愧。历史是人民写的,人之功罪,人民自有公论。”

撤职、工资降级,及随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又遇上1961年的“精简”,全家七口除他之外,口粮关系全都迁至原籍,使他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因生活窘迫,就读小学的子女被迫辍学,去生产队挣工分以补贴家用。这对崇尚教育、舐犊情深的父亲无疑又是沉重的精神打击。

1962年瑞安师范撤销,他作为历史教师重返瑞中。其时,他穷困潦倒,身心俱损,好在有热心的同事和学生,纷纷伸出援手,凑钱为他缓解燃眉之急。他一一记在本子上,待日后逐一归还。这段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依然初心不改。在《自传初稿》中写道:“我重新被调入瑞安中学任历史教师。那几年中,我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折磨,生活上碰到了不少困难,但是,为了革命和家庭生活,我一如既往地为培养年青一代而辛勤工作,最后以至于积劳成疾。”

1979年6月,瑞安县委为王从廉平反,恢复政治名誉。1980年当选为瑞安县第四届政协常委,1986年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人物简介】王从廉(1923—1994),乐清高园村人,1949年毕业于浙大历史系。先后任瑞安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瑞安师范学校副校长。1958年受错误处理,1979年获平反。1980年当选为瑞安县第四届政协常委,享受离休干部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