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倒春寒”?

倒春寒,即初春(北半球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它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等原因所造成的。冷暖交替天气过程容易威胁到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倒春寒”来袭,身体出现6种变化

当降温、大风组团来袭,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呼吸道受刺激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老人、孩子等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气道受冷空气刺激后,可能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专家建议:体质弱的人在“倒春寒”时要减少出门,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出门戴好口罩,重视保暖,以免着凉。

风寒感冒和“情绪感冒”

倒春寒时,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除此之外,人们情绪也受其影响,烦躁易怒,感到焦虑。

手脚冰凉

外界温度过低时,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给重要脏器供应氧气和养分,手指、脚趾、耳朵等末梢部位就会因为血流减少而感觉寒冷。

◎专家建议:穿上袜子和保暖的鞋;胸背部贴身衣物穿暖些,有助血流均衡分配,保障身体末梢供血。

胃部缩成一团

气温较低时,胃肠道疾病高发,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专家建议:本身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饮食上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脏很“受伤”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专家建议:老人尤其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血管堵塞、脑梗多发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春暖花开,原本应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季节,但是“倒春寒”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现状。这种气候特点会对血液流动和血管收缩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血压波动大,甚至引发中风和心梗的危险。

晚上睡觉时,人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专家建议:心脑血管专家提醒,“倒春寒”一来,平时血压趋于平稳的患者,此时血压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而,“倒春寒”更是要注意保暖,预防中风心梗偷袭。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中风急救分秒必争做到三早:早识别、早求救、早溶栓。

“倒春寒”,这三类人也易受伤

儿童

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儿童对“倒春寒”难以适应。儿童气道高度敏感,冷空气来袭,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增添衣服;发病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家中有感冒的病人,要注意隔离。

如果孩子是一般感冒,无发烧情况,精神状况还好,在家多喝水、多休息、注意护理就行。若感冒持续三天或出现高烧,应及时就诊。

“时髦”女性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天气忽冷忽热,身体的适应力难以跟上,所以一定不要骤减衣物,外出应多着衣,特别要注重头部和足部的保暖,女性朋友不要为了美丽而过早换上裙装。气温低时,外出最好还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

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热平衡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危害。

春季气候多变,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血压控制不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超负荷运转等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等,也使心衰等原有心脏病加重。

所以,老年人在“倒春寒”季节必须学会“春捂”,防寒保暖是避免血管受冷刺激痉挛第一要务。过往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更要提高警惕,日常避免过度激动,保证充足睡眠。

另外,老年人要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平时规律服药,一旦有突发情况,如胸闷疼痛、头昏等要及时就医。

5招应对“倒春寒”

①穿衣适当“春捂”

通过加衣保暖的办法来对付“倒春寒”,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参考下文的“洋葱穿衣法”。

②饮食合理调节

春天饮食宜以清淡甘温之品为主,避免油炸和肥甘厚腻的食品。可以适量喝茶和姜汤,多吃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有利于增强免疫力的食品。

③重视居室卫生

如保持居室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这样就使各种病菌失去了滋生的条件。平时要多洗手,因为这是减少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④加强运动健身

春季经常参加户外锻炼,如太极拳健身操放风筝踏青爬山等户外健身活动,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利于抵抗“倒春寒”的侵袭,并为全年减少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打下基础。

⑤注意心理保健

在春阳明媚之时,要多接触大自然,多与朋友沟通交流,根据自己的爱好,做一些文明有益的活动,以克服单调的生活方式,这对维护身心健康,无疑将是大有裨益的。

身体4个“重点保暖对象”

冷空气伤人由外而入,最爱从4个部位偷袭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部

头部受到雨淋或气温骤降时不戴帽子,冷空气就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

肩颈背部

乍暖还寒的时候,晚上睡觉要注意肩膀和颈部保暖。颈背受寒久了,可能会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

腿脚

身体末梢本就容易“受凉”,一些人不爱穿袜子或太早露出脚踝,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

腰腹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洋葱穿衣法”帮你防住春寒

清晨冷似初冬,感觉被冷气包围,然而到了中午,画风突变,又被暖意包围……但是早晚没有了阳光,又感到冷飕飕,还需要加衣服保暖。由于昼夜温差大,小伙伴们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穿搭,根据不同温度和环境自由穿脱,让你兼具风度和温度。

内层:排汗功能好的衣物

中层:毛衣、绒衫等保暖性强的衣服

最外层:防水防风材质的衣服,以应对天气变化

“洋葱穿衣法”的优势是保证足够温暖的同时,还方便穿脱,在春季这样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下可随意切换,不至于着凉或出汗。

针对重点保暖的部位,还可随身戴上帽子,防止头部受凉;注意腰部的衔接,上衣最好盖过腰部。

近日气温震荡起伏,小伙伴们要注意防寒保暖、防范感冒,要注意头、脚、颈、手、腹部和背部这些部位的保暖,防止寒气入侵哦~

综合:生命时报、中国天气网、健康气象、央视新闻

编辑:陈一霖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