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发布了一季度的金融数据。

之所以需要重视,是因为金融数据实在太重要。

影响房价的,除了供需关系之外,还有就是货币政策。

看懂了货币政策,就能把握房价的大方向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市为什么一边调控,房价一边上涨?

我们从昨天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就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个是贷款数据。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

因为去年一季度的高基数,今年一季度的贷款增量实际上并不算多,相比去年一季度的1.29万亿,今年一季度只增加了5741亿,降了一半还多,说明银行放水的节奏确实是收紧了。

但是有一个数据却逆市大涨,就是住户贷款的数据。

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56万亿元,比去年一季度翻了一倍。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82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8万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其实就是以房贷为主。去年一季度因为疫情影响,所以买房的人少,数据很惨淡。

而今年数据的大爆发背后,就是楼市表现异常活跃。

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人没法消费,钱都存银行里面去了,使得疫情后家庭储蓄水平显著上升,加之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国家开闸放水等诸多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下半年至今,越来越多人跑进楼市,虽然现在银行严控房贷,但居民按揭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2020年我国中长期居民贷款接近6万亿,即使是房价突飞猛进的2016年,也没有出现如此多的买房贷款增量。

2011年-2020年每年中长期住户部门贷款新增量(万亿元)

而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呢:

1月份中长期居民贷款增加0.95万亿元;

2月份中长期居民贷款增加0.41万亿元;

3月份中长期居民贷款增加0.61万亿元。

不过1月份是最多的,二三月份有下降的趋势,因为银行贷款的收紧,今年二三四季度的增量也不会有一季度这么多。

但这并不是楼市的全部真相。

实际上,另外还有企业jyd、个人xfd资金变相流入楼市,这部分资金就没办法计算了。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随着一线城市行情熄火,jyd也逐渐向小城市转移。

比如我昨天说的浙江金华,甚至还有包括东北大兴安岭、营口、安徽蚌埠等等,都出现jyd违规买房的情况,这从下图当地银保监局处罚就能看出来。

这更加说明了,资金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所以今年楼市的重大任务是防止出现二三线过热的问题。

最近就连横盘阴跌多年的郑州、青岛、济南等,行情都开始好转了,尤其是去年涨的不多的二线城市,大家可以抓紧上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个数据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就是货币(M1和 M2)的增长速度。

3月M1、M2都回落了。

2021年3月末,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前值10.1%);

M1余额61.6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前值7.4%);

货币松紧的参考指标,我们平常看M2就够了。2020年M2上升到两位数,所以去年整体的货币环境是宽松的。

今年M2降到9点多,相对去年而言,肯定是要紧一点,但是相比2018年、2019年的8点多来说,又还好一些,所以这也是中央说的保持货币政策的连贯性,不急转弯。

这种货币环境对股市和楼市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对股市来说,肯定是不可能再有去年那种行情的。对楼市呢?那就只能是结构性行情了。

这从M1的下滑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代表经济活跃度的指标,M1下滑意味着企业和居民投资意愿下降。

我看央行的发布会上,彭博社有提问,说银行接到了央行的通知要控制今年总体的信贷增速,保持今年新增贷款额不超过去年,是不是有这个要求。

央行没有正面回答,说的是今年总量方面金融机构贷款平稳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5.5%和38.8%。

我的理解是总的贷款会保持平稳增长,但小微企业贷款还是会保持高速增长。

所以我心里在打鼓,因为我真的很担心有些人借着这个好政策,拿一些空壳公司去套取银行的钱买房。我们一直建议大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房,建议大家不要有这种操作。

但我觉得小微企业贷款的高增速,今年应该也是最后的机会了,等以后监管层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拿着jyd去炒房的时候,就会收紧了。

反正目前深圳的jyd已经明显收紧了,以前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可以马上贷款套现去买房,现在需要注册一年以上。

总的来说,虽然M1和M2增速在回落,意味着今年放水是肯定不如去年了,但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央妈也不会立刻关闸收水。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还在高速增长,很容易被炒房客利用。

所以2021年依然会是楼市的大年,销售稳中有升。

但是2020年的疫情就是一次黑天鹅事件,未来,如果经济平稳发展,不太可能会再出现如此宽松的环境,房住不炒大趋势也不会变。

因为每次危机来临才有大放水的机会,房价才会大涨。

2021年很有可能是短期内二线城市看得见的最好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