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刊重视学术新秀,倾情扶持学界新人

01

期刊简介

《中文学刊》的前身为澳洲《满江红》杂志 (Australian Chinese Magazine),1991年创刊于澳大利亚悉尼市,澳前总理霍克(Bob Hawke)亲自为该刊题词祝贺,迄今已连续出版74期,期刊被悉尼大学、新南威尔斯大学、麦考瑞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在海外产生较大影响。2021年1月正式复刊,更名为《中文学刊》,2021年3月出版了第一期,由澳华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澳华文艺批评家协会(筹)主办,国际华文出版社、人文博雅文化教育公司协办。复刊后的《中文学刊》为国际综合性人文学术刊物 (国际刊号ISSN 1442-6153),在全球范围内出版发行。

《中文学刊》常设栏目有:学刊特稿、博士论坛、基金项目、专题研究、探讨园地、学林漫录、百家茶座、国际观察、哲学视野、文艺论坛、华文教育、华文文学、语言文化、翻译天地、中西交流、艺术广角、外语教学、新闻传播、经旅文化、访谈对话、书海撷英等。

《中文学刊》以立足人文学科前沿,会通中外语言文化,注重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人文学术交流为宗旨,刊登人文社科各学科学术论文。特别鼓励学术创新,包括对重大学术研究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期冀建立一个开放的国际学术对话平台。

02

联系我们

1.官网:www.zwxkbjb.com

2.投稿邮箱:chinesejournal@163.com

3.微信公众号:

4.咨询群:

03

《中文期刊》学术顾问及编委会成员

《中文学刊》学术顾问

谢 冕/北京大学

(中国)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

陈思和/复旦大学

(中国)

杨匡汉/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

陈晓明/北京大学

( 中国)

王德威/哈佛大学

(美国)

陈顺妍/悉尼大学

(澳洲)

帕特里克·墨菲/

中佛罗里达大学 (美国)

《中文学刊》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艾 斯/奥克兰大学

(新西兰)

白 杨/暨南大学

(中国)

陈 希/中山大学

(中国)

陈瑞琳/国际新移民笔会

(美国)

陈小平/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

陈旭光/北京大学

(中国)

方 群/台北教育大学

(中国台湾)

方 忠/盐城师范学院

(中国)

付安权/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

傅光明/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

郜元宝/复旦大学

(中国)

龚 刚/澳门大学

(中国澳门)

郭国良/浙江大学

(中国)

何与怀/ 《澳洲新报》

澳华新文苑 (澳洲)

黄德志/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

黄晓娟/广西民族大学

(中国)

简德彬/吉首大学

( 中国)

孔令翠/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

李 森/云南大学

(中国)

梁丽芳/阿尔伯塔大学

(加拿大)

刘华文/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刘绍龙/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

刘毅青/南昌大学

(中国)

路文彬/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

罗庆春/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

骆贤凤/湖北民族大学

(中国)

马永波/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

纳张元/大理大学

(中国)

孙基林/山东大学

(中国)

孙汝建/郑州大学

(中国)

谭五昌/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

陶家俊/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

王柏华/复旦大学

(中国)

王 江/重庆邮电大学

(中国)

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

吴志文/韶关学院

(中国)

肖坤学/广州大学

(中国)

萧 虹/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辛红娟/宁波大学

(中国)

杨四平/安徽师范大学

( 中国)

叶 炜/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

殷国明/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

于德英/鲁东大学

(中国)

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

张 凤/哈佛大学

(美国)

赵小琪/武汉大学

(中国)

郑 坚/湖南工业大学

(中国)

郑炜明/香港大学

( 中国香港)

周保欣/浙江财经大学

(中国)

周燕芬/西北大学

(中国)

祝朝伟/四川外国语大学

(中国)

朱文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中国)

庄 舍/闽南师范大学

(中国)

庄 森/贵州民族大学

(中国)

04

《中文学刊》2021年第一期文章摘要及作者简介

学刊特稿

海滨邹鲁 左海风流

——《闽派诗文丛书》总序

谢 冕

:近年以来,闽省文化界和宣传部门领导关注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举凡整理出版八闽文库之类的大型文献丛书,出版总数三十余卷的闽派文艺批评家的文集,召开相关的专门研讨与诗歌集会,以及出版现在这套闽派诗文总集,都是令人欣慰的可喜可贺之事。就福建而言,其文化的自成特色是事实,但闽学是否有“派”?尚是存疑待考。

关键词:海滨邹鲁;闽派诗文;自成特色

作者简介:谢冕, 1932 年生 ,男,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诗歌理论与批评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020年汉语诗歌印象描述

庄伟杰

:农历庚子年,是一个多变而多难,也是多姿又多彩的年度。回眸巡视,便可发现,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积蓄已久的各种诗歌活动,如诗歌节、研讨会、诗评奖、征文比赛等等,可谓此起彼伏,场面颇为热闹,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校园的,还是中心的、边陲的、地方的。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老中青诗人尽管代际不同,但以诗歌当作心灵的通行证,使他们彼此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共同坚守着诗歌的精神殿堂。50后、40后一部分诗人,始终保持年轻心态,孜孜求索,笔耕不辍,新作不断;中年诗人依然保持实力,着意探索,辛勤励耘,形成诗坛中坚力量 ;青年诗人充满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识,作品力求不与人同。

关键词: 2020年;汉语诗歌;诗歌生态;观察思考

作者简介:庄伟杰,生于上世纪 60年代中期,闽南人,旅居澳洲,诗人作家,文学博士,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诗歌创作与批评,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文史纵横

“中国的莎士比亚”

—— 1993年的曹禺亲访忆述

[美]张 凤

要:特别刻画曹禺,现代戏剧的开创者之一 。创写曹禺传记,童年丧母及父亲家庭三代之事迹,成长读书和南开清华同学师长的导引,男女角色之演出,望穿判断苦闷人性,仔细领会对女性的自然依恋,把腐败 , 不公,贪婪 , 残酷 , 虚伪 , 忌恨 , 冗赘等系列问题都提出,一口气写出奠基剧本《雷雨》和《日出》等,风靡轰动攀上高山之巅,后期变易的辛苦,不可同日而语。依然坚守戏剧,应留有馀味,去思考,去怀念。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才是我们朝夕追求的。永恒怀念在1993年8月16日,他逝世前三年,能亲自拜望到83岁崇敬不已之 “ 中国的莎 士比亚”。

关键词:曹禺;戏剧;传记;亲访;著名剧本;析论

作者简介:张凤,女,哈佛思想传记系列作者,美密歇根州大硕士;任职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 25年,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主持百场文学文化会议,入选《世界华人学者散文大系》散文首奖等。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海外华人女作家协会执行长,持续应邀名校演讲。

先秦家族叙事考论

——以《国语》中的“家语”为例

:《国语》本为东周王朝和诸侯国战争、祭祀、朝会等大事件之事语的记载,但值得注意的是,《国语》还保存了不少先秦以世卿大夫家族等私家之事语为记述内容的“家语”,是难得的家族叙事。从撰述形式看,《国语》中的家语有言类、事类与事语类三种类型。《国语》中家语的主要特征是家族化的故事,具有亦史亦子亦文的品格。作为家史,家语丰富了历史记载的层面;作为思想火花,家语蕴育了诸子思想的勃兴;作为家族文学,家语也启迪了汉魏以来的家史家传,甚至远绍明清以下的家族文学。

关键词:《国语》;家族;家语;故事

作者简介:陈洪, 1959 年生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曾出版《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中华书局2019)、《佛教与中古小说》(学林2007)等。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先唐小说。

清代满文辞书传抄刊刻述析

李贵连

:满语作为有清一代的国语,长期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着意保护,也有大量学众出自本心乐以知之。出于满语学习以及满族文化传承流播的需要,也因为清代不同民族之间融合会通的历史需求,大量的满文辞书应运而生。满文辞书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此外也存留有数量众多的抄本、写本甚至是少量稿本。佳善的清文辞书坊刻本存在辗转翻雕的情况。

关键词:清代;满文辞书;传抄;刊刻;翻雕

作者简介:李贵连, 1978 年生 ,女,江苏连云港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满人经学

胡适的一篇佚文及其文本再生策略

付祥喜

:《微音》月刊第27期刊载的《我也来谈谈东西文化》,是胡适第二次在徽社演讲的演讲稿前半部分,而手稿即为《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9册收入的《论中西文化》。通过考察其再生文本,发现胡适采用了叙事人称的改变、语言的改变、隐含读者的改变等文本再生策略。文本再生的过程、原因及由此对文本传播和阅读产生的影响,有待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胡适;佚文;文本再生

作者简介:付祥喜, 1974 年生 ,男,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

延边留日博士卢基舜

金珽实

:本论文是日本福冈及与之相距甚远的中国延边的人际往来的基础研究。以战前出生于朝鲜半岛、远赴日本九州大学学医、活跃于延边的卢基舜的一生为例子来尝试描写日本统治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简而言之,卢基舜两次在九州帝国大学留学并在就职期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之后移居伪满洲国在满洲红十字和满铁关联的医院工作,解放后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部教授,作为延边地区唯一的博士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以及临床活动。得出结论为,正是因为卢基舜作为医生,作为学者的特殊身份,在当时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在被需要的时候倾尽全力而已。

关键词:延边;福冈;卢基舜;九州帝国大学;医师

作者简介:金珽实,女, 1971年1月出生,辽宁铁岭人,博士,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留学生史、中日交流史。

福建崇武峰后明代“石获(沪)”之初探

陈金良李明儒

:福建省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在进行全县宗祠调查时,发现崇武峰后飞钱陈氏族谱有一段关于石沪的记载,研究人员经文献解读、深度访谈与现场调查,发现该石沪的基础结构仍然存在。本石沪可能为中国现存,有文字记录历史最悠久的石沪,值得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与维护保存。

关键词:石沪;明朝;族谱;峰后

作者简介:陈金良,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秘书长;李明儒,台湾澎湖科技大学观光休闲系教授。

翻译天地

基于语料库的《楚辞》译者风格对比研究*

——以许渊冲、霍克斯译本为例

林 张可人

:本文基于研制的《楚辞》翻译语料库及英语原创诗歌语料库,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许渊冲和霍克斯的《楚辞》英译的译者风格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许译本用词变化小、难度低、更灵活;句式结构简单、变化幅度低、有明显的简化倾向。相比之下,霍译本用词更难、富于变化;句式结构复杂、灵活多变、语内显化现象显著。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理念和译介目的。

关键词:语料库;《楚辞》英译;译者风格

作者简介:蒋林,男, 1970年生,四川人,博士,吉首大学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民族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译学史。张可人,男,1995年生,重庆人,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中国台湾地区文学译介研究现状概述

奇 彭孔玲

: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背景下,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译介不容忽视。通过回顾中国台湾地区文学译介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前人从翻译学、社会学、文化学、形象学、比较文学等宏观视角对台湾文学的海外现状、译介模式、译介策略、译史钩沉、译者理念、作品选材、文化政治语境、译介与形象建构、赞助人与出版发行等方面开展了整体或个案研究;但该领域总体关注度尚显不足,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台湾文学;译介研究

作者简介:吕奇,男, 1980年7月生,湖北武汉人,博士,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翻译技术。彭孔玲,女,1998年4月生,湖北荆州人,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翻译”研究*

——以《喜福会》和《女勇士》为例

妮 向天渊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态,“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华裔文学)不仅成为中美国别文学的必要补充,而且还在中美文化的双重滋养下生长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新质。事实上,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过程就是一场“文化翻译”的旅程。通过细读《喜福会》《女勇士》等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一般文学,美国华裔文学潜藏着双重“文化翻译”特质。美国华裔作家通过母女对话的叙事策略、间接使用汉语符号的语言策略和改写中国传统故事、传说的文化策略,实现“文化翻译”功能。“文化翻译”既避免了文化代言以 促进美国华裔发声,又加强了华裔族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加快了美国华裔女性群体的觉醒和主体的建构。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文化翻译;混血写作;文化新质;华裔发声

作者简介:王妮,女, 1984年5月 生 ,辽宁营口 人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后殖民文学和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向天渊,男,1966年5月 生 ,重庆巫山 人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的日译研究三维度

刘小霞

摘 要:文章以公示语日译为中心,探索了公示语的文本类型的语言功能分类,并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构建公示语日译研究三维度。首先,在文本类型理论基础上将公示语语言功能分为指示性(静态信息)、提示性(动态信息为主、静态信息为辅)、说明性(简介和号召)三种类型。然后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指导,构建了X轴(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Z轴(公示语的语言功能分类)、Y轴(公示语日译的规范和翻译策略)的公示语日译研究三维度,最终强调三维一体的公示语日译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策略。旨在解决目前国内旅游等领域公示语 日译研究中的语言功能分类和翻译理论问题,为今后旅游等领域的公示语的日译提供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公示语日译;翻译目的论;文本类型;公示语语言功能

作者简介:刘小霞, 女,1988年12月 生 ,四川成都,硕士学位。现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系主任助理。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翻译。

模因论与眼科术语翻译研究

斐 唐国平

: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眼科术语的翻译特别明显,既是对源语模因的复制和继承过程,又有适应目的语模因的变异过程。有别于模因表现型,眼科术语翻译更多的是强调模因基因型传播,也即源语模因与目的语模因在信息的语义等值、等效匹配和语用等值、等效匹配,以及同一眼科术语的不同译出语模因优胜劣汰的认知接受过程。

关键词:模因论;眼科术语;翻译

作者简介:李斐,女, 1971 年 1 月出生 ,云南大理人,硕士,北部湾大学副教授,主研语用学。唐国平,男,1970 年 3 月生 ,四川平昌人,硕士,北部湾大学教授,主研语用学。

美学散步

刘师培美学思想评述

——读《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论》

卢善庆

:刘师培一方面从文学的起源、流派、发展趋向三点通识上进行研究,提出要注重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对中古文学风貌进行断代的探索,构成了融汇中西、颇具特色的美学思想,承前启后,在中国近代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文学;审美;中古文学风貌

作者简介:卢善庆,男, 1939年8月 生 ,江苏扬州人,当代美学家,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及景观文化学 。

夏中义的学案建构与学统亲证

——以《朱光潜美学十辨》为例

赵思运

:夏中义则将朱光潜置于百年学案的视野,以发生学方法将文献细读与文字背后的人格发生绵密地结合起来,对朱光潜的学术暨人格做了深切解码,构筑了“史”“思”“诗”立体的三维学案建筑。夏中义凭借深厚的学殖、缜密的思辨、敏锐的问题意识,通过朱光潜学案,不仅对学术史做了精到的爬梳,更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史、精神史做了幽邃的勘察。这一学案以诗性文字出之,辐射出朴学文体的浓郁魅力。在世界美学谱系的映照中展开的、植根于百年中国人文学术思想史的朱光潜学案,同时也深蕴着夏中义个人学统亲证的意味。

关键词:学案;朱光潜;发生学研究;夏中义;学统亲证

作者简介:赵思运,男, 1967年11月 生 ,山东郓城县,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艺理论史案研究、现代汉诗研究。

华文文学

文化守望与跨文化创作开拓的诗意世界

——评庄伟杰《从家园来到家园去》系列组诗

刘莹莹蔡天星

:《从家园来到家园去》系列组诗囊括了诗人庄伟杰旅澳期间的众多作品。身处异国他乡的文化环境与生活环境,庄伟杰此时期的诗作呈现出复杂的文学特征,一方面蕴藉着中华传统诗学的文化韵味,折射出诗人文化认同的选择,另一方面边缘性与跨文化性的创作视角,给予了诗人更大的创作空间。在情感的热烈与理性的浇筑之间,庄伟杰开拓出别开生面的诗美境界。

关键词:文化认同;跨文化;人文关怀;心灵史

作者简介:刘莹莹,广东警官学院研究实习员;蔡天星,广东警官学院副教授。

灵性高处的极致精神与生命本源的蔚蓝风景

——浅析度姆洛妃诗歌的三个阶段

陈藩庚

要:度姆洛妃是当下广受瞩目、深受欢迎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歌语言艺术,在读者中产生强烈的个性魅力。这种独特的魅力,表现为独特的视野、独特的修为与独特的诗性,并形成其独特的示范性。其独特个性的孕育过程,经历三个阶段,是诗人中非常典型的成长之路,具有独特的启迪性,是值得研究的一种创作生态。解读她的诗作,如果不了解这些独特的背景、心境或品性,多难以读到深处。

关键词:度姆洛妃;诗歌语言艺术;独特;无别;女囚宣言

作者简介:陈藩庚,男, 1949年3月生,籍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学院教授,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方向为诗歌现状与发展、尤其是诗歌反向思维生态的研究。

诗歌评论

白话诗的狐疑

:中国白话诗始于“零传统自觉”,然则,其与中国古典诗传统,以及古代汉语,却存有非常复杂、丰富而隐秘的关联。本文以黄遵宪、胡适、周作人等白话诗人的“狐疑”为例,阐述了这个观点,并为白话诗和新诗最终兼采传统,提供了理论上的决心并展望了境界上的远景。

关键词:白话诗;黄遵宪;胡适;周作人;狐疑

作者简介:胡亮,男,生于 1975年1月,四川蓬溪人,大学,供职于四川省遂宁市文旅局,主要研究古典诗、新诗与中外诗学。

惊雷在未来炸响

——评龚学敏《纸葵》

陈小平张 柔

:龚学敏的诗歌《纸葵》穿越至上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通过三星堆、金沙遗址同历史对话,在现代与过去间反复穿越,呈现出一种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 又着眼于现在的时间观和空间观,体现了诗人对人类文明源头的思考。艺术手法上,诗人善于颠覆词性,使用意象群,在《纸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意象系统,在话语方式上建构起脱离日常生活的诗性审美。《纸葵》带有诗人鲜明的风格烙印,其内容结构及艺术手法犹如迷宫,初读烧脑,实则展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纸葵》穿越;陌生化;意象群;现代化

作者简介:陈小平,笔名野岸, 58岁,男,四川巴中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诗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柔,女,23岁,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当代文学及作家作品等研究。

生命维度下的灵魂叩问与少年气象

——唐成茂组诗探析

张丽明

:透过对唐成茂组诗《水上的黎明能够体会黑夜的苍白和怀才不遇》的深度解析,我们发现,其诗歌中表现出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对于时间流逝的敏锐感受,对于不遇现实的反思和慨叹,以及对于爱情与美好本身的追求和向往,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深邃的生命情结和灵魂向度。其文字中丰沛的生命激情,由内而外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少年气象。唐成茂诗歌中的少年气象,既源自他潜意识中的生命气质,也得益于他自觉的诗学思想,为“中年气象”盛行的当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生命维度;灵魂叩问;少年气象;新古典主义;抒情性

作者简介:张丽明,诗人,评论家,女,河北人,文学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论坛

《古今乐录》所录西晋雅舞之问题

:西晋制礼作乐活动从泰始初至咸宁年间开展了约十年时间,其中施用于郊庙的舞歌经历了复杂的改造过程。泰始初,改自魏舞歌,得《宣武》《宣文》舞歌,傅玄为之造辞,泰始年间使用;泰始九年再次改造为《正德》《大豫》舞歌,傅玄、荀勖、张华为之造辞,咸宁元年投入使用。通过对正史《乐志》及以《古今乐录》为代表的乐书文献相关内容的清理,可以纠《古今乐录》关于西晋雅舞源流说法之偏,有助于厘清西晋舞歌制作之过程,舞歌之沿袭,舞具,歌辞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西晋制礼作乐活动的面貌。

关键词:西晋;舞歌;《古今乐录》

作者简介:黄紫,女, 1993年2月生人,辽宁沈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理想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在新西兰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以新西兰南方理工学院为例

李文丽

:“理想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起源于西方, 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主动性, 采用卓有成效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发智力和思维,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但是, 尽管国内高校在政府的鼓励下,在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想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仍旧很难被绝大多数高校所采纳。而新西兰高等教育中“理想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运用非常成熟, 可为本国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理想主义;教育哲学思想;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李文丽,女, 1990年11月 生 ,河南信阳,菲律宾永恒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专题探讨

中西“抗疫”话语分歧的历史逻辑

王庆林亢 升

:中西“抗疫”话语分歧的历史逻辑在于中国农业经济生活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和平,命运与共;西方社会生产方式及地理因素注定走向对外战争,“国强必霸”的思想以一贯之。抗击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担当,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和平主义传统注定会激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秩序的重新构建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抗击疫情;话语权;历史逻辑

作者简介:王庆林, 1979 年生 ,男,河南安阳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亢升 , 1972 年生 ,男,陕西凤翔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印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外交与对外关系。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生态意识

:儿童与大自然灵性相通,是一种“我—你”的关系;儿童与大自然有着神圣的关联甚至于神秘的融合,站在儿童文学的立场来提倡生态文学,是再自然不过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对于自然环境的反省趋向,多半不以之为孤立现象,而是从自然生态的被破坏中廓清人类心智与生态保护的总总问题。儿童文学作家们在对内在心灵进行探勘的同时,也将与自然生态问题有关的外部现象相连结,形成了外在生态与内在心灵的对照省思的书写格局。

关键词:大自然;生态意识;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马忠, 1971 年生 ,男,四川南江人,本科学历,文学创作二级,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

西南民族电影的类型消退及缺失

——新世纪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技术美学与表现程式

李良嘉胡显斌

:西南民族电影同质化问题,和类型消退、缺失联系紧密。当代商业影视与流行文化在同质化、通吃、边缘边疆民族类型题材。剩下传统风光、歌舞、历史和家庭情感类型,或转为其综合体。科幻、恐怖、军事是西南民族电影类型中缺失、消退的典型。其叙事空间的现代化变迁,使其发生场域和民俗假借,不再专属于边疆和乡野。新形式外壳和零碎化恐怖元素遮掩了恐怖片的民族题材和元素,民族题材军事电影在在边疆军事活动电影中以边缘身份参与。

关键词:类型;类型缺失;类型消退;表现程式;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作者简介:李良嘉, 1977 年生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文化、电影学。胡显斌 , 1982 年生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少数民族文化。

访谈对话

认识完整的鲁迅

——旅美作家陈瑞琳访谈录

张 娟 陈瑞琳

:五四文学传统不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产生深远影响,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东南大学副教授张娟对话海外华文作家陈瑞琳,在中国百年城市文学的背景下,探讨海外华文作家的爱国精神与五四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陈瑞琳认为《狂人日记》是五四文学的第一声呐喊,五四文学是养育现当代作家的乳汁,作家应该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创作,在文学评论中要关注对人性的挖掘,海外华文作品的发表要重视与大陆的交流,要认识完整的鲁迅,当代中国依然需要鲁迅。

关键词:五四文学传统;鲁迅;海外华文文学

作者简介:张娟,女, 1979年6月 生 ,山西晋中,博士,东南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研究。陈瑞琳,女,旅居美国,陕西师大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

书海撷英

汉语话语分析研究的最新进展

——《劳特利奇汉语话语分析手册》评介

董芳源

:自20世纪80年代,话语分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汉语是一种以话语为导向的语言,但至今缺少对其话语分析研究的整体概述。本文选取《劳特利奇汉语话语分析手册》一书,对其主要内容和学术贡献进行简要介绍与评论。该书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结构严谨,体现了汉语话语分析研究的最新进展。全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视角独特,对今后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汉语话语分析;汉语语言学;话语分析

作者简介:董芳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外语教学

原版英语小说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以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为例

李新星

: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在新高考中的出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以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为例,阐述了基于原版英语小说的英语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在遣词造句、思维提升、能力迁移方面的进步,旨在通过以读促写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原版英语小说;以读促写;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李新星,女,出生于 1988年12月18日,籍贯为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学历硕士,担任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英语教师,主要研究高中外语教学。

外语广角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op Universities' Introduction Texts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杜林丽吴芳芳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of the introduction to 42 Chinese top Universities and English comparable corpus of introductions to top Universities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of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C-E translation of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exts and external-oriented trans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rpora in terms of lexical difficulties, high-frequency nouns, the first and second pronouns and genre features.

Key words: Corpus;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ext; Lexical features; External-oriented translation

作者简介:杜林丽,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实验员,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吴芳芳,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英国奥斯特大学商务发展与创新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务创新发展、英语教学。

学界动态

灾难书写、城市想象、乡土叙事的难度与可能性

——第十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综述

胡少卿

:第十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于2020年12月20日在西安西北大学举行,主题为“当代文学艺术史视域中的乡土叙事、城市想象与灾难书写”,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学者与会。论坛围绕灾难书写中“心灵疗愈”的方法与难度、城市想象如何构建“城市的心灵”、乡土叙事怎样处理“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的辩证关系等焦点话题展开,探询了当下文艺创作面临的诸多困境,并努力寻找出路与突围的可能性。

关键词:灾难书写;城市想象;乡土叙事

作者简介:胡少卿,男, 1978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