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苏联在欧洲东线的对峙被称作“苏德战争”。

从1941年到1945年,这场浩大的局部战争成为了二战后期欧洲战场的主旋律,苏联的胜利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就初见端倪。直到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德战争才得以结束。

为了发动这场战争,德国也曾费尽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德国元是在国际上给苏联表演“友善”的戏码,让苏联与之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让苏联与东欧国家的“联合抗德”变为泡沫。紧接着,又重金增强德军的军事实力,让军队的战斗水平直线飞升……

实际上,在战争之初,谁也没料到德国会落败,因为在苏德正式交战之前,就德国的军事力来看,德国军队完全有足够的优势赢得战争的胜利。

一、储备丰足,实力雄厚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德国为了这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起初,德国用战争的手段将中、西欧国家的经济资源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以至于在当时,德国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欧洲国家的顶峰。加上其他被德国占领的国家所生产的能源,德国当时储备的钢产量达到3180万吨,煤产量4040万吨,而石油产量更是达到一个超前的新水平。

苏德战争以前,德国就拥有超过6389万吨的石油。与德国相比,苏联的经济实力则远远落后。

凭借强大的经济资源,德国打造出了实力雄厚的军事实力。短短几年内,德国就建成了三百多个大型军工厂,军事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仅在苏德战争爆发的这一年,德国就生产了一万一千多架飞机,五千余辆重型武器,包括坦克和装甲车。

而轻武器的生产也没有因此被忽略,德国元首命全国军事工厂扩大生产,造出了七千多门火炮和一百七十万支枪,这还仅是德国本土的军事生产量。除此之外,德国还在多次侵略战争中掠夺了大量武器和外国工厂,其军事储备之大,可想而知。

二、技术先进,装备精良

但可能也有人会因此质疑德国的军事实力,毕竟,二战与一战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在二战中,军事科技的革新才是把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仅靠德国生产的这些纸面武器,就能证明德国的强大了吗?

事实上,德国能够维持领先的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德国武器装备的质量和先进之处。在二战时期,德国就率先将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于军事制造。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新型坦克装甲车的国家,德国在坦克装甲车上,安装了当时最为领先的电台设备和光学仪器,与其他国家陈旧的重型武器相比,德国坦克不仅装甲厚实,不易被敌人击穿,而且它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攻击目标,具有“性能好、火力强”的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陆军装备相比,德国的空军也毫不逊色。德国首先研制出“喷气式飞机”,速度快,灵活性高;著名的德国容克轰炸机的载重量也大大提高,在反应速度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军事轰炸机。

而此时的苏联使用的仍然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军事设备,它们大多陈旧老化,问题百出。

战争开始时,苏联的军队里只有少量部队装备有先进的现代化T-34型坦克,苏联的装甲车上也缺少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这就使得苏军在早期的作战中时常处于下风。虽然那时候苏联也有在欧洲领土上部署自己的飞机,但是这些飞机不仅过时,而且缺少可作为有效空中保障的武器设备,非常不利于空军的作战。

不仅如此,苏联的运输、通讯能力也不如德国发达,德国军队通往东欧边境的火车,每天可开出220列,而苏联前往东普鲁士的铁路,每天只能通84辆火车,两国实力对比接近3:1。特别是在苏联这样一个国土广阔的国家,低下的军事运输能力无疑会成为阻碍陆军行进的关键因素。

苏联的通讯设备也不如人意,战时根本没有可供战争专用的地下电缆,只得临时征用民用电话和电报系统。在和德国的对战中,甚至有苏联的司令官因为无法及时联系前线部队,只能坐车前往战场,大大延误了战机。

三、经验丰富,素质领先

中国兵法强调,一场胜利的战争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显而易见,德国已经用强大的经济资源和巧妙的外交政策创造了“天时”和“地利”两个要素,而“人和”正是德国军队本身具有的条件,那就是德国军队的士兵素质。

当时,德国官兵的素质普遍较高,无论是普通士兵的日常训练还是战斗精神的培养都被高度重视。

在德国,空军要求每一个飞行员参加战斗的时间不少于450个小时,平时每天的训练时间至少要达到3小时以上,德国陆军和海军同样也有相似的训练要求。

而且,德国军队指挥官经常在军中发表演讲,或者是做战斗动员,保证军队的士气始终处于高昂的状态。再加上德国的军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闪击波兰、法国战役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特别是现代化军队的作战经验,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苏联的军队更为先进。

相比之下,苏联的军队人员素质则较为落后。在三十年代的苏联整顿运动中,苏联著名的元帅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留赫尔全部被杀,十三位司令死于非命,一百五十七位军长中有五十个被杀,一百八十六个师长中有一百五十四个被杀,其他因这场政治运动丧命的高层指挥多达一百三十位。一时间,苏联的整个军事指挥机关几乎瘫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弥补人员缺口,苏联只能快速提拔年轻的军官,然而正因为新军官都太过年轻,所以他们缺乏身后的军事理论修养和指挥战争的经验,在实际作战中时常出错。

到了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就果断将2/3的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战场,1941年4月1日,德军正式向苏联发起进攻,德军采用“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入苏联境内,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苏联军队就遭到了德军的大围攻。

十月上旬,苏联西部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七千四百五十万的苏联人口全部被德国人拿下。在一开始,苏联在战争中显得十分被动。

而德军在开战初期势如破竹,屡战屡胜,让元首本人喜不自胜。他曾野心勃勃地宣称,自己必能将俄国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清除。但是,当时谁也没能预见到,最后苏联竟能扭转战局,反败为胜,军事潜力如此强大的德国最后竟然会被打败。

可见,战争更像是一场赌局,手上握有好筹码的一方未必就是赢家,正所谓“未到终局,焉知生死?”德国的军事潜力一度撼动了欧陆大地,但在比拼综合实力的现代战争中,扛下压力的苏联无疑比德国更具潜力。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试论二战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生理的军事原因》,陈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