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张一鸣在字节跳动成立九周年的年会上,引用了一段公司某员工文档里摘抄的报告讽刺如今互联网黑话现象。

我们先来看看张一鸣引用的这段报告内容。

底层逻辑是打通信息屏障,创建行业新生态顶层设计聚焦用户感知赛道,通过差异化颗粒度达到引爆点交付价值是在垂直领域采用复用打法达成持久收益抽离透穿归因分析作为抓手为产品赋能体验度量作为闭环的评判标准。亮点是载体,优势是链路。思考整个生命周期完善逻辑考虑资源倾斜方法论组合拳达到平台化标准。”

说实话,这段话真的是看得我不明觉厉却又累觉不爱,男默女泪都叹人艰不拆。

毕竟,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只能勉强用一些过时的“黑话”来感叹一下我的无知,dbq(对不起)。

在一鸣这么一番吐槽后,“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就直接冲上了热搜。

以下我筛选了部分网友提供的词汇,仅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不少网友还给这些词做了名词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网友进行讽刺,“我吃个糖”翻译过来就是——

促进人体的ATP循环,给人体赋能,满足细胞需求,构建能量闭环,激发每个单元的潜能,时刻保证足够的三磷酸腺苷参与人体的生态反化。

有人嘲讽这是新一波的互联网文艺复兴,辞藻华丽,更有人继续挖苦,这其实是深刻专业的分析,逻辑缜密,只是我们不懂。

其实,互联网黑话中的不少词汇早已是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员们的专用术语。只是如今这些黑话的使用突然泛滥,不少人都会通过黑话的无效使用去进行工作交流。

在没用的地方强行找个词说道理,在没办法的时候强行想个词说办法。看似煞有介事,其实啥也不是。

所以,造成这黑话突然泛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01

公司为了忽悠客户

在如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不少传统企业都需要向互联网转型。那么互联网公司在给客户做项目的时候,要怎样吸引客户呢?

无非就是堆砌一些看似“专业”的词汇,说白了就是说些听不懂的人话,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逼。

都是同一种策略,但我汇报的时候,从宏观产业转型、政策分口聊到微观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垂直领域中的不同打法,用最无用的词,装最有用的逼。

这样一吹,客户听了很满意,觉得我们很专业,合作的成功概率大幅提高。

反而如果我们用一些大白话去汇报,客户会毫无互联网的“体验感”,觉得我们外行,很有可能选择其他合作方。

企业的“底层逻辑”是为了“盈利”,黑话的“产品迭代”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的“信息屏障”,用黑话进行“赋能”,可以看作是最有“格局”的“结果导向”。

上面这段文字总结起来就是——说黑话就是为了忽悠客户的钱。

02

领导为了忽悠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寒在十多年前《他的国》的书中就批判过领导说话总喜欢用排比和成语,来显示自己的水平。

互联网黑话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中高层领导,其实当年上位并不完全是因为能力强,而是乘上了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列车。

那这些领导如何彰显自己的管理能力呢?那就是将“官话”说得“专业化”一些,因为黑话对于他们来说,不仅能汇报总结,还能给员工画饼,更重要的是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中,提出“新词”便能解决问题。

为赋新词,强说黑话。一场造词运动在内部也开始流行起来。

喜欢用这些黑话的领导,一方面除了包装自己的无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求稳。

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词语去进行工作规划,务虚不务实。说黑话,至少很难出错,因为这些词汇说的东西都很难具体。

一旦说实话,大家都听懂了,到最后目标没完成,反而容易被人抓把柄,那就成了自己的锅。那与其“犯错”,不如直接用黑话搪塞而过。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求稳不求全,这是领导的生存法则之一。

03

员工为了忽悠领导

既然领导都开始如此忽悠了,员工也不傻,那我学来套用一样奏效。

呼兰曾在《脱口秀大会》中吐槽过自己的工作就像是“无实物表演”,事少却要装作自己很忙的样子。

互联网黑话也同样是一种“无效率的语言表演”。

让大厂员工每天头疼的除了工作,还有工作汇报。日报、周报、月报、各种项目的汇报……总之,享极了福报。

可许多人一天的工作很有可能只是处理了一些琐事,并没有大的工作推进,甚至有些人划水摸鱼。那每天的工作汇报不就正是黑话的用武之地了吗?

比如我今天啥事也没干,就刷了刷微博和视频,也能说成——

通过强化认知多平台的差异化基因,反哺自身中台的生态构建,以组合拳的打法进行资源整合,提升产品体验度量中的颗粒度。

什么是格局?这就是格局。

划水都能编成这样,那真的用心工作的员工,在汇报工作时,更不要拼了命的想怎么说得不能比别人差。

虽然以上有些段子,但有时对于不少员工来说,产品做得好,真的不如PPT说得好。一场由黑话引发的内卷在行业内部越发地汹涌。

一开始做七分事,吹三分牛逼,现在是做三分事,吹七分牛逼。

04

少说话,多做事

如今依然记得2019年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做了一场关于《万物之中,希望至美》的主题演讲,当时因为内容有许多干货一度刷爆朋友圈。和今年的字节成立九周年一样,那时候的微信刚好快九岁。

有趣的是,有人总结了张小龙在此次全程4小时的演讲中所使用的词语。

我想,真正的好内容并非是漫天的“高大上”“专业”的词汇,而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内容。大道至简,有价值的事往往不用那么地绕来绕去。

有人认为,在如今互联网红利褪去的时代下,互联网黑话是必然行业内所有的遮羞布。

通过对词语的无效创作来掩饰行业发展的困境,用新词的繁荣来营造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未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无用,却也无奈改变,反而被这黑话的漩涡越卷越深,浪费时间。

有句话说得很好,评判一个人的最好方法,不是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当今社会下,内卷无处不在,但我们相信,那些少说话,多做事的人,一定能走到最后。

互联网黑话,该说的还是说,这是谁也逃不掉的“内卷”,但该做的也还是做。有人多做点,就有人少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