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Quasimodo

来源: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

“亲爱的西奥,我正朝着目的地走,我以为那个地方很近,但也许非常遥远”。

这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信中的一句话。

一百多年前,梵高的画作无人问津,一生只卖出一幅画,最后在贫困潦倒和精神失常中自杀而去。

一百多年后,梵高被誉为印象派大师,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画家”,每一幅画作都价值连城。

在写下这封信时,他或许没有想过,在相隔万里以外的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小村落里,8000多名的画工依靠模仿他的画,养活了自己的家庭。

这是一个关于画工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中国梵高》

有位豆瓣网友评价道“这是一群在产业链流水线最末端的赝品创作者,但他们仰望着星空、遥想着一位伟大画家的一生。”

误打误撞走进梵高的世界

80年代,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村,他收了几十个进城打工农名做画工,开始自己的仿画生意,将临摹出来的世界名画出口到海内外。

从此之后,大芬村聚集了越来越多像黄江一样的画商,也越来越多农民工成为了画工。

鼎盛时,中国生产了欧美市场70%的油画,其中的80%来自大芬村,由此它也被人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纵长400米的村子,有8000多名画工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大大小小的画室、工作坊在这里遍地开花,各式各样的油画挂满在橱窗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在这里,画画是大多数“农民画工们”谋生的一种手段。

无关艺术或梦想。

他们在这拥挤狭小的画室,工作、吃饭、睡觉、养育子女。

是家,也是工作场所。

接到大单子,他们会分出三四条流水线,每条线七八个画工,每个人负责一个局部。

我画眼睛,你画头发,他画树木,每个人都有严格的任务分配,拼起来便是一副完整的画。

效率高时,能够一天画上十几幅画。

他们所做的一切和工厂里的工人并无二致,每天都重复着枯燥无谓的动作,将油料堆砌在指定的位置。

问他们了解这些画背后的故事和作风时,他们只是沉默,越发沉默。

赵小勇,也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名画工。

与别人有所不同的是,他专攻梵高,几乎将对方的所有的作品都画过了。

甚至可以不用草图,落笔即成。

订单最多的时候,一天差不多可以画10幅梵高的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会选择梵高,仅仅是因为他的仿画有最好的销路。

对他而言,没钱的苦头已经吃够了。

出生在湖南农村,少年时期,父亲早逝,所有的重担都落在母亲肩上。

但即便母亲辛苦工作,也仅仅解决到一家大小的温饱。

于是赵小勇上到初一便辍学,离开老家到深圳打工。

在踏入社会的头几年,成为工人,每月拿着微薄的收入,似乎一眼望不到自己的未来。

画画成就了当初穷小子,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

同时也因为画画,赵小勇无意间与一个世界级别的大师有了联系,对他越发好奇。

一起画画的画工们也好奇,他们日夜赶工的仿画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画家?

在破旧的放映厅里,他们紧盯着荧幕,深深被梵高的故事打动。

当梵高躺在病床孤独地死去时,他们的眼眶早已泛红了。

电影后,一名叫做小鱼的姑娘有些憧憬地说:“我想去学写实风格……”

但转念一想,似乎这永远只是个梦想。

她捂着嘴忍住不哭出声来,眼泪却缓缓流下来。

“我不想有想梵高那样悲惨的结局。”

他们感叹着他命运多舛,敬佩他对画的痴狂,也恐惧着自己像他一样的生活。

赵小勇用力握着她的手安慰:“想画就画。”

这一句不知道是在安慰她,还是安慰自己。花了20多年梵高的画作,赵小勇想要接近梵高的技艺,也想远离梵高的影响。

听见梦碎的声音

赵小勇也曾见过梵高,在梦里。

梵高望着他问:小勇,你现在画我的作品怎么样了?

赵小勇激动地说:“我已经进入你的状态了。”

正当他准备伸手去握住梵高的手时,他却突然消失不见了。

从梦中醒来后,他彻夜难眠。

自己虽然画了10万多张的梵高名作,却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真迹。

他渴望能够到梵高的故乡里,亲眼看看梵高的真迹,一睹他画里的地方,感受他内心对画画的痴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有个荷兰商人愿意为他支付住宿和食用的费用,但一张飞机票对于他们家也是巨大的开销。

因此妻子极力反对这件事,觉得订单总是做不完,家里也需要钱。

争执、吵闹一直充斥在阴暗的房间里,直到赵小勇表示自己会在那里学到更多东西,让自己的画作有更高的价钱。

软磨硬泡,妻子才最终让步,同意他的朝圣之旅。

“看啊,那是我的画,那真的是我的画!”

在梵高博物馆的几米之外的地方,他发现了自己的画作,也见到了邀请他来的荷兰画商。

他的客户曾经和他说,我的画廊就在梵高博物馆旁边,你这些画在我那儿可是热销的抢手货。

赵小勇一度以为那会是个高档的画廊,自己的画作板板正正地放在橱窗里。

没来之前,他一直以此为骄傲。

但当现实放在他眼前,他内心渐渐泛起失落:

在这里,没有玻璃窗,也没有标签,他的画连个画框都没有,只是被随意叠在一起,供客人翻看挑选。

更让他无奈的是,这些标价几百上千欧元的大尺幅高仿作品,自己能够拿到手的不过是200元人民币。

那天下着小雨,他带着如同天气一般灰蒙蒙的心情踏进博物馆。

站在梵高的真迹前,赵小勇凝视良久。

“不一样,还是不一样,用的颜色有差别……”他喃喃说道。

当工作人员问他,有没有自己的作品时,赵小勇哑口无言,内心更加愧疚。

“我画了几十万幅画,还比不上博物馆里的一张梵高画......原创的意义是无价的,任何临摹都无法与之相比。”

走出美术馆后,他继续自己的旅行,去了梵高生前曾经住过的阿尔勒医院,又走到了死后安葬地奥威尔墓园。

在梵高墓前,他静默许久,静静地摆成出香火台,给梵高点燃了三只香烟。

这一场拜祭,才算真正见到梵高,内心有了许多波动。

赵小勇不停地思考着:自己究竟能不能成为真的艺术家,真的被人欣赏?

从画工到画家

正如本片导演余海波所言:大芬村画匠们是时代的参与者,他们的故事不是封闭的,它是不断扩展的。

赵小勇从欧洲回来后,有了想要做原创的想法。

只是他明白自己不是梵高,没有天赋,也没有勇气过他的生活。

一直迷茫着,直到友人的一句话打破了僵局。

“画家、画师、画工只是一个概念名词,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定位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

他回到了自己湖南的老家,尝试画年迈的奶奶,画冷清的小巷。

那些熟悉的人与景,在心中成像千万遍。

他脑海里还有一幅存在已久的草图。

那里是他朝夕相处的画室。

这个狭小逼仄的房子,有太多他生活轨迹,那些仿画带来的宁静时光,那些渴望原创的焦虑心情。

虽然现在,他的原创里还有梵高的影子,但至少他在路上。

他从画工转变成画家,有太多心酸往事。

赵小勇还记得自己刚到深圳,难以找到工作,曾经睡过马路、桥洞,甚至睡在山里的坟地。

一头扎进梵高的仿画里,是无数日以继夜的练习。

他没有优渥的家庭环境,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靠的是自己努力,挺过那些灰暗的日子,实现自己的原创梦想。

如今,赵小勇在浙江宁波开了一间画廊,他的原创作品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从原来的百元涨到万元。

追求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但不放弃,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在大芬村里,也越来越多人像赵小勇一样,抓紧机会创作自己的作品。

2017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中青年油画展上,大芬村拿出的不再是仿画,而是49件原创参展作品。

“我的生活就是我的艺术。”

影片最后,赵小勇说了这么一句话。

艺术从来都离不开生活,即便是平凡的人,都可以做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家。

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里还有这么一段话:

“别人眼里的我是怎样的?一文不名者、怪物、不合群的人——一个在社会毫无地位,比最卑微者更卑微的存在。但纵使如此,通过我的画作,我要人们看见,这卑微的肉体里尚存灵魂。”

每个人在仰望星空,追寻梦想的时候,都闪闪发光。

作者:易简君,关注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每早8点发现好文、好书、好物,跟易简君一起用阅读对抗无趣,让灵魂安放。

—END—

优质文章推荐:

●“同居3个月后,我废掉了”

●新疆棉事件10天后,这个女人终于发飙了:美国这出戏,该收场了!

●李佳琦和小助理“复合”:原来,兜兜转转还是你!

13715133687 张先生

喜欢这篇文章

别忘了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