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火爆了全网。

微博博主@嘉美猫 制作的自然观察视频《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小水坑的春夏秋冬》,在微博上被转发了3万多次,浏览量超过1500万,上了热搜。

她在离家一公里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一个小水坑,便在那布置了两台红外相机,用一年的时间观察这个小水坑附近出没的动物,第一天就拍到8种小鸟来到水坑喝水、洗澡,还拍到了黄鼬。

一年四季拍下来,她记录了34种鸟、3种哺乳动物、1种两栖动物,观察到了灰胸竹鸡的防卫式鸣叫、乌鸫育雏、黑脸噪鹛相亲、珠颈斑鸠求偶、灰喜鹊叼尾巴打闹等鸟类行为,还有黄鼬家族的壮大、刺猬夜间觅食、野生华南兔喝水等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美猫 的拍摄现场。

这是一次绝佳的自然观察记录。很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他们也想做这样的定点记录,也有网友调侃说:“有文化真好,我就知道把那出现的三十多种禽类统称小鸟们。”

自然观察其实一点也不难,抬眼看看窗外的树木和飞鸟,好奇地查一下它们的名字,就已经是自然观察的开始了。

事实上,最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的博物学和自然观察之旅。

过去一年多的疫情, 对国内外出版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线下线上也出现了新的阅读潮流和生活方式。人们突然“重新发现”了大自然,很多人开始去观察一棵树、一株草、一束花、一只鸟,以及大大小小的动物们。

为何越来越多人喜欢博物学?为何纳博科夫、米沃什、阿特伍德等大作家,都沉迷于自然观察?

这一切,要从两百多年前的博物学家说起。在前工业革命时期,自然和人类的联系要紧密得多。对自然的了解,是人类拓展认知的一部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疫情缓和后的第一个全球读书日,让我们来聊一聊 英国博物学家吉尔伯特·怀特的著作《塞耳彭自然史》,这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人类自身的经典博物学著作。

《塞耳彭自然史》

[英]吉尔伯特·怀特 著,张和声 译

南方出版传媒 | 花城出版社,2021-3

《塞耳彭自然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18年后,今年组织出版了全新译本,由资深译者张和声操刀。相比旧译,张和声的译本通俗许多,同时又不失典雅,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疫情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多改变,更多人开始走向户外、观察自然,这也反映到图书销售上,博物类、农林类、旅行类销量都有所上涨。

在这个时候,回顾18世纪的英国人如何开始欣赏自然,《塞耳彭自然史》出版后对自然欣赏的影响,译介进中国后对中国博物阅读、博物热的影响,也有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