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漫画完结了,抛开作品内容不提,这又是一部我在kindle上追完的漫画。电子格式的图片显现在kindle的电子纸屏幕上,有种高仿真的实体漫画书质感,这也是我选择电子纸设备的原因,更关键是“它护眼啊!”。

不过在一个月前,当我一口气看完13卷《夏日重现》漫画,躺在床上眼睛酸痛无比的时候。不禁细想,这个电子纸屏幕的护眼效果,又能起到多少护眼作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电子纸或者电子水墨屏产品的发展历程。在2004年的时候,索尼和E-INK公司就推出过首款电子纸阅读器——LIBRIé,6英寸的170ppi屏幕,可以储存500本书籍,售价41,790日元(当时约合人民币2,139元)。这款产品上市后并没有引起市场轰动,但第一次接触的用户都感到震撼。

后续大众熟知的Kindle,是亚马逊公司为推出线上图书馆而打造的阅读器产品。在2007年发布的Kindle,还与初代iPhone被列为那一年世界十大网络科技事件。首款Kindle的发布时间比iPad还要早两年,但同为平板产品,亚马逊在2009年宣布Kindle累计销量达到300万台后,平板市场的高光就基本没Kindle什么事了。事到如今iPad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另一边电子纸设备虽然每年也有新品陆续发布,但依然摆脱不了小众市场。

归根结底,电子纸产品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还是“能给到用户的功能太少”。对比120Hz高刷新率的iPad Pro,如今电子纸能实现1秒1刷已经很极限了。看视频基本是不可能,UI交互最好也尽可能少,这让电子纸产品的用途被局限在“阅读”的场景上(还有盖泡面)。

电子纸的屏幕原理注定了与iPad定位不同。其显示材料是呈胶囊结构的电子墨水,不同颜色的墨水胶囊由正负电荷通电吸附在屏幕上,通过改变电荷的排列,即可在屏幕上显示出文字和图片。在完成页面刷新后,电子纸屏幕就不会继续刷新,也就没有持续的电量消耗。这种屏幕甚至在遭到物理损坏后,破损屏幕依然会显示着最后刷新的画面,极低的耗电量让这类产品的续航通常能维持数周。

另外,电子纸屏幕不会自发光,只有当外界的光线从电子纸屏幕反射到眼睛后,我们才能看到屏幕上的内容。就像纸质书的阅读方式一样,周围光线越亮,屏幕就越亮,反之亦然。而像手机、iPad用到的LCD或OLED屏幕,都是由设备自己提供光源,液晶屏面板后的背景光源会“穿”过屏幕直射入人们的眼睛。特别是其中波长为400nm~450nm的短波蓝光,穿透性比较强,可以穿透人眼的正常组织到达视网膜,损伤视锥细胞。开头我们说的电子纸屏幕能护眼,不是说电子纸能保护眼睛,而是相较其他屏幕,它不太费眼睛。

电子纸只有在翻页时才刷新,不用担心OLED屏幕在低亮度下的频闪问题(易引起视觉疲劳),这是优势。但论“护眼”,屏幕的使用场景复杂多变,多数情况还不能一刀切。

就比如,厂商为了用户在低亮度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电子纸产品,基本都会加入屏幕光功能。相当于给不发光的电子纸屏幕蒙上一层发光玻璃,这些灯光虽然大都偏黄色,给人以护眼效果,有的甚至可以自调色温,但如果在昏暗的场景下,开着屏幕光看电子纸,那就别想跟护眼沾边了。

熬夜看屏幕这种事情上,一边是昏暗的房间光线,一边高亮的屏幕,巨大的亮度反差对眼睛是非常刺激的,长期以往除了加深近视,还会有患干眼症、慢性结膜炎等风险。最好将周围的光线和屏幕调整至统一舒适的程度,才是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再回看电子纸屏幕“护眼”这件事,阅读电子纸屏幕确实对眼部的负面作用更少,但是前提要在一个光线均和的环境。产品自带的“屏幕光”功能和“深色模式”,都不是在昏暗场景使用的好功能,只是能一定程度补足电子纸屏幕的阅读劣势。最后,凡是用眼还要定时休息,一口气追完一部漫画这种事就不要做了,特别是看到收尾的十几话被作者喂了一口 * ,那种心情不是谁都想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