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阎锡山绝对算得上一个重量级人物。他是清朝时的陆军步兵科举人,辛亥首义就任山西都督,袁世凯时期的山西省长,历经军阀混战、北伐诸役、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屹立不倒,主持山西省政长达38年,是不折不扣的地方实力派人物。

相比许多乱世军阀,阎锡山看起来颇懂文墨,这与他的出身不无关系。阎锡山出生于一个经商的地主家中,九岁入私塾读书,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虽然中途辍学,但他又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学军,并被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深造。

大概就是因为早年的教育,阎锡山即便从军从政,时而展现不羁的大老粗形象,时而阿谀奉承,为人油滑,但时不时要表现自己的风雅。他一生留下了几百首诗,尽管大部分类似打油诗,却乐此不疲。同时,他最喜好的文化活动,大概就是对联。

比如,在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民俗博物馆中,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一副对联:“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这是他为妻子徐竹青住所写的楹联,上联将妻子的名字嵌入,别具一格,颇为工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比如在孙逸仙先生去世之后,他奉上挽联:“人群进化,天下为公,壮志竟未申,大厦栋梁归后死;国难方殷,台星遽殒,平生期不负,十年蓝筚愧元功。”从这副对联来看,既挽孙又警示自己,从中看出很深的旧学功底。

即便是在行将入木的时候,他还亲自为自己做了四副对联,分别贴在灵前、檐柱、院中和院门。其中灵前的对联最为重要,也是最让人看不懂的:

避避避,断断断,化化化,是三不功夫;

勉勉勉,续续续,通通通,为一等事功。

此联横批为“朽嗔化欲”,因为形式特殊,意思模糊,很多人认为阎锡山在故弄玄虚。其实,小珏看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阎锡山的一生,免不了旧式军阀的习性,也免不了首尾两端的投机,还得到了“山西九尾狐”的恶评,但在人生的尽头,这是他的感悟和总结。

当然,说起阎锡山和对联的趣事,最著名的还是那副关于锡山的绝对。1937年,时任第二司令长官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顺道去锡山游玩。站在山峰时,他突然想到了当地一副著名的对联:"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于是,阎锡山联想到自己的名字,灵感大发,随口就念出上联: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当场随从不乏名士,却无一人能对出。阎锡山十分得意,他让人记录下来,后来登报征求下联。虽然也有人回应,却没有得到过令人信服的答案。巧妙的上联,为难了民国众多文人,一时成为绝对。

可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八年之后,还是被一位叫范长江的记者搞定。范长江是中国新闻史标志性人物,先后担任过《人民日报》社社长、新华社总编辑等重要工作。1945年时,范长江陪同陈老总到安徽天长县。面对滚滚长江水,他突然灵机一动,对陈老总叫道:“有了,阎锡山的对联我对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长江的下联是: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当场的人连忙默读多遍,连连感叹:“范长江果然有才!”确实,范长江用自己的名字对阎锡山的名字,用三个"长江"对三个"锡山",又用两个"天长"对两个"无锡",人名对人名、山对水、地名对地名,实在太工整了。尽管平仄上还有些许问题,但已经是极好的下联了。

当然,对联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唯一的答案,也许在现代网友之中,还能做出更绝妙的下联,您也可以在留言区一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