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的分区,一张图,背负了太多期许和质疑。

当然,于历史的缝隙中,挖掘未来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杭州的城市化进程是远远落后于同级的武汉、成都和南京的。

要跻身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城,杭州城市骨架和治理结构都需要刮骨疗伤的重组。

流量欢娱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此次杭州区划的魄力,或者说来之不易

懂得昨天,看到明天,才能更好的活在今天。我们剖析了本次分区幕后的三个故事:

区划真正导火索?

中间到底妥协了什么?

江南为何仍然未动?

带着这三个故事,我看到了杭州作为中国第五城,该有的恢弘模样。

但也看到了留下的三大遗憾

01

这轮区划调整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

杭州区划调整是势在必行和使命担当,原因千千万,但短期导火索无非就三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钱塘新区必须转正。

2019年4月,从石破天惊的跨江设立钱塘新区,管委会组织架构完全按照区级班子构建,杭州区划就已经板上钉钉,算是一次“预分区”

2、主城空间严重不足,消灭迷你区。

杭州行政区划最大的问题是“主城区和除外区”的不平衡,上城、下城两区过小,特别是近两地,几乎无腹地可开发,而每亩综合行政成本较高。

在每年的提案建议中,都有“大的过大,小的过小”的呼吁。比如临安区是上城区面积的119倍,创造了全国同等城市辖区面积差距之最。

几乎可以确定,也就是从2017年8月临安设区,杭州就有了“动刀”的心,上城区的这样存在,就是区域职权严重不平衡的具象化,消失是必然。

所以次年,杭州就委托中国科学院参与行政区划的前期研究。

3、区内矛盾错配,区间重复建设。

过去,杭州在快速拉升骨架的同时,并没有做好各区的“营养搭配”。

比如,余杭的幅员辽阔像是杭州的“内蒙古”,而近两年,未来科技城强势跃进式崛起,西余杭和东余杭拉开较大差距,甚至可以叫错配。

未科人民办个事,要横跨大半个杭州去临平,而临平虽然有二产底蕴,但基建大多靠未来科技城输血。

临平对西余杭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反而成为未科发展的掣肘,余杭一分为二只差临门一脚。

而拱墅和下城区由于区位能级相当,常常重复竞争,有几次招引投促之争需要市里出面协调。

这也是智慧网谷与跨境小镇,运河新城与武林新城,都没有如预期发展的关键:同主城,相虹吸

所以,短期三条导火索,导致杭州行政区划不得不调整,且是立足“重要窗口”的最好时机。

02

那为何统筹谋划如此之久?中间历经了什么?

行政区划虽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从2018年2月前期社研到2021年4月官宣,3年时间也不算短。

当然还有更激进的方案,或者如不少人幻想的,但都被否掉了,选择用最小的风险换取最大的收益。

“合二、设二、分一”,可能已经是最妥协折中的版本,

你们听到的不少风声,也许不仅仅是风声。

比如,人事分配,留临平还是去余杭,与主城是否并轨;

比如,谁并谁,保名之争,如果两区的底蕴完全不同,相应的融合风险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磨合。

所以,上城选择和江干签手,而不是下城,要知道,南桥星本身就属于钱江新城统筹规划范围。

比如,这次没有一步到位的三江汇,滨江与萧山纠葛比较复杂。

区划调整需要高屋建瓴,也要和光同尘,或许离终极目标仍有差距,但也留足了畅想空间:

萧山的第三次拆分,三江汇的滨江机遇,青山湖的未来科技城3.0之梦等等。

03

江南岸,为何一刀未动?

江南江北发展依然失衡,除了钱江世纪城房价,各方面还称不上两岸同辉,萧山进一步融杭也需要杭州市助力。

之前传闻最多的萧山滨江区合并彻底落空,萧山区和滨江区一刀未动,分了个寂寞。

而且错过这次,萧山滨江合并,几乎再无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两区各自错位发展多年,时间越往后,两区越“生疏”,经济、社会、人文相去甚远,除了同根同源,两区合并“逆差”太大。

其次,主城区和省管县,国家高新区(滨江)和国家开发区(市北)合并,全中国少有先例,个中利益错综复杂。

所以,萧山与滨江,一开始就不可能,也绝不可能是粗暴吞并,而是一口口蚕食。

最后,萧山入杭20余载,历经两次拆分,这次已“拿出”钱塘区独立,非常有大局观。

从社会和政治稳定性角度,这次不可能也不适合再割出钱江世纪城,哪怕是闻堰与滨江,阻力太大。

起码要等到有个跨区级平台(如钱塘新区级别),再做区划文章。

这不,三江汇来了。

04

遗憾一:临平区,独木难成林。

上城区一家独大,几乎包揽整个杭州近代城建精华,有底蕴有未来,GDP第一区。

而临平区,反而像是被老师调到最后一排的差等生。

临平固然有一定的二产基础,不少老牌制造业都是从临平起家,但在杭州拥抱数字经济的轨道上,临平的产业结构暂时掉队了。

或者说,目前临平区的产业造血,无法自给自足

当然,我们知道选择让临平区单飞,必然会有大量资源倾斜扶持。

2022年左右,临平会率先“入主”,和主城区并轨,等过渡期结束后“不除外”。

但目前暂时看不到临平区与滨江区(高新),余杭区(数字经济),钱塘区(智能制造)等的差异化产业定位,无法承载功能区和行政区良好匹配。

不过可以肯定,未来临平区能书写的故事,几乎都在东湖新城。

新临平=新东湖新城

05

遗憾二:新余杭,依旧被“除外”。

不用怀疑,新余杭区,依然不会并轨主城,设置过渡期,只是解决与临平的教育体制脱离问题。

实际上,从西湖区文一、文二、文三道路向余杭区的自然延伸,到与蒋村,三墩地缘的一脉相承,而且未科产业结构和西溪CBD相辅相成。

对比临平和萧山,余杭区和主城没有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天堑,融入阻力较小,过渡更顺畅。

但余杭区优质教育资源几乎都在临平,即便过渡期“补课”的教育资源,也不能匹配未来科技城和云城日益“挑剔”的教育需求。

所以,不理顺省市区三级财政,教育并轨就是白搭。

“省管县”模式却能“保护”余杭财政自由,不会被基建狂魔主城和临平“吸血”,可以集中资金建设未来科技城自己的“三环一路”,强化对老余杭、云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至于教育短板,有未来科技城这样“鸡娃板块”在,学区总是能读出来。

另外,参考拱墅的学区“包装”能力,一大波分校,托管校已在路上

06

遗憾三:滨江无腹地,萧山难融杭。

滨江未能借三江汇扩面,也是此次区划最大的遗憾

滨江区,是杭州信息经济最夯实的区,换句话,是个埋头干活的“老实区”。

滨江区,可能是全国空间范围和重要性最不匹配的国家级高新区。

近几年空间内卷化明显,三个小镇(物联网、互联网小镇、金融科技小镇)开发土地殆尽。

奥体只剩沿江几块,滨江南界面天性不足,智慧新天地征迁漫漫路。

无论内在困境还是外在政策,这本该是滨江区区划调整最好的机会。

但是向西,西湖区自己都不够,向东向南,萧山区不舍分毫

至于滨富合作区,大家可以理解为“帮带”,或者“扶贫”。

记住,“飞地”,永远都不会成为是亲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吞萧山20多年,但消化时间太长、太慢,在萧山南部和东部仍存在不少割裂感。

主要是萧山太大太广,虽然一直积极融杭,但由于各镇意识形态和融入阶段不同,南北发展差距过大

所以杭州对余杭分治,进而分阶段融杭的思路是十分前瞻的,而且值得萧山借鉴

可惜,萧山“县域思想”的骨头太硬,只能慢慢啃,平均十年啃一口

当然杭州也在补偿萧山,包括地铁四期会有惊喜,但亚运大礼包,只有一年半的红利期了。

后亚运时代,萧山如何找准自身产业定位,如何解决全域深度融杭问题,才是弯道超车的唯二关键

再往后十年,待三江汇协同发展成熟,打破体制机制隔阂,新的滨江区可能也就诞生了

可是,面对产业虹吸如日中天的未来科技城,和周边觊觎的诸多新城。

一个区的花样年华,没有那么多十年了。

关注我,更多精彩后续内容;也可以私信留言,真诚赞赏,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