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在第十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举办期间,“深海资源探测技术与智能装备学术论坛”在中国长春正式举办。本次会议以深海资源探测技术与智能装备为主题,围绕国内外深海技术发展趋势,聚焦深海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国海洋学会的支持与推动下,汇聚国内高校、研究所、企业、国家实验室、中心、协会、研究会等顶尖涉海力量,共商我国深海技术和智能装备自主创新及快速发展策略,为我国深远海资源开发提供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海资源探测技术与智能装备学术论坛合影

论坛由中国海洋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承办、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建民院士莅临论坛。林君院士、崔维成教授、陈鹰教授、胡震研究员、陶春晖研究员、陈朝晖教授、崔军红教授、宋士吉教授、肖丽娜高级工程师、可伟研究员先后作了特邀报告。

深海资源探测技术与智能装备学术论坛会场

首先,林君院士作了题为《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特邀报告,探讨了频率域和时间域两类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的工作原理、模式及国内外研发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电磁探测技术面向深海、极地发展的前沿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君院士作报告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作题为《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简介》的特邀报告,介绍了西湖大学工学院深海技术研究中心彩虹鱼项目的背景和主要成果,分享了重大科研项目的经验与体会。

崔维成教授作报告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陈鹰教授作题为《“碳中和”进程中海洋技术的作用》的特邀报告,指出海洋技术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潜力,并主要介绍了自下而上的人工上升流技术,指出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海洋人工上升流关键技术,为促进海洋碳增汇提供了有效手段。

陈鹰教授作报告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作题为《潜向万米深渊》的特邀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载人深潜技术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奋斗者号、蛟龙号、勇士号的试验和应用,成果表明我国的深潜技术在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震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陈朝晖教授作题为《海洋移动平台与深远海观测》的特邀报告,指出海洋移动观测平台未来观测发展趋势,介绍了深海大洋调制全球变暖和多尺度过程能量级联两个关键问题及相应技术发展需求,并讨论了海洋移动平台大规模观测面临的问题。

陈朝晖教授作报告

自然资源部陶春晖研究员作题为《透视海底超慢速扩张洋脊热液系统》的特邀报告,从海洋技术和海洋科学的交汇角度开始展开,通过对热液循环系统和硫化物探测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超慢速扩张洋脊热液循环模型和发现了热液硫化物成矿与富集规律。

陶春辉研究员作报告

吉林大学崔军红教授作题为《海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展望》的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各类海洋电子信息相关装备,指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短板以及水声通信技术瓶颈,展望了智慧海洋技术和云-洋计算理念和方法。

崔军红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宋士吉教授作题为《深海可控式可视采样器关键技术研究》的特邀报告,指出深海机器人控制的难点在于构建统一精准动力学模型和复杂的感知输入如何转化成对机器人的精准控制信号,他提出用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控制方法,并介绍了这种方法的三个典型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士吉教授作报告

北京先驱技术开发公司肖丽娜高级工程师作题为《深海采矿技术愿景》的特邀报告,介绍了承包“区块”的合同签订以及区域矿产资源和环境的具体情况,探讨了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商业化开采技术要求、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理念以及技术愿景。

肖丽娜工程师作报告

河北汉光重工可伟研究员作题为《深海导航技术》的特邀报告。他介绍了水下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河北汉光重工的导航技术科研现状,致力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与小型化长航时自主导航系统研究。

可伟研究员作报告

在精彩的学术报告后,深海技术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海洋所所长吴必胜副教授主持闭幕式并致谢。吴必胜秘书长代表大会向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以及各位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对各位特邀嘉宾的精彩报告,对会议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们致以诚挚的感谢。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吴必胜秘书长宣布本次论坛圆满闭幕。

吴必胜副教授作会议总结致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