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讲《赵州桥》这篇课文,难免要遇到三个问题,一是知道不知道赵州桥是假古董的问题,二是知道赵州桥是假古董要不要对学生讲的问题,三是给学生讲赵州桥是假古董要怎么对学生讲的问题。
《赵州桥》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几十年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断更改,可《赵州桥》一直保留。在《赵州桥》一文中,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问题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赵州桥,果真是建于隋朝的古桥吗?
赵州桥年代古老,唐宋明清各朝均曾有过整修,到晚清时,赵州桥已经损毁严重,1952年至1956年对赵州桥进行的一次大修,采用现代施工工艺。现在我们看到的赵州桥,已经很难说是一座古桥。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老的赵州桥,已经名存实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是否了解这一情况?如果,语文老师了解到赵州桥修古为新的情况,对讲授课文是不是有帮助呢?说不定,还会起反作用呢。
如果,语文老师已经了解到赵州桥已经难以称为古桥这一事实,那么,是不是要对学生讲呢?我们可以推想,如果老师告诉学生,赵州桥已经不是古桥,那学生还会认真学这篇课文吗?如果老师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来说,显然是一件坏事吧。
再说,如果老师明知赵州桥已经不是古桥,还要绘声绘色给学生讲解赵州桥这座古桥,是不是也会产生师德有亏的感觉?
可能,在给学生讲完课文后,作为探究性的一个话题,给学生点一下维修赵州桥的情况,是不是更好一些?
如果从深层次的角度看,老师的知识丰富,老师的深入思考,是不是一定对教学会起促进作用呢?这个还真不好说。有时候,可能老师的知识贫乏一点,只要能够把握教材,就足以把语文课讲好。有时候,老师也不需要有过多的思考,只要跟着课文的思路走,把课文读通吃透,就足以把课文讲好。
看到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财力雄厚,聘请一些名牌大学的博士当小学老师,一定是好事吗?难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