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笔走龙蛇间,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便已然写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2日晚,宝鸡新闻网记者途经宝鸡市凤翔区雍城大道西段时,被一位书法爱好者的书法作品所吸引。只见这位书法爱好者戴着围裙和护袖,借着路灯的光亮,水泥地面做宣纸,一支一米左右的地书笔,恣意书写,笔锋一起一落之间,一行行遒劲有力的字体便在这街边写就。

这名书法爱好者是街边一家面馆的老板,名叫李笃成,是凤翔区彪角镇杨丹村人。他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自己今年已经58岁,从1986年学习书法开始,便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1999年,为了生活,李笃成办起了面馆,可心里还是放不下对书法的热爱,于是就抽空临摹字帖。可是临摹字帖耽误生意不说,最重要的是需要纸墨,生活节俭的李笃成舍不得花钱,便托人打印字帖自己写,可还是需要花钱。有没有一种方式既不用花太多钱又可以练习书法呢?直到2015年,李笃成接触到了地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也是在顾客不多的时候写写字,既能照顾生意,又能练习书法。”李笃成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每晚顾客不多的时候,自己就拿出地书笔在街边写写字。

“有时候,他写字太专心了,顾客来了他都没注意,为这我没少和他生气。”老伴罗存侠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痴迷于书法的李笃成没少耽搁生意,但是现在她也想开了,特别是一双儿女特别支持老父亲写书法,隔三差五就给李笃成买字帖和纸墨,鼓励父亲继续坚持他的爱好。写字时间长了,李笃成的书法赢得顾客的好评。

采访的最后,李笃成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健康身心,自己要坚持下去,写好字,做好面。(宝鸡新闻网记者 惠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