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们的银行卡总共被警方冻结了4次,其中今年被冻结了2次。”提到银行卡被冻结的事,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吴亚把自己归为“幸运的”。

吴亚告诉第一财经,义乌当地商户银行卡被冻结的情况很严重,身边有不少案例,自己的幸运在于,被冻结的几次最后都成功解冻了,属于有嫌疑但查了之后没问题。身边被冻结的例子多了之后,她也很快学乖了,“把不常用的账号报给客户”,因此被冻结的账户上并没有多少余额,受影响的资金不多。

但很多义乌商户并没有吴亚那么幸运。根据官方的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义乌市辖内企业及个人被各地公安部门查封过的银行账户数就超过1万户,被冻结的资金超过10亿,波及范围同比2019年,至少翻了一倍。

在全球迎来新一轮反洗钱高潮的背景下,公安机关的操作并非针对义乌,只是由于义乌小微外贸企业众多,因较为集中而成为了重灾区。

随着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快速崛起,资金风险管控这一外贸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又被提了出来。业内专家认为,解决外贸支付领域的风控痛点,根本办法就是数字化、电子化。

账户被冻结到无卡可用

在一个早已到人数上限的500人微信群里,大部分人都遭受过银行卡被外地公安冻结的经历。他们中的有些人,被冻结的银行卡至今未解冻,卡内资金较多,且“只能进不能出”,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有的则在解冻过程中付出了数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强制划扣代价。

一个极端的案例是,有人收到了外国客商支付的几千元货款,结果整张银行卡连同卡里的数百万资金都一并被冻结。

义乌一家货代公司的负责人李林告诉第一财经,自己的很多客人都处于账户被冻结到“无卡可用”的地步,“支付宝、微信账户以及亲戚朋友的所有银行卡都被冻掉了”。由于李林公司的规模较大且拥有正规的财会人员,出于高度的信任,少数客人只能暂时选择让客商以美元的形式打到李林公司的账上,然后换汇后由他们付人民币给这些客人,“他们的零花钱现在都要开口跟我要”。

李林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义乌外贸人的窘况:“我们现在聊天时会说,谁的卡没有被冻结,那一定是生意做得很差。但凡生意做得还可以,账户都被冻结了,这类情况太多太多了。”

为什么大面积被冻结

“我们的客户本身也不知道钱干不干净,外国客商往往是把美元拿到他们当地的地下钱庄,兑换成人民币再打款给我们。”吴亚并不避讳地下钱庄的说法,而出口订单的结算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则是义乌外贸行业主要采取的交易方式。

这种人民币结算,由于涉及境外国家或地区的第三方公司,也容易被地下钱庄“洗黑钱”钻漏洞,从而让“问题”资金流入义乌的合规合法账户,引发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

李林说得很实在,如果用人民币结算,对经营户来说没有结汇成本,到账速度快;而一旦要从银行走正规渠道操作,并通过美元结算,汇款到国内账户再换成人民币,不仅要提供对应的提单和出货合同等材料,而且还会等待至少两周的审核流程。也就是说,如果是以往多数人采用的国内人民币打款,第二天就能去买货,但如果是境外美元走正规渠道打入国内账户并结换汇,不仅会增加时间,让现金流效率降低,还会增加结汇成本。

对于李林这样规模的企业而言,可以养得起正规的财务会计人员,但那些小微企业,可能每年的盈利不过十几二十万,增加上述成本以及财会人员的工资,谈何容易。

“从去年下半年我们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全国的小微外贸企业很大部分都面临账户被冻结风险,可以说10个账户里有2个有被冻结的风险。”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创始人兼CEO邓国标告诉第一财经,反洗钱力度不断增加的不仅仅是中国,亚太区乃至全球的这一趋势都越来越明显,执法机关在打击洗钱活动或地下钱庄过程中,往往会同时打击上下游的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国标表示,在小微出口企业B2B电商的交易里,企业更多是依赖传统金融机构来周转资金,传统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套B2B电商交易系统,因此很难高效并且低成本地获取足够数据和信息,精准控制风险。企业感到收款的风控审查很严格,体验缺乏流畅性,因此有部分就会选择使用地下钱庄,从而导致资金被冻结的情况屡见不鲜。

邓国标在Visa和蚂蚁金服等支付公司工作过十多年,长期深耕跨境金融领域,关注中小微外贸企业支付问题。根据他的观察,一方面,有些小微外贸企业看中地下钱庄使用上的便利性,忽视了背后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有些本分经营的商户,由于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受到利益诱惑,代收来源不明的资金,很容易被动卷入跨境洗钱活动中。

同时,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因为其天然的组织架构等特点,更倾向于服务中大型客户。如果服务小微外贸企业客户,不仅风控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收益有限,所以两者的对接并不顺畅。

为了解决账户冻结问题,去年11月,义乌市成立了银行账户冻结援助中心,主要负责梳理登记账户冻结信息、宣传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外贸货款收付行为、为市场主体解冻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向异地公安机关沟通等工作。

小额支付风控怎么做

对吴亚来说,暂时的解决方法,除了只给客户提供不常用且没什么余额的账户,就是和客户协商,不收人民币,只接受美元打款。

但这样的协商只适用于供不应求的产品。李林坦言,用美元结算需要真实贸易中的客商配合,而他们也会考虑换汇成本。另外,小额的美元支付和结汇,在当下海运费继续高企、国际物流效率较低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减缓货币流通和物流的速度。

对于部分经营户来说,则只能冒着风险继续接收人民币,他们会和客商沟通好打款时间,一到账就马上去取钱,和“冻结”赛跑。

长期以来,资金的风险管控是外贸行业的一大痛点。在邓国标看来,解决外贸支付领域的风控痛点,根本办法就是数字化、电子化。

“对于金融行业从业者来说,长期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数据化、自动化、互联网化和智能化。”邓国标表示,以往做外贸多是大客户,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单据保存完整,企业有良好的内控,业务行为稳定,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服务成本很低。随着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快速崛起,大量的小客户只能依靠电子化来规范——通过建立一套B2B电商系统,让信息采集便利化,也让展业行为透明可追溯,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套风控系统,快速地将不良情况识别出来。

他认为,除了反洗钱风控痛点外,中小微企业借贷无门问题也始终存在。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中小微企业主要是因为无法足够了解他们。如果有完善的电子化系统为金融机构提供详细的数据和信息,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也会变得容易。

同时,邓国标强调,对于中小微外贸企业来说,务必要加强正规展业和风险管控的意识,“所有正常展业的单据都要保存完整,保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同时在展业过程中提高自身风险合规意识,切忌贪心掉入外贸骗局之中”。

受疫情的影响,B2B跨境电商的线上支付比重在上升。但在整个外贸行业中,跨境电商以及线上支付的占比并不高。

吴亚和李林他们也在尝试了解这些电子化的支付平台,以规避账户被冻结的风险。但李林表示,跨境电商这种贸易方式,的确可以通过这类平台支付和结汇,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户和当地的外贸企业,多采用的是市场采购或一般贸易的贸易方式,因此要让所有小商户以及海外各个国家的客户都做到统一平台支付并非易事。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等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尤其适合“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外贸交易。

这类方式的贸易,目前多是线下采购。疫情之前,在外商能自由流通时,义乌当地尚可以用美元现钞交易。但在疫情之下,人进不来,现钞也难见踪影。

在李林看来,国家打击电信诈骗和洗钱等犯罪行为,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外贸企业,都是完全支持的。当下的诉求,是希望办案机关能做到“局部冻结”,在贸易企业提供合法合规凭证时,可以只冻结真正涉案的金额,而不要波及卡里的其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