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吐鲁番苏公塔至葡萄沟景区大门,有近5公里的行程,我一路走过来,背负着沉重的行囊,在20度左右的春季里,天空虽不是那么晴朗,但却能热得我汗流浃背。好不容易穿过312国道,走到对面葡萄沟景区大门,以前这里没有这么高大的现代大门,一定是后来修建的,估计也消耗了不少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就是葡萄沟葡萄长廊的起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葡萄长廊起点的建筑,是一个穹顶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亭子,柏油路两边上空搭建的架子上,爬满了弯弯曲曲的葡萄藤,葡萄长廊一直延伸几公里。尽头就是一处村落,这里居住着很多的村民,也是位于葡萄沟的村落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葡萄长廊两边也有特色民居,特别是右边的房舍,我发现好像大都无人居住的样子,只有少部分村民,很多房屋的门都锁着,我想这些民居是新建不久的,或许还未来得及搬进新房子,也许是为了发展旅游,让村民们做民宿或餐饮业的。总之,我无法得知这些闲置的房屋具体的用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走边观看路边的风景,我觉得葡萄沟是一处不错的人文地域,这里不仅到处是葡萄,而且村落中间的路两边还出现了不少店铺和餐饮店。这是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他们趁着葡萄沟旅游业的兴起,想利用自身优势赚点额外收入。如果真正这样做了,还能给广大游客带来极大方便。

穿过葡萄长廊,来到尽头的一处村落,村子中间矗立着一个叫“葡萄沟民俗村”的大门,可惜大门紧闭,只能看见里面的地面和房屋。明显的是,这里是打造的一个人文景点,只是还没有开放而已。我想看的是那些隐藏在村落间鲜为人知的东西,仔细观察,的确能发现一些独具文化的历史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户农家门口休息时,我和男主人攀谈起来,得知他在市区内开出租车,几天才能休息一两天,不过每月收入在六七千元左右,这也算是高收入群体了。他指着家门口对面刚修的柏油路说,到了旅游旺季,门前的这条路就不让村民走了,必须从对面的路绕道而行,村子中间的路就成了旅游专用通道。

自从国道边上修建了景区大门,一般来说,私家车就不让开进葡萄沟内部了,必须从大门乘坐旅游车进去,一个人的车费是50元,这样无疑又是一项不小的收入。以前,我曾见过村民赶着马车拉人,一个人五元或十元不等。如果从市区拼车的话,一天的旅游行程费用也就一百多元,而现在这种格局被彻底改变了。

男主人说,葡萄沟虽然是景区,但是他们却没什么收入,依靠景区收入的村民极少,他们主要是靠种植葡萄销售葡萄,特别是卖鲜葡萄较好,因为这里的游客多买葡萄的人就多,所以鲜葡萄就成了紧俏生意。除此之外,葡萄沟村民的经济来源,好像就是到处打工挣点零花钱。也有的村民将自家的房屋改成店铺,销售一些本地的农产品,只要有想法和思路,挣钱应该不是大问题。

有一点,我心里一直不能明白,就是景区内的区间车问题,不仅是新疆的很多景区是这样,内地也有很多景区也是如此。为了让游客多掏钱,就在景区很远的地方设置一个大门,游客到这里后,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其他车辆,一律停在这里再购买区间车车票,然后将游客载往各处景点。我在喀纳斯、禾木体验过这种乘区间车的经历,如今葡萄沟也是如此了。

自从对人文感兴趣之后,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内心曾发誓要转遍中国所有的人文地域,外国去不去无所谓,关键是能把自己的国家转完就不错了。多年前,我就策划着穷游,后来也没实现这一梦想。其实还是被现实生活所迫而已,害怕沦落街头,吃没吃的,穿没穿的。如果前怕狼后怕虎,人生的梦想恐怕永远都无法实现。有时,人就被一种框子给束缚住了,无论怎么挣扎也逃不脱现实的残酷。

吐鲁番地域,是中原文化尤为明显的历史古地,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文物就佐证了历史,还有以汉唐为军事城池的柳中城遗址的鲁克沁镇,历史的烟云曾在这里弥漫,汉文化的传播曾在这里风靡一时,高昌古国的建立更展现了西域和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透过时光和岁月,行走在这片地域,我们能目睹到历史文化的印痕,能倾听到岁月的风声和呼唤。我想,葡萄沟作为一个人文厚重的地域,眼前这条宽大的沟谷曾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族群,他们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为源泉,世代生生不息地扎根这里,演绎着历史的传承和人类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