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蔺相如与廉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二人作为赵国两位极为重要的大臣,为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文一武堪称赵国的护国大臣。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在我国廉颇为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世人皆知。

甚至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上,用此来教育学生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也到此结束,你只知道“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一、完璧归赵

廉颇是赵国的一员猛将,因为有廉颇的存在,其他国家才不敢轻易攻打赵国。当时秦国有向东进行扩张的野心,而赵国自然是其中的一大阻碍。但秦国畏于廉颇的存在,不敢轻易攻打赵国。

但秦国仍然与赵国发生多次摩擦,以此来探究赵国的实力,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大为增强,很快秦国的实力就在其他国家之上。秦王听闻赵国有一个宝物名叫——和氏璧。

秦王非常想要得到这个宝物,为此秦王对赵国的君王说,自己想要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听起来条件是非常的诱人,但是那个时候,秦国的狼子野心已经人尽皆知,秦王自然不会将15座城池拱手让人。

但碍于秦国的实力,赵王并不敢拒绝秦王。而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觐见秦王,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和氏璧带回,成就一段佳话,而后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大方异彩,深受赵王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负荆请罪

廉颇自然不服,认为蔺相如并没有军功,仅凭借耍嘴皮子获得大王喜爱,与自己相差甚远。但他的职位却比自己高,这令廉颇非常气愤,为此廉颇还放出豪言,要给蔺相如一个下马威。当众羞辱蔺相如。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蔺相如并不是非常气愤,反而劝解自己的门客,甚至要求他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与廉颇发生争执。

门客听到后为蔺相如感到不平,而蔺相如却对门客说道:“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与廉颇的存在。如果赵国我们二人争斗不断,那么秦国必然趁机作乱。我这样做是将国家安危放在首位,将个人私利放在后面。”这话刚好被廉颇听到。

听到这句话后的廉颇感觉自己的做法非常小气,为此廉颇想要求得蔺相如的原谅,于是廉颇将自己的战服脱下,背上荆条,到蔺相如的府上道歉,蔺相如听到消息后,连忙赶来将廉颇扶起,自此之后,二人为了秦国的未来而不断的奋斗,成为了好朋友。

三、二人结局

赵国因为二人的存在而保持着十分强劲的实力,但是在后来赵国想要得到韩国的上党。因此派遣廉颇攻打韩国,而赵国的这一行动,惹怒了秦国,秦国派出王龁攻打赵国,因秦国的实力强大,廉颇采用的是防御战略,因此两国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在两军作战之际,粮草是重中之重,长期的僵局,令赵国很快陷入了缺少粮草的尴尬局面,虽然秦国的实力更强一些,但是也面临缺少粮草的局面,为此两国都想要速战速决。

秦国为了能够速战速决,在国内散布谣言,称秦国并不害怕老将廉颇,廉颇年岁已老,对秦国没有太大的杀伤力。还好是廉颇带兵,如果是赵括带兵的话,那么秦军早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谣言自然传到了赵国,粮草的问题令赵王头疼不已,而且当时廉颇一直处于防御的状态,多次处于败绩,惹怒了赵王,赵王认为廉颇的能力不足,因此想要赵括率兵将秦军打退。

此言一出,即受到蔺相如的反对,虽然蔺相如的官职较高,足智多谋。但是赵王想要速战速决。因此听信谣言,将廉颇换下。

公元前260年,赵括率领部队来到长平,赵括来到长平之后,不仅接替了廉颇的职位,而且一改之前廉颇的行军制度与作战计划。选择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

而这时秦国又用白起将王龁换下,并下令军中严守秘密,白起是一代名将,而赵括却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无名小卒,与白起相差甚远。

在赵括发起进攻之时,白起命令秦军要装作仓皇逃窜的样子,赵括并知这是秦军的计谋,反而在沾沾自喜,在秦军逃跑之时,赵括便立即下令要求赵军乘胜追击,白起则命令秦军包围赵军,且阻断赵军的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赵军很快就被秦军打得四处逃窜,赵括也在突围的时候,被秦军射伤,失去了赵括的赵军,更是群龙无首,很快他们就投降了。

在长平之战的过程中,蔺相如多次反对用赵括换廉颇,但是却无能为力。因此在长平之战失败后,蔺相如极为痛苦,很快就郁郁而终了。

在此之后,廉颇却受到重用,廉颇带领军队在邯郸大败秦军,而后又大败燕军,才堪堪保住赵国。但在赵悼襄王继位之后,廉颇受到了排挤,想要将廉颇的兵权收回,廉颇自然不服,率军攻打乐乘,但是廉颇在攻打乐乘之后,担心会被赵悼襄王报复,因而逃亡魏国。

在赵国无人可用之际,赵悼襄王派人探望过廉颇,廉颇为了表示自己能够上阵杀敌,在使者到来的时候,吃一升米,十斤肉,以此向使者展示自己虽老,但是还能够征战沙场。

而廉颇不知道的是,使者已经被他的敌人收买,自然不会有令其上阵的机会,因此使者回到赵国之后,向赵悼襄王禀告的并不是自己看到的一切,而是在之前商议好的说辞。

他对赵悼襄王说到,廉颇吃饭与平常人相同,但是与他交谈之际,廉颇多次上厕所,赵悼襄王听到使者的描述之后,就将重用廉颇的想法置之脑后,廉颇一直在等待赵王的任用,也在等待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