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3月14日至1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扬尘和沙尘暴,从新疆南疆盆地西部一直到京津、山东,袭击了华北、西北的大片地区,这已是近十年来最大的沙尘天气过程。

伴随着沙尘的侵袭,不少人咒骂着沙尘,却被一条消息惊掉了下巴:迪拜每年进口沙子要花掉4亿美元。有人开玩笑说这是迪拜人钱多的已经花不掉了。

另一边,美国媒体CNBC报道称目前全球已经面临着沙子短缺的问题。更甚者,竟然有西方媒体甩锅中国,将沙子短缺的现状归结于中国,实在可笑。全球陆地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沙漠覆盖,为何全世界却面临着沙子紧缺的问题?

当前沙子的身价确实是一路飙升

上世纪80年代,河沙的价格为2元每吨;21世纪初,河沙价格来到了10元每吨;2019根据央视调查的数据,上海区域的湖沙市场价已经来到140元每吨。就算将通货膨胀算进去,沙子价格的增长也是吓人。

全世界每年沙子的消耗量早已超越400亿吨的大关,比起21世纪初,使用量已经上涨了200%。中国现今沙子的年耗量在200亿吨,“基建狂魔”的前进自然是离不开沙子的消耗,这反而被某些西方媒体抓住,说造成沙子短缺的原因是我国的发展,实在可笑。

中国确实消耗沙子的量大,但是表述不全的真相,造成的伤害是大于谎言的。

如此常见的沙子为何日益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了,前边我给到的沙子价格的数据,都是河沙和湖沙,而没有提到海沙和沙漠中的沙子。沙漠中沙子的储量是河沙的20倍,这种关系好像淡水与海水,海洋面积占了地球面积的71%,占了水资源的98.5%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淡水。

沙子的主要用途是建筑用沙,玻璃制品,电子芯片,甚至养殖等等都要用到沙子。其中大多数的沙子是用到了建筑、修路等方面。为了避免建筑物成为“豆腐渣”工程,必须用到河沙。

河沙和海沙都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经过河水或者海水长时间的摩擦、冲洗,砂石之间不断地碰撞,形成的足够的破裂面,简单来说就是有足够的表面积和水泥混合,形成符合建筑要求的混凝土。

沙漠中的沙子,每天的风吹日晒,表面都变得非常光滑,而且更加的细小,这种沙子可以放在沙漏中,留在沙漠甚至可以成为流沙。另一方面沙漠中的沙子形成前多为金属矿石,成沙之后是碱性物质 ,会影响水泥泥浆的强度,无法用于建筑。

迪拜地处沙漠,却是摩天大楼之都,需要大量的沙子用于建筑,所以每年进口4亿美元的沙子很有必要。还有的是山地的沙子,但是含有的成分太杂,无法直接使用。

至于上面说的海沙,所处的海水环境,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特别是海沙中含量特别高的氯离子,会对钢筋造成严重的腐蚀。不用说直接接触到,只是海风对金属的腐蚀就是非常可怕的。更何况贝壳还会掺杂在里边。

现今世界,高楼平地起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景象。“基建狂魔”中国这40年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需求量会非常大。西方国家现在对建筑用的沙子需求量没有这么集中,却反身抹黑中国,了解真相后方知有多么搞笑。

中国建设发展需要沙子是真相,河沙开采速度远大于生成速度是真相,沙子资源告急也是真相,但将这几个没有必然关系的真相强加因果,固然荒谬且造成的伤害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子供需差距扩大,作为大国不会先“甩锅”

作为引领世界发展的大国,就是要有大国担当。遇到问题要解决问题,污蔑诽谤永远换不来发展。淡水资源严重匮乏,人们也总能有办法将海水淡化。河沙匮乏,也会找到办法得到我们需要的沙子。

首先是对已有资源的保护措施。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于河沙的开采,制定了更严格的要求加以限制,有序、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始终是我国的基本思路。

其次,我们可以找寻沙子的替代品。河沙的前身也是岩石,可以将适合的石头粉碎,研磨成小颗粒来代替沙子。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是成本高了一些。

另外,海沙和山地沙子确实不适合直接用于建筑,但是有一些稍加处理,也是可以应用于实际建设中。已经有明文规定,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海砂必须是经过专门处理的淡化海砂。

换个角度从建筑学的发展来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新兴技术的开发,都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缓解建筑行业对河沙的依赖。

沙子的利用价值,不只是在建筑领域

玻璃在12世纪已经成为了工业材料,芯片在21世纪已经变成高精尖技术的代表。这两者都是可以通过沙子制作的。不管是哪种沙子,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差别就是多了不同的杂质。

玻璃中种类最多的是硅酸盐玻璃,其中最常见的石英玻璃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9.5%,大多数的玻璃含量也都在90%以上。之于芯片,也就是集成电路,用到的是高纯度的硅单质,纯度要到到99.999%,也是通过沙子来提取获得硅锭。从沙子到成品芯片,是需要上千道工艺。

这些东西可以通过河沙来制取,但没有必要。

另一些相关的事情也发生了:2020年疫情爆发,需要各类液体药剂,包括疫苗的存储,都需要玻璃瓶来保存;2020年美国制裁华为,通过断货芯片,让华为举步维艰。这些事件中相关产品确实与沙子有关,可是又是真话说了一半,让图谋不轨者钻了空子

就拿保存疫苗用的玻璃瓶举例子:一个瓶子重量在8克,10亿个重量在800吨,而中国沙子的年消耗量在200亿吨,相比之下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一个数据是,中国的药用玻璃瓶年生产量在1000亿个以上,消耗沙子的量也完全无法和建筑相比。

对于芯片这个问题,首先澄清一点,华为和沙子消耗没有一点儿关系,有共同的关键词也只是“芯片”和“西方媒体”有关。言归正传,芯片制作需要的是沙子中提取出来的单质硅,这和沙子里边有其他的杂质没有什么关系,完全可以用沙漠中的沙子来提取单质硅。

而且对于芯片的制作,难度永远不在提纯单质硅,这项技术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熟。难的地方是在芯片的雕琢加工工艺。这方面的工艺水平,也是亟需国人努力实现突破的。沙子短缺危机个全球“芯片荒“之间没有关系

所以《自然》杂志和CNBC报导的沙子危机,只是河沙储量和自然生成速度已经落后于开采速度,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巨大,对其他沙子或者说硅元素相关的产业没有什么影响。

而沙子危机出现的价值,是给了西方某些媒体断章取义的机会,他们可以“甩锅”中国,抹黑中国。但是清者自清,谣言总会止于智者和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消耗世界未来”更是无稽之谈

前边已经提到,“基建狂魔“努力发展,追赶世界一流水平,势必要消耗资源。单看中国消耗各类资源的量,确实是非常大。

先看一组数据:2013年联合国环境报告中指出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恐怕那个时候某些西方媒体没有少做文章。这是我们不足的地方,我们立正挨打。

而中国在三十年的飞跃间,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4%。而且我国制定能耗目标是越来越高的,制定的标准也是越来越严格。不只是在资源消耗方面,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力度更大。

所有抛开剂量谈毒性的言论,都是不可信的。我们用40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西方国家上百年没有完成的事情,更何况我们有着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算到人均,又是一个不错的数据。还有用这些资源换来的发展,我们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2020年,竟有自媒体扭曲事实,强加因果,将世界上雨林的消失,与中国肉蛋奶的消耗强行捆绑,得到的只能是了解真相的人的鄙夷。还有前几天的新疆棉花事件,扭曲事实只为了抹黑中国,这种做法和那些片面看待问题最后“甩锅”中国的媒体,有什么区别。

清者自清,需要的是了解真相再做评论。

信息化的今天,获得信息毫无难度,发表言论也非常简单,每一位身处互联网中人,更应该擦亮眼睛,事实总是容易看到的。

疫情期间的地图炮,指望“群体免疫”、死亡人数千万和几个月时间疫情常态化,从人权和自由到后来的“黑命贵”,一系列的事件最终都是真相浮出水面。不了解真相就开始污蔑,终究会被真相揭穿。潮水退去,是不是好沙子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