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平台的用户围绕着对影视作品的消费搭建起独特的生态体系,这一生态并不局限在单一的平台,或是单一的趣缘群体,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

4月9日,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15家行业协会,连同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视等53家影视公司以及5家主要视频制作平台发布了一则关于著作权保护的联合声明,称将会对未经授权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发起集中的法律维权行动。

声明一出,引起多方热议。 网友们相较于支持影视作品制作方维权,更多地对这一声明进行了抨击和质疑。 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从事影视剪辑的账号,提到最多的就是二创内容对于原作品的引流作用,并由此表达了对制作方维权举措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腾讯视频声明原博的评论区截图

此外,法律博主们纷纷对联合声明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析。简而言之就是,一旦影视作品著作权人将法律的利剑挥起,所到之处将会无人生还。

影视作品制作方维权是一件足够正当的行为,为何影视行业的联合声明会在发布之后呈现出如此负面的讨论和争议呢?

内容+流量

著作权背后的二创争夺战

从这则声明可以看出,以著作权之名展开的联合作战,矛头直指抖音、B站、快手等平台的影视短视频内容。在这些UGC/PUGC平台上,长篇影视作品的cut、混剪、解说等内容动辄就能获得数以百万计的播放。

从影视剪辑发家的账号运营者,倘若有心变现,很快就能够获得巨额收入。尤其在抖音,剪辑矩阵的发展和盈利模式不断复制,成为平台汇聚流量和财富的一角。

网传抖音快手剪辑号变现方案

而观众和从业者口中短视频内容的引流作用究竟如何,由于平台壁垒,并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一群在抖音和b站“看完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观众,回归长视频平台贡献流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次剪辑内容与原作的联动,呈现出引流或截流的鲜明对立。

当剪辑账号集中呈现了原作的精彩片段和主要剧情发展,必然会对原作品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截流。真正起到了引流效果的内容,也难以总结出明确的特征,更像是一种玄学。

无论是引流还是截流,短视频剪辑都汇聚了内容和流量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剪辑的原材料是从原作品处随意“拿来”的。

连普通观众都能鲜明感受到的二创流量,影视制作方必然不会熟视无睹。早在这则声明发布之前,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平台就多次发起过剧集的二创挑战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0日腾讯视频与微博发起长歌行二创大赛

因此,与其说影视行业联合声明是在打击二次创作,不如说是在争夺二次创作的用户和创作群体。以联合声明为界,往后的二创剪辑能否进入观众视野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经过授权。

目前已知的类似于授权的行为只有制作平台发起的二创活动,而这类活动也仅限授权对象在活动范围内使用。其他获得授权的方式、流程、条件等内容在本次的联合声明中并未得到体现。著作权人是否接收在平台活动之外的授权申请也尚未可知。

因此,授权问题的现实操作性,想来旨在吸引观众和创作群体回归特定的平台,在尽可能不影响长篇影视作品推广的前提下,吸引观众流量。

联合声明的发布,体现出影视制作方试图掌握剪辑和二次创作板块主导话语权的野心。著作权之争不是制作方与个人的交战,而是平台与平台的竞争。

传播重心的偏移

用户和平台的两副面孔

联合声明一经发布,评论区就汇集了大批质疑和攻击的声音。

不少网友认为不应该限制剪辑内容,指责影视制作方能力的缺陷,认为正是由于原作品的剪辑节奏过于拖沓,才导致了观众转向消费短视频剪辑。

激动的粉丝还声称将会抵制主要视频制作平台的VIP,此后就看盗版。VIP涨价、超前点播等问题也重新成为网民攻击的要点。

影视剪辑内容适应大量观众碎片的收视习惯和移动的收视场景,相较于长视频,观众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更低。而平台间的竞争,直接影响了用户的参与和使用行为。因此,无怪乎更多的观众选择和剪辑账号们站在一起。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口中,制作平台成为了万恶的资本。人们口中与资本相关的表述,不同程度暗含着鄙夷和贬低。

从著作权争议,到对制作平台的抨击和资本的污名,影视行业联合声明的传播重心呈现出显著的偏移。这一转向让人不仅联想到在互动中,用户和制作平台的两副面孔。

以往,在短视频剪辑内容大量复制、大量输出的时候,许多用户反而敏感地开启辨别剧方营销手段的雷达。然而当遇到自己心怡的作品时,他们又自发地充当网警,严格审查可能会造成影视作品非正当引用的二次传播环节。

网友呼唤长歌行进行超前点播

会员观看和超前点播在诞生之初受到激烈的抨击和指责。但时至今日,当初为了超前点播“出警”的部分观众,却开始出于各种目的,呼吁剧方开设超前点播甚至付费花絮。

在面对和平台的关系这一问题时,用户时而摆正自己冷面消费者的形象,时而又会下意识地扮演起剧粉主人翁的角色。

与此同时,制作平台时而是求生欲爆棚的营业员,面向观众的殷切期盼,精准贩卖观众想看的内容。但平台会在不经意间转化为超产世界的支配力量,绝不事事从听,甚至有意无意地与观众对着干。

在激烈的流量竞争中,制作平台关注数据,但并不会只关注某一部作品的数据,总有些自己的考量。只是这部分考量,难以与普通观众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台与用户的两副面孔,注定了双方既不能扮演固定的社会角色,也不会持久地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平台被视为坏人,但与此同时,观众也并不都是理智的消费者。

规则与自由

剥削与赋权双重性质的影视消费

不仅仅是饱受侵权争议的二次剪辑,对影视作品的各个消费环节都同时体现出剥削和赋权双重属性的矛盾交织。

以二次剪辑为例,片段、混剪、解说等各个题材的剪辑内容之所以能够收获数据成功,离不开平台的流量倾斜。不少个人用户一方面是出于为爱发电,另一方面也是受不同平台创作鼓励活动的吸引,才投身剪刀手的队伍当中。

各个平台赋予了用户,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编辑、创作、进行个人表达的权利,但又在无形中通过制定严苛的规则来对创作者进行剥削。

UGC/PUGC平台大部分的影视板块普通创作用户,并不能长久地依靠剪辑内容产出收获持续稳定的收入,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在辛苦地从事着不求回报的情感劳动。制作平台对于活跃在其他平台的二次剪辑内容的态度已经通过此次联合声明进行了传递。

观众亦然。影视制作方和播出平台赋予了观众观赏的权利,并通过各种宣传和营销方式试图吸引观众点击收看。

但与此同时,观众的自由点评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局限,不仅在制作平台眼皮子底下难以施展拳脚,到了其他平台也容易受到跟踪和处理。B站上与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相关的内容通过审核变得越来越难,豆瓣也不再是个人自由发言的世外桃源。

有关著作权问题的法理和各类社交平台的用户使用条例,规定了制作方和其他平台设卡的正当性。但从情理的角度,观众和创作用户也不应该成为纷繁复杂的平台纠葛中面向各方予取予求的待割韭菜。因此,对于影视作品二次剪辑的讨论不应该局限于著作权问题。

如今,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消费不再是单一的行为,除了点评,还有解读、联想和创作等等。

不同平台的用户围绕着对影视作品的消费搭建起独特的生态体系。这一生态并不局限在单一的平台,或是单一的趣缘群体,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

影视行业联合声明引发负面情绪的原因就在于,它正当但是不合情理。

影视作品的制作方不去想方设法地谋求与剪刀手群体的良性互动,反而以著作权保护为名,用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为自由融合渗透的影视消费生态施加了单方面压倒性的作用因素。

的确,著作权保护应当成为时刻悬在用户头顶的一把刀。但相互尊重的前提是,二次剪辑和二次创作不应该是无偿劳动或是廉价工具。

当多方的著作权保护将二次剪辑、二次创作不断收紧,即便用户被集中到制作方的眼皮子底下,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长久拘束 在某一个视频 平台 的一亩三分地。自由还在,对影视作品消费生态的活力才会存续。而无论是自由,还是活力,都需要制作方、制作平台的维系。

著作权保护是值得重视的一项规则,但是只有这一项规则,留下的就是一潭死水。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