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了几年区划调整的“谣言”之后,杭州在4月9日正式官宣杭州区划调整方案,主要包含上城、下城、江干、拱墅、余杭和钱塘新区的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区划调整方案(来自杭州发布)

正如小熊猫2020年12月18日的文章《年年传年年没的区划调整,杭州需要它吗?》所说,杭州自2000年以后,一直在进行“市区扩张”,先后设立了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区、临安区和钱塘新区,从而使杭州城市扩大了数十倍,在经过20多年的扩张之后,城市区域发展已经非常不平衡了,的确到了一个需要进行内部区划的阶段了,因此区划调整既是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为了不被时代所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1949年以来区划调整史

方案与之前坊间的传言完全一致,也可见政府里的这个方案早已确定,一直在做准备,毕竟杭州的这次调整力度之大,在近十二年全国罕见,调整方案新颖且难度巨大,非常有挑战。这里既有功能区的合并,新区的成立,也有大区的拆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新区板块示意图

相似或者互补功能区的合并,其实是常规操作,如2010年,北京市的崇文区和东城区合并设立了新东城区,玄武区和西城区合并设立了新西城区。2012年,苏州合并了沧浪、平江、金阊三个区为姑苏区。这些都是以把功能相近,辖区面积过小的区块合并为动机的调整案例。

上城区尽管发达却一直苦于授予区域面积限制,而江干区则有大片的土地,甚至有海量的钱新二期与江河汇,这些也正好与上城区互补,因此合并一定是上上策。下城区的强经济也非常有利于带动拱墅区的经济,合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此这样的功能区合并,能大大提高杭州几个辖区的行政效率,对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河汇效果图(来自网络)

除了功能区的合并,这次调整方案的一个新颖点在于钱塘区的跨江设立,钱塘区的江宽达到了2公里,是黄浦江的4-5倍,行政的跨江管理将是一个挑战,十分大胆。不过小熊猫认为,钱塘区的跨江也是一个无奈之举,有利于下沙工厂的搬迁。不过幸好杭州跨江管理已经有过先例和经验,1996年西湖区曾经有过短暂几个月的跨江管理(浦沿、长河和西兴)。

当然,最难的还是余杭区的拆分,老余杭区面积巨大,包围在杭州市区上面,从地图上看,城西是余杭、城北是余杭,城东还是余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余杭区范围地图

余杭的区政府在临平,尽管近年来临平的城建发展迅速,但是临平这块区域实际上有很大的割裂感。临平距离主城区不但很远(距离武林广场和市民中心多超过30公里),中间还被如机场、监狱、高速、农场等关键设施割裂,这些“不可动”的设施也让临平的位置尤为尴尬。

而近年来由于阿里巴巴入驻余杭仓前,未来科技城无疑已经成为了杭州的一大产业中心,他们贡献了大量的税收和产值,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却远远落后于临平新城,而临平距离未来科技城的直线距离将近30公里,行政中心与产业中心偏离也让旧余杭区成为了最需要被拆分的一个区。

而余杭区的拆分是将未来科技城和良渚新城拆出来独立发展,新余杭区也会获益于这样的拆分,脱离束缚,飞速发展。

杭州曾经有两个面积均小于30平方千米的迷你区,经过区划调整后,杭州已经消灭了小于50平方千米的辖区了(西湖风景名胜区除外)。调整后的新余杭面积949平方千米,略低于萧山,位列第四,而上城区虽然合并了江干区,而由于下沙被分到钱塘区,上城区的辖区面积从原先老上城区的26.06平方千米到达了121平方千米,尽管仍旧排在倒数第三。原先下城区的面积也仅仅29.33平方千米,由于合并到拱墅区,新拱墅区面积有了98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十区2020年面积&人口排行榜

从人口上看,萧山区超越余杭区以158万人口领先,上城区人口从垫底跃升至第二,人口达到了114.6万人。而滨江区成为了人口最少的区域。而拱墅区的人口密度成为了杭州最大的区域,为11275人/平方千米,上城区紧随其后9471人/平方千米,排在后面的人口密度(以每平方千米的人口算)分别是滨江(6319人)、西湖(3035人)、临平(2694人)、萧山(1605人)、钱塘(1238人)、余杭(1015人)、富阳(408人)、临安(191人)。

区域的合并和拆分,也重构了杭州经济板块,以2020年GDP估算(被调整街道以2019年街道比例推算),由于原上城和江干的经济都不算太弱,合并使得GDP得到跃升,新上城区和新余杭区分别以2219亿元2177亿元位列一二,而新拱墅区由于合并了原下城区的强经济,GDP总量也跃居第四(2019年拱墅区仅高于临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十区2020年GDP、人均GDP排行榜(部分估算)

若以人均GDP来表示辖区的生产效率和发达程度,滨江区以38.4万元遥遥领先,继续保持第一的优势。余杭区则跃居第二,2019年余杭区的人均GDP在十区中仅排名第六,可见临平的分离使得新余杭的人均GDP得到大大提升。上城区在2019年人均GDP接近滨江,位列第二,合并江干区之后,后退一名,但是仍旧保持的很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临平区排在最后一名,这也是产业的限制所导致。

总体看来,区域的合并增强了上城区和拱墅区,却也削弱了余杭区,但是新余杭由于脱离了临平,却具备了更强的潜力。而事实上,临平离开了未来科技城独立发展,或许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区域的合并重构的杭州区域的强学区分布,但西湖区仍旧是公办学区的标杆,小学有学军文三街行知文一街保俶塔这样的第一梯队小学学区,初中则有十三中紫金港保俶塔;而并区之后上城的公办学区也有了迎头赶上的趋势,不再是西湖区一家独大。上城区有了胜利天长采荷,也有潜力学区钱外,钱外曾经是旧江干区重点打造的学校,相信合并上城之后,也会投入不少的力量,初中也有杭州中学新城实验采荷等,也将逐渐赶上西湖区。

并区影响最大的还是民办学校,由于锁区摇号,意味着原先上城区、拱墅区的众多好民办,将有更多的竞争,对于学校来说,也有更多好的生源,更有利于其发展。西湖区民办还是很弱,主要有小学绿城育华与初中公益中学;而新上城则有小学崇文时代采荷,初中有建兰采实,明显优于西湖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文实验学校(来自网络)

而拱墅区原本的教育就比较强,既有卖鱼桥、文澜实验这样的公办,也有育才、新世界外国语、文澜等非常好的民办。因此在区划之后,西湖区、上城区和拱墅区的教育资源更加平衡,差距也越发小,更有利于杭州教育的平衡发展。

总的来说,杭州的这次区划调整的方案是相当大胆、新颖和合理的,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也缓解了行政管理矛盾,同时也使经济和教育的格局更加平衡,调整之后,使得新上城、新拱墅、新余杭、新临平、新钱塘能够更容易脱离自身的困境,更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