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安义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袤的田野上,高产油菜丰收在望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南昌步履坚定,交出了一份质量高、成色足的答卷。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南昌更是涌现了一批政治觉悟高、创业意愿强、带头能力足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南昌通过全力推进“一领办三参与”模式(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带动1445户4321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涌现了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们中,有的“重新做农民”,带领贫困户一起趟出致富路;有的“变身村干部”,脱贫不忘报党恩;有的“大学毕了业”,又回到了农村,带领乡亲们致富……

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南昌市的贫困群众不等不靠,通过国家扶贫政策开创一番事业,走向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昔日老乡贤为农民发放超产奖2037万元

凌继河,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人。2009年怀揣1000多万元资金和市场打拼经验,在鼎湖镇组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绿能农业公司。返乡种田至今,凌继河“重新做回农民”已经12年了。12年里,凌继河的土地经营面积从最初的4700亩,增加到现在的超过20万亩,累计给公司农民发放超产奖2037万元。凌继河提供了新时期农业谁来搞、农民怎么办的解题思路,开创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职业农户”的模式,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效、乡村振兴提供了“绿能答案”。

2017年,绿能公司与省级贫困村安义县万埠镇下庄村合作,组建安义县绿能下庄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下庄村把1360亩水田流转给绿能公司,把50.69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委托给绿能公司管理,20户贫困户享受资产收益扶贫。除了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租金,绿能公司按每年110元/亩向下庄村支付管理费,合作社每年至少向每户贫困户分配收益3000元。

在绿能扶贫模式下,下庄村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超6000元,下庄村集体收入增加14万多元。2018年初,下庄村通过扶贫验收,成功实现脱贫退出。2018年,绿能扶贫模式推广到了安义县5个贫困村,带动全县143户贫困户就业。

如今,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成框,在绿能公司流转而来的万亩土地上,是一片片“涝能排、旱能灌、机能耕”的高标准农田,这里的农民早已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少人把摩托车、拖拉机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开展日常巡查,运送生产物资。

在安义,凌继河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由于开展规模经营、带领村民致富成绩显著,这些年,他先后获得中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等荣誉称号,他创办的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昔日大学生把荒山变成农家乐果园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三农”人才,从2012年开始,南昌市实施“千村千名大学生工程”,连续8年时间不间断招录,累计已招录农村大学生5984名,这些“高知力量”,如今正分散在南昌农村各处,成为带领一方百姓走上致富道路的“领头羊”。

在新建区乐化镇,每到水果采摘的季节,万志勇的果园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果园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不仅圆了我曾经的大学梦,还拓宽了我的视野,为发展提供了更广思路。”万志勇坦言,他不仅要把市场做起来,还要通过网络平台把品牌做起来。

当初不懂技术、不懂管理、没有资金更没有人脉的万志勇,如今已经把荒山变成了农家乐果园,给当地村民带了个好头。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创业,他花了不少心思:经常去外地学习,请教专家,学习技术,然后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村民,让种植户少走弯路。在他的“传、帮、带”之下,当地50多户村民种植果树,实现户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 对乐化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万志勇免费赠送盆栽果树1200多棵,就是想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来种果,让更多贫困村民实现再就业。

与万志勇一样的农民大学生,在南昌的乡村并不鲜见。在进贤县, 江西映泉农副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肖印泉作为致富能人参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并获得大专学历。肖印泉告诉记者,通过学习,他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我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工艺改良和技术创新,让原先只能在冬天腌制的脯辣椒,实现了全年全天候腌制,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肖印泉说。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肖印泉在当地建立辣椒种植基地,让贫困户以政府资助的大棚入股,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所有生产资料和业务培训。肖印泉负责统一经营,每年70%的盈利返给贫困户。

随着“千村千名大学生工程”的深入实施,一大批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的乡土实用人才在南昌涌现,他们成为南昌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昔日贫困户今成村里致富带头人

脱贫致富不等不靠,美好生活辛勤创造。

南昌县向塘镇西洛村村民王三根通过辛勤劳动,摆脱了贫困,昔日贫困户如今变身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早年间,王三根的两个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聋哑疾病。为给两个孩子治病,全家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向塘镇针对王三根一家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措施。王三根一家有劳动力,自身勤快,又有蔬菜种植经验,很快就将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亩,并在镇农技站专家指导下建立了蔬菜大棚。蔬菜大棚投入使用之后,王三根种植收益翻倍。

收入提高后,王三根不满足于现状,跟村里商量后,又流转了2亩土地。农忙时人手不够,王三根从村里请来6个帮手,带领大家一起种菜。

“建了蔬菜大棚之后,每年能赚四五万块钱。我脱贫了, 也要帮助其他的贫困户, 让大家一起奔小康。 农忙的时候我会请他们来做事,他们都挺愿意的。 我们都是种田的,也都贫困过,我有这种切身体会。只要肯干、勤快,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的。”王三根说。

有的贫困户脱贫后,还加入了村干部的队伍,带领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在安义县黄洲镇黄洲村,村民黄敬强就是这样的。

肢体四级残疾,干不了重活,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需要抚养,黄敬强仅靠4亩地种植玉米、水稻,收入甚微,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黄敬强一家在2015年脱贫,并在之后承包了鱼塘、又当上了护林员,收入稳定了,生活越来越有了盼头。

黄洲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黄敬强在摆脱贫困后,决定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村民黄敬银因生病导致生活困难,但不了解申领低保金的程序,黄敬强就帮他收集相关证明材料用于申请,使其享受到了每月660元的低保,能够缓解一些生活压力。疫情防控期间,黄敬强还主动申请去卡点值守,并负责为西庄组村民购买生活用品。碰上腿脚不便的村民,黄敬强就送货上门。在日常工作之余,他还协助村“两委”做好信访维稳、等工作。

今年村“两委”换届,黄敬强以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较好的群众基础,被推选为新一届黄洲村村委会委员。“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报党恩。今后,我一定会认真负责地做好村委会工作,多为老表办实事,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黄敬强说。(南昌日报记者 刘磊/文 李珍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