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从周二外出,到今天下午六点多才回到家,体验真的是太充实了。

这几天,南下上海,西到济源。体验了上海和徐州、郑州的地铁,睡了卧铺火车。还体验了一天开车六七个小时的疲惫,真的太过瘾了。

我感觉过去很多年都没有这么辛苦过了,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有收获。特别是昨天,当我再次走到新域这个神奇的地方,再一次体会到了热泪盈眶的感觉,真的很开心。

昨天120团队三模块毕业,我去接业平毕业,也是124一模块毕业,班长吕坤在124做助教。我和兰霞姐打赌,说班长看到我们会不会哭?兰霞姐说班长这么坚强个男人,怎么会哭?

我说他一定会哭,因为我没体验过那种感觉。

最后结果证明,我赢了,吕坤同学哭得眼睛都肿了。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就像李宗盛歌里唱的那句:终于我也到了容易落泪的岁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这个年纪,忽然开始变得容易落泪起来。不是说我变得脆弱了,相反,现在的我感觉自己无比坚强。容易落泪,主要还是因为我的心变得柔软起来。

我拥有了更多的洞察力,能体验到更多的周边环境释放出的情感。

关于近期对学员的家访,基于保密协议,我不说太多了。但是今天见到了我的小民交流,非常开心。小民教练陪我家访,我感受到他满满的自豪感,自己的学员都是教练了,骄傲也是应该的。

真的很开心,现在很多人都为我感到骄傲。当我一次次看小自己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过来支持我。写作不容易,特别是想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对我来说太难了。

我是一名工程师,在房地产公司做工程管理十余年。但是说实在的,那只是一份工作,没有带给我任何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

唯一让我觉得自豪的是,在这十几年了,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也保持着写作的习惯。虽然这些年,我文章经常成了发牢骚的场所,但好在我一直在写。

特别是这两年,参加创业领导力训练以后,我的公众号开始有一些小收入,我忽然觉得也许这个爱好可以成为养活我的一个方式。

以前只是想,现在我开始更多地去行动。说实在的,从这一个想法出现,到开始行动,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因为放弃工程,选择写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就像逃离舒适圈,我以前总说干建筑很累,但那依旧是舒适圈,因为我熟悉。

去写作呢?虽然我喜欢,也很容易,但是还真是一个突破,因为写作挣来的钱暂时不够我的支出。

我以前对舒适圈做过一个举例,就像几个人相互依靠着在休息,有人想站起来,那就要用力。当他站起来以后,相互依靠这个局面就被打破了,剩下的几个人就会觉得不舒服。那咋办?继续休息的人就会拽这个想站起来的人,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舒服待着。

那这个首先站起来的人,要么就要费尽力气把其余的人都拽起来,要么就会被拽回去,或者是第三种方式,远远走开。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你明知继续依靠着休息对未来没有帮助,你会怎么选择?我觉得99%的人都会回去,因为改变太难了。

不过我还是很幸运的,我身边很多人都在支持我,我快速地建起了第一个五百人群,开始筹建第二个。

这几天还有一些新的想法,我想开始试着做一些共赢的事情,比如在公众号写一些人物的小记。当然,这些人物是需要选择的,起码要在各个行业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大家知道我的写作能力,也知道我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会写走心的人物小传,前期是免费的。

说是免费的,我也是有所收获的,第一,我有了第一手的素材,对于未来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作为被采访者,当他(她)看到我走心的文章的时候,会不会转发?肯定会的啊,而且会不断地转发,这样是不是对我的公众号阅读量和粉丝量增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算不算就是共赢?是不是一下拉升了格局?

除了这件事儿,我觉得我还能做另外的一些大事儿。昨天佩导带我认识了申华伟教练,他的工作好像也和写作有关,是给企业做策划的。这都是很好的资源,那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帮助一些名人写一本书?

我非常善于抓住人物的细节,可以通过跟踪采访,帮着一些大能量的人写一本个人传记类书籍。甚至是写企业文化拓展类的内部文章,也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现在越来越体验到,写作真的是一种能力,有时候觉得很简单,但是写到某一个层次还真不容易。

我观察了很多写作爱好者,有些粉丝很多了,阅读量也很高,但是对于文字的把控和运用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有优势的。

毕竟,初中就开始写武侠小说的人还是不多的,连续写公众号文章六七年基本不断更的人也不多。

行了,先不自夸了,还得写今天的家访总结,今天就写这些吧。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