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倡多学科研究,其中的“天文考古”部分便应用到了对夏商周的年代定位之中。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使用“天文考古”这个工具的时候,断代工程的一些做法十分令人不解。下面,我们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一、武王伐纣的问题

按照《竹书纪年》的记载,从武王灭纣到幽王共计257年。幽王被杀之年为公元前771年,由此可知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27年。断代工程专家组也承认这一年份与甲骨文月食年代的推算配合最好,但又认为此年数“与工程所定金文历谱难以整合,也不能与天象记录相合”,故断代工程舍弃了《竹书纪年》的记录,转而以《国语·周语下》伶州鸠提到的“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为重要依据,推算出武王克商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为工程专家组成员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培瑜先生指出:“《国语》、《左传》关于岁星位置的记述,全与天不合,并非观测实录,而是作者依据岁星12年行天一周推算得出的。”张富祥先生也指出,伶州鸠语中的天象资料是晚出的伪史料,并非周初原始观测记录,并得出结论:“按现存文献考察,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27年仍然是最可信的。”

二、禹时五星聚的问题

断代工程给出的夏王朝年代范围为公元前2070-前1600年。在进行夏的年代学研究时,断代工程使用了两条天文材料。 其中一条是《孝经钩命诀》关于禹时曾发生五星聚的记载,断代工程推定其时间为公元前1953年!

五星聚(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知道,大禹受虞舜禅让而称王,即传统所称的夏王朝开端之年。按照断代工程以公元前2070年为夏开端的说法,则大禹在位至少将达到118年!而按《尚书》和《史记》的说法,大禹治水始于唐尧时期,而帝舜又在位56年,以此推之,大禹岂不要活到180岁以上!此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二里头最新的测年数据被测年专家确定在公元前1735-1530年,其鼎盛的三、四时期基本已经进入断代工程的商纪年内,有的学者以这个测年数据与夏代工程的天文考古冲突为由,对二里头的最新测年数据提出怀疑。奇怪的是,这些学者为什么没对断代工程以公元前2070年为夏王朝开端,以禹时五星聚发生在公元前1953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呢?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徐振韬研究员提供的《中国古代五星会聚记录》,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000年,我国境内共发生14次五星相聚,其中最早的为公元前1972年4月。可见,若按照断代工程给出的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大禹时期都不太可能会发生五星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居(《清华简》第一册)

另据清华简《楚居》记载,楚祖季连曾娶盘庚孙女为妻,李学勤教授因此指出,季连生活的年代与武丁相当。同时,郭店简《穷达以时》明确记载皋陶与武丁同时。我们知道,大禹与季连、皋陶生活年代相当,这意味着在战国人的观念中,大禹亦生活在武丁时期。断代工程给出的武丁年代为公元前1250-前1192年,而按紫金山天文台徐振韬研究员给出的《五星会聚记录》,公元前1255年9月24日、公元前1197年11月20日、公元前1197年11月29日都会出现五星会聚。这说明,按照《清华简》、《郭店简》的记载,禹时发生五星会聚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楚居》的记载,季连之子为䋼伯和远仲,再其后为穴熊;穴熊之子则为侸叔和熊丽。这一记载与《史记》大异,却与《史记》的史源材料《帝系》颇合。孔广森注《大戴礼记》指出,穴熊即鬻熊。李学勤教授赞同这一说法,并指出《楚居》以季连生活在盘庚、武丁时期,与传世文献所说的鬻熊为文王之师的记载是可以吻合的。而《史记》基于自身的五帝、三代线性体系,在使用《帝系》时把鬻熊一分为二,分化出穴熊和鬻熊二人,实际上与出土文献也不相合!李家浩教授据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的记录明确指出,在楚简中,穴熊和鬻熊实为一人,只是书写之异!《史记》一笔之误,直接就把楚世系拉长了六七百年!

司马迁像(图片来自网络)

三、仲康日食的问题

《左传》昭公十七年引《夏书》说:“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这条文献也见于《古文尚书·胤征》,其内容通常被认为是仲康时期的日食记录。断代工程对该日食年代的13种说法进行了核算,结果发现“季秋”与“房宿”相对应的时代为公元前14世纪至前6世纪。也就是说,按照《史记》夏、商、周三代线性相接的历史体系,这次日食是无法观测到的,除非夏商是并行存在的。

笔者在研究先秦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夏商并行”的观点。今按断代工程使用的两条属于夏代的天文学材料来看,“夏商并行”的观点无疑确实是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