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阿里巴巴因垄断被罚了182.28亿的事情刚出,58同城CEO姚劲波就站出来,按照相同标准,强烈呼吁国家反垄断罚款贝壳40亿!

其中的“真情”和“假意”各有说辞,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当规则清晰的时候,竞争也会逐渐白热化。

01

姚劲波趁热打铁?

4月10日,58同城网CEO姚劲波在微博发文称,房产交易领域有更明目张胆的二选一包装成自愿,强烈呼吁国家反垄断罚款贝壳40亿(4%标准)。并建议将此罚款打入国家公积金账户,以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减轻老百姓买房负担。

姚劲波透露,58安居客今年将作为挑战者全面进入新房交易领域,希望良性竞争能让行业更公平,老百姓买房更简单。

此外,姚劲波还晒出的疑似贝壳找房与渠道商签订的合同。

该合同显示,贝壳找房提供多种合作模式,但条件不同,分佣比例和垫佣比例均不同。

比如,若渠道商“自愿”选择合作期间战略仅为贝壳方提供新房项目的渠道销售服务,不以任何方式为贝壳方以外的任何第三方直接或间接提供新房项目的渠道销售服务,且经纪人人数大于等于5人,那么,其共场项目分佣比例达到85%,独家项目分佣比例达80%,垫佣比例为100%,否则会相应减少5%-10%。

据澎湃新闻4月10日报道,贝壳找房方面回应称:自创立起,贝壳坚持依法经营,完善合规体系,以科技驱动行业良性发展。

贝壳找房于去年年8月13日,贝壳找房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BEKE”,成为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

今年贝壳找房发布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财报显示,贝壳找房2020年年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53.2%。全年净利润达27.78亿元,首次实现美国会计准则下全年盈利,经调整后净利润达57.20亿元,同比增245.4%。

截至目前,贝壳股价报55.95美元,较发行价已翻倍,市值超过662亿美元。

02

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开撕贝壳找房?

除了“蹭”阿里巴巴的热点,就在姚劲波发文声讨贝壳的两天前,其旗下的安居客刚完成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材料。而同为居住服务领域的服务商,贝壳被视为安居客最大的竞争对手。

4月8日,安居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此前传闻终于落地,这也是58同城私有化后,姚劲波再次试水资本市场。这一次,姚劲波将58同城的房产业务基本都装入安居客,拟在港独立上市,这个动作也被解读为正面迎战贝壳。

从招股书来看,虽然在用户眼中贝壳和安居客同处于房产经纪赛道,但贝壳倾向打通房产交易全链路,通过收取佣金获利,但安居客实则做的是流量生意,通过向房产中介或经纪人出售平台曝光位来获得收入。

安居客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安居客营收分别为62.16亿元、75.79亿元和80.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07亿元、23.06亿元和19.55亿元。这意味着,安居客在2020年营收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净利润却出现了15.2%下降。

安居客控股股东是此前在纽交所上市的58同城,持有公司45.3%的股权,后续58同城被私有化退市。目前,58同城实际控制人为姚劲波,其透过Quantum Bloom持有58同城54%的股权。姚劲波为安居客实际控制人,并担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腾讯亦是持有安居客14.1%的股东。

招股书显示,2020年,安居客服务超过650个经纪品牌和95家百强开发商。安居客的主要收入来自向房产经纪品牌、经纪人及开发商提供的在线营销服务,以及新房销售交易的佣金。

03

贝壳找房、安居客曾互诉侵权

2019年4月,安居客发起诉讼申请,指出贝壳找房网运营方天津小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盗用安居客网站房源、周边配套等图片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安居客商业利益造成损害。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正式受理安居客诉贝壳找房网不正当竞争一案。

据悉,针对贝壳找房网的侵权行为,58同城旗下品牌安居客请求法院判令:“贝壳找房网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即停止扒取和在贝壳找房网PC及移动端(含APP及WAP端)使用安居客的图片,赔偿经济损失9000万元人民币,并于贝壳找房网(ke.com)及其WAP站、APP首页显著位置连续三十天刊登声明道歉,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安居客称,贝壳找房网对相关楼盘地址及图片不定时进行动态调整、删除原告拥有著作权图片的权属信息,扒取图片数量约为6万余张。

而另一边,面对58安居客的诉讼,贝壳在几个小时后立即做出回应——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起侵害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诉讼,要求58安居客赔偿1亿元。

贝壳找房表示,自2016年以来,安居客先后从链家网、贝壳找房网站和APP中大量盗用其发布的房源实勘静态图、户型图和房源VR图片,并将其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拍摄、制作的房源VR图片进行技术修改,直接盗为其所有。据不完全统计,安居客盗用贝壳找房的VR房源数量超过50000套;盗用VR房源、实勘图、户型图共计超过2600000张。

04

竞争将白热化?

事实上,无论是阿里这次靴子落地,还是姚劲波的蹭热点,都意味着,反垄断确定被提上日程。

当规则清晰的时候,也许国内的竞争也会逐渐白热化。

国内市场的壁垒被拆除,很可能意味着大洗牌的提前到来。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看,没有核心科技、脱离实体经济的公司,可能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

根据《吴晓波频道》的报道,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反垄断监管刚刚开始,接下来其他巨头也可能被处罚,反垄断监管会成为一种常态。

再遇到618、双十一等促销节,商家就能在各大平台自由推广促销活动。有了这次巨额罚款后,大平台会有所收敛,但也不排除依然会有一些操作的空间。

对于商家而言,有了行政处罚之鉴,今后遇到类似的平台要求“二选一”的问题,可以有法可依,去主张自己的权利。

另一方面,如果放在全球视野中,科技巨头监管是世界级难题。

根据《智谷趋势》,在中国开始对互联网科技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的同时,在大洋彼岸,美国也对几大互联网科技巨头动了真刀真枪。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46州总检察长对Facebook进行了反垄断诉讼,指认其在过去十年中通过限制竞争的方式维持对个人社交网络的垄断。

如果这项诉讼通过,Facebook极可能面临被强制拆分剥离Instagram和WhatsApp业务的局面。

除了被摆上“全民公敌”的Facebook,美国司法部针对谷歌的调查也被称为“世纪大案”。

在大洋另一边,欧洲国家对于美国几大科技巨头也毫不手软。

要知道在2017-2018年,谷歌因为反垄断调查被罚了超80亿欧元。

世界前三大经济体几乎同步针对科技巨头展开反垄断调查,绝对是偶然中的必然事件。

创新机制和公平市场,当然是其应有之义。但更深层次的则是,随着新经济模式在部分领域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各主要国家必须在新领域中掌握未来方向的主导权,国家间竞争对新事物的定义权和标准的制定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吴晓波频道、智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