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手艺就在家门口。

村口是锁匠,村里是修表师傅,前门出去是裁缝家,屋后那户是补鞋的叔叔......一切生活所需,都在身边。

后来,工业化、城市化到来,手艺人减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

可贵的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仍有一批不疾不徐的手艺人,散布在城市的角落,靠双手造物、凭手艺吃饭。

制琴、改衣、补鞋、修相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热爱,传承一门技艺,一做就是几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十年做一把琴,却不想出名

303提琴坊开在乐器城三楼的一隅,之所以叫“303”,是郭师傅的提琴店最早的门牌号,为了保留这份回忆,他给现在的店起了这个名字。

▧ 从木头到乐器,几十年 ▧

我们走到店门口时,郭师傅正在用抹布擦拭琴弦。郭师傅的日常就是给琴打磨、油漆、上弦、擦拭......

由于场地有限,制琴工厂在江苏老家,郭师傅每隔一个月就回去一趟。

一把提琴从木头变成乐器需要漫长的岁月,一把琴做出来花费十年几十年都有可能,很需要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每把琴都是无价的 ▧

当问及如此耗费时间和心力制出来的琴,售价多少时,郭师傅脱口而出:“每把琴都是无价的。”

可见郭师傅为此倾注的情感和虔诚。

手造物不比得流水线的机械化生产,人与物之间经过长时间的“交流”,会产生一种情感记忆,使每个物件都有温度。

对郭师傅来说,制琴几十年,从他手中诞生的琴,都是独一无二的、且不可估值的。

▧ 虽然发不了财,但生活安逸幸福 ▧

郭师傅的妻子不太愿意接受采访,也不希望提琴坊被过度曝光,担心会影响他们平静的生活。

用郭师傅的话说,经营这家店,顶多糊口,发不了财,也没想过发财。

现在的日子,安逸幸福,靠着这门老手艺维持生计,已经很满足了。

店名:303提琴坊

地址:上步南路国企大厦乐器城三楼2375号

三十年,各种机型都修过

在繁华的宝安南路,有一家门店很小的相机维修店,刘师傅修相机三十年,在这里经营了二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门店改小了,熟客还是很多 ▧

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维修店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缩小了一点。如果不是熟客,都不太容易发现,小小的入口进去,是一个相机的世界。

这年头,修相机的人通常会选择品牌维修中心,不太知道深圳还有修相机的老师傅。基本上要靠口口相传,才有新人光顾。

而找刘师傅修相机的熟客还是很多,为了方便熟客,除了过年过节,维修店每天都营业。

▧ 会修各种机型,收费亲民 ▧

从胶卷时代,到数码时代,刘师傅修过的相机,数都数不过来。新的机型出现,他就自己琢磨,因为原理是一样的,研究研究,就会了。

他的手艺好,收费亲民,洗镜头换零件一共才一两百,客人们都信得过他。

心爱的相机交给刘师傅,安安心心回家等,快的话半天他就能让你的相机“起死回生”。

除了相机维修,店里也有一些二手相机,如果你是相机发烧友,来到这准能淘到些“古董”。‍

▧ 自学成师傅,收了两个徒弟 ▧

刘师傅是很典型的南方人,温文尔雅,钻研起相机来也是耐心细致。

年轻的时候他在塑料厂修理器械,后来附近来了相机修理店,他很感兴趣,觉得都是修机器,大同小异,就改行修相机了。这一修就是三十年。

后来,他收了两个徒弟。徒弟跟着他已经有些年头,这门手艺也算是后继有人。

现在随手就能拿起手机拍照,平常人用相机的机会不多了。

但爱用相机的人,总还需要这里。毕竟相机不便宜,长枪短炮可不好坏了就换,还是要老老实实交给师傅修理。

店名:展艺数码维修

地址:罗湖区宝安南路2011号

承包园岭的补鞋业务

在园岭的老式居民楼一楼,有一家布鞋铺,需要推开铁门进去。说是摊位,又不在街边;说是门店,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店面。

挪不走的修鞋机器,在楼房的墙上固定住,风吹日晒、锈迹斑斑,王师傅和妻子,就在这块区域,经营自己的补鞋、修锁、裁缝等多重业务。

▧ 专业的技艺配备专业的机器 ▧

修鞋机器主要用来打磨鞋底鞋面、抛光、擦油等等。王师傅耐心示范给我们看,告诉我们机器怎么使用。

粗糙有力的双手,在机器面前灵活自如。

就算有机器辅助,也取代不了他的手艺。多数时候,还是需要他的手指在脱胶断线的豁口上,利索缝补。割,剪,粘,缝,压,敲,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错。

‍▧ 夫妻合力,缝缝补补数十年

王师傅和妻子在这里还兼顾开锁、补衣业务。不仅园岭人知道他们,南山、宝安也有人慕名而来。

夫妻俩都不属于话太多的类型,王师傅还有点儿腼腆,觉得尴尬时会用微笑带过,说话声音很温和。

虽在深圳生活多年,还听得出江浙口音。

物质条件上来后,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习惯,“穿坏了就再买一双”,使补鞋的人越来越少,精通补鞋技艺的补鞋匠也随之减少。

王师傅修了小半辈子的鞋,还能在园岭坚持下去,很让人动容。

店名:王师傅补鞋店

地址:福田区园岭新村29栋东门口伟兴五金隔壁

为数不多的改衣店

俞老板的改衣店在下沙城中村有一定的知名度,店里日常忙碌,从我们过去到离开,她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 空间不大,衣服很多

改衣店空间很小,中间留空方便活动,沿着墙壁一圈,全是衣服和器材。

俞老板以前在服装厂打工,后来自己出来开了这家店,手艺靠得住,口碑好,来的人陆续多了起来。

▧ 五彩斑斓的线筒,勾起儿时记忆

店里最亮眼的是一卷卷的线筒,颜色多样,可以用来缝补各种衣服。

一些松散开的针线,不免让人想起小时候帮奶奶穿线的时光。

早期改衣服,主要是为了缝补旧衣服。后来,虽然穿旧衣服的人不多,但是裁剪成合适自己的尺寸,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并非每个人都是模特身材,想穿上合身好看的款式,就需要来改衣店。

也因此,俞老板的生意很好,住得远的客人会特地开车到下沙请她剪裁。

店名:俞家妹改衣店

地址:福田区下沙街道下沙五坊6号

在快节奏时代说手艺,更像是在说“守艺”。

工业化极大减少了时间和材料的消耗,人们可以低成本获得很多日常所需的物件,不再需要耗费时间去等待。

而手艺匠心,这种对物的虔诚,是融在时间里的。如果单纯以实用性的角度看,手艺活确实“不划算”。

可人有感情有记忆,使用浸润着双手的温度的物件,在钢筋水泥略显冷峻的都市中,能让人产生某种安心和感动。

都说深圳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但我们还需要他们,这些老手艺就不会消失。

#今日话题#

你身边还有哪些手艺人?

留言评论区见~

▌本文由深圳生活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Mia 摄影:RIC 主编:Euin

▌商务微信/电话:13267233186(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