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父母逼出来的。

近日,陕西西安的一所中学,为了缓解学生压力开设了“情感心理课”,还设置了“情绪发泄室”,让面对中考和高考而感到“压力山大”的中学生们,通过呐喊宣泄系统、涂鸦墙和搏击室,或是咨询心理老师,来发泄和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达到调节身心,稳定学习状态的有益作用。

这当然是好事,因为现在的父母压力大,而孩子的负担也不轻。

君不见,各种课外补习班、兴趣班犹如雨后春笋,在中小学周边扎着堆儿地“野蛮生长”,还有各种打着“清北名师”、“低价试听”旗号的在线教育机构,在资本的裹挟下,从网络和现实两个渠道,24小时“轰炸”着学生和家长的视觉、听觉和触觉。

整个社会,都像是陷入了为中考和高考而疯狂的癔症。

01.考上大学,真的能随便玩吗?

只不过,教育机构是为了求生存、谋发展,而父母是“为了孩子好”,而那些天真懵懂却又不堪重负的孩子们,还来不及思考自己的兴趣和人生,就为了回应和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着。

不得不说,活在父母期待里的孩子,实在是太累了。

在孩子们面前摆着的,是每天堆积如山,就算是集中精力、手脚麻利也需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习题和试卷;在孩子们耳边响着的,是父母们喋喋不休、啰嗦叨唠的“别人家孩子”的优秀事迹;在孩子们未来横着的,是中考和高考,想起来好像很遥远,却无时无刻被父母和老师拎起来,作为“逼迫”自己学习的砝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玩手机,父母会说:“只要考上大学,随便你怎么玩!”
孩子踢足球,父母就说,“只要考上大学,你踢24小时我们都不管你!”
孩子谈恋爱,父母会劝,“等你考上大学,我们不但不阻止,还要鼓励你谈恋爱!”

可是,等到孩子真的考上大学,就会发现,其实中小学的学习阶段,都是在为高等教育做准备,大学里的课程更难、更深也更多,但凡一个想要在毕业后能够顺利求职就业的大学生,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除非是放纵自己,否则哪有时间去玩手机、踢足球和谈恋爱呢?

02.让孩子给心灵放个假。

被“逼”着学习的孩子,毫无快乐可言。

就算是年龄尚幼,求知欲和好奇心鼎盛的中小学生,如果被父母寄予厚望,甚至是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期望,被父母整天拿着“别人家孩子”来对比和伤害,那么这样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无时无刻都充满着委屈和羞辱。

生活在这样一个“为了孩子好”而日益疯狂的教育环境,不管是哪一个家长,都不可能心平气和地置身事外。可是,如果你想让孩子事事争先,就要层层加码地不断投入,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时间、精力和财富,都投入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上,但是孩子到底有没有出息,能不能取得好成绩,还要看他的自律和自学能力。

所以,不考虑自身和家庭的现实状况,而盲目去要求和培养孩子的父母,到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甚至可能会造成父母心烦意乱,孩子压抑偏激,在情绪和性格方面都会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那么在这种时候,陕西西安这所中学设置“情绪发泄室”,就有其科学和合理的地方。

毕竟,活在中考和高考的阴影下,活在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中,很多中小学生都会感到不堪重负,甚至想要逃离和躲避现实中的学习环境,撒着欢儿地在阳光草地和新鲜空气中奔跑。

有了这样一间“情绪发泄室”,通过各种“减压设施”和抚慰措施,让心理压力大的孩子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和宣泄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总比把烦恼和困惑憋在心里、咽在肚里要好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教育孩子要理性。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完全是处于疯狂、偏激和丧失理性的状态。

比如“逼迫”孩子光着膀子在雪地里奔跑,在冰湖里游泳;
比如“逼迫”孩子3岁背会上千首唐诗,10岁创作上千首诗歌;
比如“培养”孩子13岁就开始搞科研、拿大奖,甚至学习高等数学。

显然,这都不是正常和理性的教育。

每个孩子的天赋才智,天生就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不可能说,父母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孩子就能变成什么样。那些整天活在父母期望中的孩子,虽然整天都像“没事儿人”一样,和“别人家孩子”一起读书学习、做题考试,但其实在心里面,早已经惜别了童年,告别了少年,也丧失了青春。

陕西西安这一中学的“情绪发泄室”,虽然“远在天边”,却温暖了全国中小学生的心。

但是我认为,也建议,每一所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我们的中小学生留一个情感宣泄和发泄的空间和窗口。

毕竟,活在父母期待里的孩子,实在是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