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奋起反抗,社会各界拼尽全力,共同抵御外辱,这是中国近代全力御倭之战。

在这一战之前,1931年日本便已经侵占了中国东北,因此中国军队也有所准备,一直在增强自身实力。但是即使是这样,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主要装备还是依赖国外进口,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那么在抗战爆发前,中国军工的实力如何?自清末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军事工业已经发展了70多年,为何还需要依赖外国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中国军事工业的起步

如果从广泛意义上来说,中国军事工业很早就已经诞生萌芽了,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药的国家,并且在唐末时便已经被用于战争。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这个萌芽也始终只是萌芽而已。

等到了清末,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将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满清统治者们震醒了,古老的东方大国终于意识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巨大差距,开始想办法发展军事工业,增强军事实力。

于是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创办了大量的兵工厂,开始自己生产武器装备,中国近代军工业自此开始发展。到了清末,光汉阳兵工厂一个厂一年便能生产9000支步枪,但是与西方列强比起来,这样的军工实力依然很弱,只能制造一些枪支弹药和小型火炮,大型重武器依然不能制造。

而清政府倒台之后,虽然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国家依然处于混乱割据状态,各地军阀各自为政,国家总体实力并未得到增强。不过这一时期,地方军阀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都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军事实力,加强了所属兵工厂的建设力度,中国的军工实力有了一定的增强。

以东北奉系为例,张作霖在沈阳置办兵工厂,重金聘请了大量外籍技术人员,还开办了兵工学校,用以培养技术工人,规模十分庞大。这家兵工厂在当时乃是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已经可以生产步兵炮、山炮、重炮、高射炮、步枪、机关枪、炮弹、枪弹等,其产量不仅仅在国内位居前列,甚至可以和国际知名大厂相提并论。而在当时,除了沈阳兵工厂外,太原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也是实力雄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虽然军工实力有所增强,但是各地制造的枪支弹药缺乏统一标准,很多都不能通用,所以中国的军工实力总体还是不高。而这一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从1912年民国成立,一直持续到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可这个时候距离九一八事变只剩下两年多,距离七七事变也只剩下九年。中国的军事工业发展可以说白白浪费了十六年时间,留给中国军事工业的时间不多了!

二、抗战前的军工实力

1928年至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实业部长孔祥熙提出了一个以国防为目标的“国营企业发展计划”,但是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没有任何进展就结束了。因此直到九一八事变前,南京国民政府也没有拿出一个具体的军工业发展计划,中国的军工发展到此止步不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沈阳兵工厂落入日军手中,成为了其在东北地区最大的野战兵工厂,中国军工实力大大受损。随后,日本还将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企图慢慢蚕食中国,这一下南京国民政府终于意识到了日本的图谋,开始重新重视起了军工业的发展。

为了增加武器产量,南京国民政府将原有的兵工厂进行整理,除了把原来各地的兵工厂收归国有之外,还将一些小规模的兵工厂进行合并重组,甚至又新建了一批兵工厂,邀请了德国的军事顾问来制定新兵工厂的建造计划。据统计,在1936年这一年时间里,中国的军工发展超过了1932年到1935年四年之和,而这四年的军工发展,又超过了民国建国以来二十年的总和。

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深知,即使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也根本不能对抗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自1934年起,中国便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以1934年为例,中国向德国购买了79式步枪子弹1亿发、轻机枪5000支、短枪5000支(配弹500万发)、79式步枪1万支、炮车32辆、坦克24辆(配弹1.32万发)、迫击炮240门、飞机炸弹215颗、坦克零配件421种,极大的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

但仅仅是三年后,1937年日本便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据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夕的分析,虽然经过了战前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依然十分薄弱,除了能够生产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之外,其他的重型武器装备,如重炮、坦克、舰艇、飞机等或是仅能少量制造,或则就根本不能制造,甚至轻武器所需的弹药半数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在当时,日本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上述的重型武器装备。

但就是这么一份薄弱的家业,在抗战爆发后却是战争的胜利基础,因此又要尽全力去保护它。那么在战火中,这些军工产业有没有受到损坏呢?中国又怎么依靠这么一份薄弱的家业支撑了下来呢?

三、战火中的军事工业

其实,在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就已经开始准备军工内迁计划,并且在抗战一爆发就实行了大撤退,但是有一部分兵工厂因为战争需要,必须时刻生产武器装备,便一直留在了原址,而这些在抗战前线的兵工厂不可避免的被日军刻意针对,出现了损坏。

就如前文所说的沈阳兵工厂沦于敌手的事件,在抗战时期也发生过不少。例如在抗战之初,日本就派遣战机袭击了广东第二兵工厂,炸毁了该厂的制炮所,而位于抗战前线的巩县兵工厂更是被空袭了四次,厂房与机器设备受损严重。但是正是这些在前线坚持的兵工厂,为中国整体的军工业迁移争取了时间,也为抗战争取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军工产业从迁移到恢复产能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弹药不可避免严重依赖外国。就以步机枪弹药为例,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每月需要7亿发弹药,而中国各军工厂的月产量还不足1000万发。而且就连制造武器装备所需的原材料,例如金属铜等等,中国也不能自给,通通需要进口。

让人欣慰的是,在抗战八年时间里,中国的军工实力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到抗战结束时,各类武器的产量已经达到了战前的5倍,所有的兵器弹药已经可以实现自给,除了飞机坦克舰艇等重型武器装备之外,中国已经可以开始摆脱对外国的依赖。

文/乐宇
参考资料:《国民政府军事工业研究》,王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