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TheNeedle

01

做一位时间管理大师

普通青年中医坐坐冷板凳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特别是选择在体制之外的坐诊奋斗的青年中医。大家都知道,一旦失去医院的流量保护,剩下的得全靠自己了。

天才青年中医就另当别论,他们一出场就已经是自带主角光环了,所以这些人不是讨论的内容。

除非是全职从早到晚的值班模式,如果上班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想哪天出诊就哪天出诊,那时间管理就很重要了,这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成长速度。

青年中医刚来到一个新地方出诊,也没有啥时间管理可言,毕竟你没有一定的所谓“粉丝群”,也不清楚附近患者的大概情况。

增加坐诊时间去守也是一个战术,这样才能增大范围接触到潜在患者。当死守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定患者人数,板凳开始坐暖和,就不是这样玩了,可以开始往时间管理大师方向走。

坐冷板凳一定要沉的住气,很多刚出山的青年中医,都觉得自己可以沉的下来,没病人的时候看看书学习,有病人的时候看看病,这样的生活多美好啊。

可是,冷板凳不是一天一天地算,根据每个人的实力的不同,可能是按月来算的,甚至是按年来算的......

刚开始的日子肯定觉得可以,但是越往后就越消磨人的意志,天天看书也会把人看烦躁的,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也曾经经历过。

当有了一定患者基数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时间管理了。首先要确定出诊的时间是哪一天,一旦确定好了,就尽量不要更改,因为患者会慢慢习惯了你的出诊时间。

我看到有些医生虽是固定几天出诊,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迁就患者,即使不是出诊的时间,也常过来加诊约几个病人看看。

表面上看,的确可以增加业务量,可是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将患者惯坏了。患者觉得你的时间很廉价,对你的时间成本也不尊重了,反正什么时候叫你出诊,你常常都可以迁就

我是很少做这样的事情,我相信只要坚持去做,出诊的时间一定在,没有出诊的时间不会在,患者自然会习惯你的出诊时间。千万不要为了业务而去迁就患者,最后反而容易被患者牵着你鼻子走,这样做事情心是很累的。

除非是急诊或人情债,为了治疗不得不要去一趟。我一年下来,也是会有3,4次临时加诊,但其实也不多了。

我在最新的一个医馆坐诊,刚开始只选择2个半天,因为考虑到很多患者需要针灸,一周2次的频率保证不多也不少。随着门诊量的提高,再增加3个半天,然后到现在的4个半天。

这样的时间管理是有一定目的,尽量让需要看病的患者挤在一周的几天看完。因为如果一天有20个患者需要看诊,其实半天时间就可以看完,你要摊开成1天来看,也是差不多人数的,但时间效率就变大大低了。

当然,挤在一起看也有一定的其他效果,起码会让人觉得你的患者人数挺多,要分摊开看就没有这么明显了。人嘛,心理上都是有羊群效应,哪里聚的人多,就喜欢往哪里凑热闹,大家都懂,这些也是一些医生忌讳不言的秘密......

虽然这些时间管理有一定的营销效果,但更多是可以帮助医生来提高效率,毕竟人要有工作,也需要有生活,谁不想过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的生活呢。

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这不是可以更快去提高医术,临床疗效提高了,病人也自然就多起来了,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还有些时间管理是根据人群而分,比如出诊的医馆是在老人社区附近,患者群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人家为主,那尽量选择早上出门诊,因为老人家都睡不着起得早,早上踏踏实实看完,下午就可以休息了。

有些医馆,比如我现在出诊的地方,是一个办公商业区,周围多是年轻上班一族为主,我选择出诊的时间从中午12点开始到下午的时间。上班一族有两个时间特点,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时间,流动性比较高容易抽时间来看病

晚上下班时间很多人都赶着下班回家、接娃、做饭,或者年轻人出去约饭,去玩啥的,或者害怕堵车高峰要着急走。反而觉得晚上没有很多患者有看诊需求,所以我主要抓住中午和下午的时间段就够了。

但是,也有一些医馆的夜诊人数会不少的,这种医馆一般都是靠近居民区为主,

当上面说的打工人都下班回家了,很多会选择附近的医馆来看看病。

在这种情况下,夜间的时间管理就有一定必要了,因为适应这个区域人群的特点。

做一个“时间管理大师”,的确能够有助于提高医生的效率,以及工作的状态与心情,甚至可以间接提高青年中医的成长速度。

我就觉得啊,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去成为自己的“时间管理大师”。

02

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跑道

青年中医要在体制外独立执业,首先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跑道,换一句话说,是想做全科,亦或专科?或者想做以外治为主,还是方药为主的风格?

这些其实更多跟一个人的阅历很有关系,特别是有一定师承背景的中医师,人家老师教的就是这些,往往自己比较拿手的也是老师那一套。

在体制内就无需太考虑这问题了,因为医院已经帮你分好科,很多事情不由得自己选,好好听主任们的话,在科室踏踏实实干活就好了。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有这么一个现象,偏向于做专科的青年中医,往往比大全科的要起来的快些,也容易些。

相信每一个有志向的青年中医,都希望自己是有大全科的本事。特别在体质外,有大全科的背景更能覆盖到更多病人。

理论上是这样的,可是,病人并不是这样想的,比如一位病人第一次来医馆看诊,他想找医生看看颈椎的问题,但是又不熟里面的医生,只能先看看各位医生的简历。

他多会选择一位以治疗筋骨疼痛的医生,而不是大全科什么都能看的医生,虽然大全科医生也在简历中写着治“颈椎病”这几个字,即使他的水平在同行眼里真的会比那位专科医生高,可是病人不懂啊。

病人的思维只会觉得这医生专门是治这个颈椎病,大概率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并且比那种什么病都能治疗的医生要更专业些,这就是大众的思维逻辑。

说到简历这,可以多插一句话,简历是患者选择医生的重要途径,简历写的好不好,涉及到潜在患者是否选择找这医生看诊

刚出来的青年中医的简历,有这么一个特点,可能心里觉得刚才来没啥名气,喜欢把各种师承叠放上去,来充当门脸给打打气。

我觉得啊,除非是师承一些真的是大牛的老师,有一定特色的门派特点,是可以写出来的。

其他的,比如师承XXX医院主任,XXX大学老师、导师等等,真的写不写都一样,简历还是尽量简单明了为好。

不是说这些主任、老师水平不行,只是这些人名气只是小范围内流行,很多圈内人都不认识的,更何况是一位普通的患者,这有意义吗?

还有,记住简历是写给患者看,并不是写给同行看的

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我在简历上写了“烧山火”、“透天凉”“飞经走气”等字眼,看上去好像很厉害的传统针灸技法。

后来想了想,我这些写没有任何意义,其实患者根本就不懂这是啥,更多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虚荣心,在同行中炫技,为了想得到更多关注的目光。

所以,我又全删掉了,改成朴实无华,甚至在同行看上去逻辑不通的内容,比如,我看骨伤病比较多,可以在治疗的病种中写,什么颈椎病、肩周炎等等,将很多病直接堆上去,甚至还有一些看上去不断重复的词。

比如写了踝扭伤,后面还要加上肌肉拉伤......写了颈椎病,后面还有加上肌肉劳损......目的就是让患者对号入座,患者的医疗专业知识真是缺乏的,你能治疗颈椎病,他并不觉得你肯定能治疗膝盖痛。

也不是说没有大全科本事的人,才只能选择做专科,这是一个战略性选择跑道的问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而定,做专科或全科本身没有对错的,只有选择合适自己的跑道,才更有可能事半功倍,提高成长的速度

我虽然选择专科的跑道,但是并不代表我不能看全科,如果一个医生没有全科的思维,也是很难快速成长的。你只要能治好患者一个病,他肯定会问其他病能不能治,后面就慢慢全科就有了。

一般熟悉我的患者,都知道我内科病一样能看,只是外面的简历我从来不写治疗内科病。

一个厨师可以做西餐、中餐、意大利菜、日料等等,但是他总不能开一个全球美食餐厅吧,这种餐厅没有明确的主题,有时候是很难去经营的,还不如踏踏实实开一个意大利菜餐厅来的容易些。

为什么我倾向于从专科跑道开始,因为我发现我坐诊的医馆,有些专科医生是比较稳定并且成长比较快的。

比如,一位儿科推拿的年轻中医,刚毕业就来医馆坐诊,刚毕业的小年轻哪里有特别多经验可言,可是人家能够抓住一个点去发展,慢慢就能起来了,到现在的业务量都是比较稳定的。

还有一位专门做埋线减肥的医生,也是很快就能起来,我对这位医生甚是佩服。不仅仅是因为他业务做的好,我佩服的是,他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坚定一条合适的跑道。

说实话,做针灸的人谁都懂得做埋线,可是埋线减肥,很多针灸同行从心底里就是看不起的,曾经的我也是一样,我极少做埋线减肥,有时候觉得是“骗人的玩意”。

我也曾问我过自己,只做埋线减肥行不行,我在内心里还是拒绝的。

可是这位减肥医生打破了我的观念,他曾经在大家面前,说过一句:我就是做减肥的,有什么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你说他是水平不够,只能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吗?绝对不是,人家学历也是博士,其他什么针灸、内科杂病都能玩的溜。

可是,人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给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跑道,只做埋线减肥,所以,他是我见过起来比较快的医生之一。即使很多个针灸医生在简历上写也可以埋线减肥,我相信都打不过他的。

因为他只做埋线减肥,所以在患者眼中,他做的埋线减肥是更专业的,当然事实上,人家的确是很专业的,术业有专攻嘛。

以上都是我,一位再普通不过的青年中医的想法与建议,肯定并不适合所有人,高端玩家请无视。但是我也相信,高手还是少数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吧。

条条大路通罗马,高手绝对可以直走大路,像我这种普通年轻中医去抄点小路,试探弯道超车也是未尝不可的。

哎,也没办法,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嘛......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TheNeedle ”,版权归 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重楼 视觉|花椒

中医馆会是青年中医师腾飞的地方吗?

老字号综合医馆的复兴,文化驱动必不可少

拆掉思维里的墙,专业中医人是时候锻炼产品思维了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