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末年的印象,我们都知道是非常耻辱的,因为面对外敌入侵,清军屡次战败不得不割地赔款。

那么在这么多次抵抗入侵战中,有没有那么一两场值得一说的胜利呢?

自然也是有的,比如说接下来不二要和亲们分享的这场海战,这场海战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赢得最漂亮的一场海战。

1856年英军不顾协议入侵广州,当时英国国会有议员认为英军是在滥用武力,所以发动投票要求军队撤军。

但是随后英国首相巴麦尊直接解散了议会并重新启动选举,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得在选举中获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心腹阿礼国还在国会表示:

“上次战争表明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中国统治者的自负心理贬低到与他们军事实力相接近的水平”

这句话一出,更加坚定了国会对清国发动全面战争的想法,从而英军的入侵不止没有遭到阻止,反而得到了支持。

自英国决定发起入侵战后,法国、美国、俄国也不甘落后,所以一支由英国舰队15艘、法国舰队11艘、美国舰队3艘、俄国舰队1艘组成的舰队朝着天津百合口袭来。

当时驻扎在这里的清军有8千余人,其中炮兵有3千余人,共计4座炮台、两百多门火炮,但这些火炮都非常陈旧。

19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以6艘炮艇为先锋冲入大沽口,并配合着457名陆战士兵对大沽口北炮台发动进攻以及721名陆战士兵对南岸炮台发动进攻。

清军在遭受攻击后立马进行了还击,从而击沉了敌舢板4只,而法军炮艇“霰弹号”也遭重创,此舰舰长直接战死。

但在当天11时,英法两支陆战队强行登陆,清军和登陆上岸的英法联军展开了白刃战,总指挥官谭廷襄临阵脱逃,而北炮台的指挥官沙春元虽然身受重伤,但依旧英勇指挥,最终壮烈殉国,而南炮台的指挥官陈毅同样身先士卒,最终重伤而亡。

英法联军随后攻占了大沽口炮台,直抵天津城下,随后钦差大臣桂良和英法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条约签订之后英法得到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还有赔款共计600万两。

清朝的执政者想用屈服来换回“和平”,然而在英法等列强眼中,这样的卑躬屈膝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清国就是那么不堪一击,只需要几百兵力就可以让它屈服。

英法撤兵之后,僧格林沁接管了大沽口的防务问题,他在南北两岸各建造了三座炮台,并增加了大炮60余门,训练乡勇共计五万余人。

此时的清朝执政者似乎也意识到了,和平只是短暂的,他们必须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在1859年6月,英法联军以换约为名再度将舰队开入大沽口,这次英军派出舰船17艘,陆战队1200余人,法军派出舰船2艘,陆战队约100余人,而美军派出了舰队3艘停靠在大沽口外。

当时天津直隶提督史荣椿及大沽口副将龙汝元率军不动声色地监视敌人,等到6月25日,英军侵华总司令贺布下令开始对清军发起进攻,清军没有丝毫顾忌立即展开还击。

清军还击的力度非常大,在清军的集体反击下,英军侵华总司令贺布的舰船被击沉,随后贺布逃往了“鸿鹚”号,此后英军舰船“破风”号、“呼潮鸟”号也相继被清军击沉,这场海战清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当然,为了获得这场胜利,清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大沽口副将龙汝元、史荣椿均在这场海战中壮烈殉国。

在击垮了英法舰队指挥,美军舰队也将“托依旺”号刚开过来,但被清军一炮重创,只能退却。

在下午五点之后,英法联军以1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组成的队伍对大沽口南岸炮台发起了冲锋,但刚刚过了水壕就遭到了清军箭队阻击,在近距离作战中,弓箭依旧有着很强的杀伤性。

所以被阻击的英法陆战队只能缩在原地等待着增援,但是等待增援也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此时的清军不断削弱着英法陆战队的战斗力,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战斗中,他们重创了三分之二的英法陆战队士兵。

无奈之下英法联军登陆队只能选择撤离,从而这场战斗以清军大获全胜而结束。

英军在此次战斗中舰船被击沉了4艘,遭遇重创舰船6艘,战死578人,而法军战死14人,被重创舰船1艘。

而清军这边付出的代价只有32人,当然,这32人中有两位大沽口副将。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清军自鸦片战争以来抗击外国侵略者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是胜利的开始,但这也是胜利的结束,因为此后在1859年11月英法再度出兵7000人对清国发动入侵,而这一次不止兵力加强了,舰队数量也增加到了190多艘。

所以在北塘之战中,清军遭遇了惨败,虽然清军还击依旧很顽强,但此时双方的军事差距已经尤为明显。

在北塘失守之后,英法联队对大沽口发动猛攻,随后大沽口北炮台失守,清军虽然歼灭了英法联军400多人,但同时也战死了1千多人。

僧格林沁此后以北炮台失守南炮台肯定守不住为由,直接放弃了南炮台的守卫战,直接退回了天津。

这也让英法联军没有一兵一卒便攻陷了此前久攻不下的南炮台,而英法联军也趁机直扑北京,而此后也注定了一场悲剧和耻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