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国内如果我们要选一个“原创”概念,能够红遍大江南北,冲向全球,我想阿里巴巴创建的“中台”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名列榜首的。

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是2015年初提出来的,大体的意思大中台,小前台。用中台的能力给不同的前台业务服务,从而节省开支,加速开发等等。

为了说明中台的好,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马爸爸去参观芬兰一家叫做SuperCell的游戏公司,这个公司只有300个人,但是非常高产。其核心就是后来被阿里提炼并且发扬光大的中台。

中台从此以后成为了阿里巴巴自身的战略,也同时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技术人员对外输出的技术词汇。到2018年的时候,是个会议都要谈谈中台,是个企业都要建个中台。总而言之没有中台就不好意思。

然而中台其实也是一个玄学,有技术中台,有数据中台,有业务中台。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可能鬼才能说的清楚。我上个东家,也比较迷中台。从阿里挖了一个技术专家,带了一个团队,浩浩荡荡几十号人,号称要开发个中台。

我听过n次讲座,我就是没听明白技术中台,业务中台以及数据中台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明白?两种可能:一是知识高深,我智商低,二是对方故弄玄虚,自己也不明白。

我一开始以为是第一种,后来发现大概率是第二种。因为我慢慢发现,不仅仅我不懂,很多很多人都不懂。但是阿里出来了很多非常懂中台的人,进入各个公司各行各业,帮助大家建设中台。

再后来,这个建设中台的事情,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案例。很多传统企业投入了大量大量人力物力以后,中台项目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

而现在阿里巴巴决定拆了中台,张勇这个当年力推中台的人,今天觉得中台不好使了。有了中台以后业务发展太慢,中台必须变薄。这说明了什么呢?

今天我给大家揭秘一下。管理学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康威定律:设计系统的架构受制于产生这些设计的组织的沟通结构。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一个公司的软件系统表现为什么样,是由这个公司的权力分配结构来决定的。

但是我们也学过马列,知道辩证的看问题。换个说法也成立,如果想要改变公司的权力分配结构,也可以通过改变系统设计的架构来间接达到目的。

2015年是张勇接任阿里巴巴CEO的时候,那个时候各大业务集团把业务,数据等都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要权有权要数据有数据要业务有业务。CEO的手要伸进去不容易。

这个时候大力推广各种中台,一方面我们不能说这不利于业务开展,但是通过中台这种方式的推进,也同时达到了权力结构的改变。

今天的情况正好倒过来了,各大中台机构,已经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尾大不掉了。支持业务线支持起来,没有业务线自己支持自己积极主动。要不然拼多多起来了,淘宝做廉价版为什么要自己单独起炉灶,从技术到业务一撸到底呢?

当然我觉得阿里无论是建中台,还是拆中台,都是人家的家务事。人家做企业不管怎么做,只要能做好,用啥办法,真的不关别人的事。

但是阿里开始向整个互联网企业,乃至互联网以外的企业高调宣传其中台概念的时候,那就有不一样的意味了。我是真的相信,很多阿里人都是信中台的,他们出去以后,去其他公司也是信中台的,毕竟中台是很多人安身立命的符号,也是很多创业和去其他大厂飞黄腾达的关键。

只不过,企业还是有企业的责任的,尤其是高调宣传某项技术某个概念的时候。不然的话,又当又立的,自己建中台拆中台,这样的戏码来第二次,要是阿里再去宣传什么概念的话,我不清楚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傻乎乎的跟进。

当然我也看到了很多人写文章,对阿里为什么现在拆中台进行技术分析,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比如说中台有利于什么不利于什么,毕竟自媒体也都是要恰饭的。

很多事情,可以看得简单一点,康威定律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再多长点眼睛,很多东西从大厂出来的,听听就好,做技术还是要有自己判断力,大厂的概念,有的时候和某些创业公司一样,都属于科幻的范畴,不是科技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