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去给儿子买鞋,店家推销智能款鞋子。一在强调我们这个鞋子是智能的,能发光能发热,还会唱歌跳舞,更能讲故事,你想都想不到吧,还有蓝牙功能,鞋子就是一个小低音炮,总之就是功能多多,很智能很不起。

你可以说这是噱头和概念炒作,商家这是把鞋子当成玩具买,用来收割智商。但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功能千奇百态,耀眼闪闪,红黄蓝绿,小孩子,哪里经得住这种赤裸裸的诱惑。

但加上了“智能化”这么高逼格的概念,价格瞬间翻了几倍。

这种当,我也是经常上。早些年新推出一款名曰“双面穿”的衣服,叫做智能衣服。我第一时间就入手了,这真是懒人必备神器。这衣服穿脏了,翻面又是一件新衣服,颜色花饰都不一样,广告词的语境我都记得很清楚:花一件衣服的钱,享受两件衣服的待遇——值得,赚了,给你省钱了。

穿得久了发现不对劲,这里里外外穿久了,衣服脏得发黑发黄,汗味和脏味盖不住。后来市场上又出现了见面穿的袜子,我也神思鬼念地去买了几双,使用体验差不多。

后来还有一种叫做智能叉子智能筷子的东西,我也上手了。主要检测你吃完饭一共花了多长时间,通过内置传感器检测你一顿饭咀嚼了多少次。

神奇的是他会振动和闪烁,你可以用他测试食物温度,看一下饮料和水的酸碱值,特别是给小孩喂饭的时候,能准确测量出温度合不合适,甚至还可以分析水果的甜味。

结果吃一顿火锅,筷子就被烫失灵了,其实也是个鸡肋产品。作为孩子他爹他妈,难道还需要测量孩子饭食的温度?洗澡的水温?

这种当我现在还在上。家里的洗衣机、电子秤、电饭煲、空调、电视机都是智能的。所谓的智能,就是多了一个WIFI发射器,加一个蓝牙连接,然后呢,你还得下一个手机APP,最后才能在手机上瞟一眼。

当然,这洗衣机不会帮你晾衣服,电饭煲也不会智能到水放多了煮出来的饭就不稀,空调也不见得加一个智能就能节约多少电,电子秤更不会智能到撒谎说你瘦了。

突然发现这些功能都很鸡肋,洗衣机的智能就是让你提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洗好,电饭煲约等于原来的一键预约功能,空调的智能没发现和用遥控板有什么区别,电子秤唯一的好处就是把你每次测重的数字排列在一起,智能电视,就只有是吼一嗓子的功能。

我总觉得那个智能扫地机器人,就没有我自己动手打扫的卫生干净。

智能这个概念,就像一个大箩筐,啥都能往里面装,被玩坏了。这世间万物,只要一加上“智能”的前缀,瞬间就有了地位和身份,从丑小鸭秒变白天鹅,价格也蹭蹭蹭往上涨。

同样有这种功效的还有互联网这根线,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爱搞一个“互联网+”的概念。最近流行的“共享”经济,就更有滥用的嫌弃。

共享雨伞、篮球、按摩椅、单车、汽车、电动车,说白了就是生产一大堆产品来“租”给你,租不出去就变成了一大堆垃圾。

人类的技术和想象似乎已到了尽头,只能换个壳子不停炒剩饭。要么制造新概念,要么重新定义旧词语。

智能、互联网+、共享经济,一个又一个新概念被创造出来。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亚马逊重新定义了书籍,等到把这些都定义得差不错了。

有人把——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人类交换的媒介、价值衡量的标杆给重新定义了:“数字货币”。

然后有人就抄着资本去抄,拿钱去抄数字货币的老底,把各种币都炒爆了。

发展了几十年的互联网公司,最终还是干起了老本行:放高利贷。地产公司依旧还是在拿地,科技公司却跑去造车了。如此来说,这兜兜转转一圈,等他们收割完韭菜,钱包鼓起来了,又回到原点急需培养下一批韭菜。

我想我们的下一代,肯定听不懂我们说的人话,看不懂我们写的文字。因为我总有一种感觉,有人连语言都开始重新定位和翻炒概念了,很多文字,每一个字你都看得懂,可一连起来你就懵了。

这种当,我估计得一直上当到老,没办法,心里那点小心思早就被科技揣摩透了。

这不,孩子又要拼我给他买定位手表了,连他都能忽悠我:给我买了定位手表,以后我就不会走丢了。

猪日的广告公司。

其实,我们本不需要那么多智能,那么多新概念,那么多新名词。没有这些概念和高科技的日子,估计也能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