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41年4月9日,波兰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Henry II the Pious)怀着悲壮的心情前往他治下的城市——列格尼卡(又译“莱格尼察”),他要面对的是来自东方草原的“鞑靼”(欧洲人对蒙古的称呼)铁骑。

这群恐怖的“地狱来客”究竟是谁?他们要到哪里去?亨利二世也是一头雾水。他只知道,罗斯已经被他们踩在脚下,波兰的其他城市也相继沦陷,自己麾下的军队是仅存的抵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扬·马泰伊科绘制的亨利二世画像

无奈的是,这支军队是临时组建的,亨利二世费尽心力凑成了这支三万人的队伍。历史学家对这支队伍的人数存疑,例如波兰史学家扬·西姆扎克(Jan Szymczak)认为,亨利二世的军队人数略少于与之对战的蒙古军队,大约只有7500人。不过无论如何,亨利二世战斗力不足是真的。

虽然队伍中有基督教世界的援军——来自条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勇士,但更多的是靠近巴伐利亚地区的矿工和农民,他们没有与东方军队作战的经验,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披甲上阵。他们的武器装备也十分简陋寒酸,加固的亚麻衣甲根本不可能抵御蒙古人的箭矢。

当亨利二世路过圣玛丽教堂时,一块巨石落下,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扰乱了思绪,待他回过神来,他看到士兵们窃窃私语,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父与子

此时的亨利二世也许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大胡子”亨利一世(Henry the Bearded),在长兄和三弟相继离世后,亨利二世成为父亲唯一的继承人,父子二人见证了波兰分裂动荡的日子。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亨利二世终于统一了波兰约三分之二的领土,不料“上帝之鞭”就这样打在了自己身上,父子二人的心血眼看就要付之一炬。

亨利一世画像

巧合的是,此次蒙古西征也颇有“子承父愿”的色彩。1235年,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召集诸王,决定派遣大军第二次西征,以完成父亲成吉思汗的未竟事业。成吉思汗生前委派长子术赤经略西方,于是窝阔台将西征统帅一职,交给了继承术赤王位的拔都。

窝阔台画像

拔都西征的第一个目标是征服罗斯诸公国。击败罗斯后,他制定了一个三路并进的战略:第一路由拜答儿率领骑兵四万,作为右翼集团攻略波兰;第二路由合丹率领骑兵四万作为左翼集团进行掩护;拔都和速不台则率领主力集团骑兵七万,直取匈牙利的首都佩斯

拜答儿和合丹都是成吉思汗之孙,速不台则是成吉思汗时期的大将,勇猛善战,在成吉思汗西征之时曾经进入今俄罗斯境内,大败罗斯诸公国联军,降服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对于在欧洲作战有着丰富的经验。

1241年3月,右翼军队攻入克拉科夫,市民们奋勇抵抗,仍不能阻止城市陷落。随后,蒙古大军长驱直入,进攻西里西亚,准备与亨利二世正面交锋。

▌是陷阱!——曼古歹战术

亨利二世此刻唯一的希望是来自瓦茨拉夫一世(King Wenceslas I of Bohemia)的五万援军,但他不清楚援军何时会到。他也担心,如果自己等待太久,蒙古人也会得到更多的增援力量。因此,他决定离开列格尼卡城堡的护防,前往亚沃尔镇(Jawor),他推测自己会在那里与援军相遇。

亨利二世将部队分为四部分:第一军团由摩拉维亚侯爵(Moravian Margrave)之子鲍莱斯瓦夫(Boleslav)指挥,主要由十字军和矿工组成;克拉科夫守将苏里斯拉夫(Sulislav)领导第二军团,军团中的士兵主要是小波兰地区的骑士和一些波兰步兵;第三军团由奥波莱和拉齐布日公爵(Duke of Opole-Racibórz)梅什科二世(Mieszko II the Fat)指挥,他麾下的士兵包括自己公国的骑士、条顿骑士团,以及奥波莱地区的步兵;第四军团则由亨利二世亲自率领,由西里西亚的骑士、大波兰地区最尊贵的骑士,以及一小部分雇佣步兵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格尼卡战役中的蒙古重骑兵

1241年4月9日,确实有人来了,来的不是亨利二世期待已久的援军,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出乎意料的是,面对冲锋的波兰联军,蒙古轻骑兵很快认输,避免与联军正面交锋。

他们迅速转身,一边后撤一边回射。亨利二世以为自己首战告捷,决定乘胜追击,不料落入了蒙古大军的陷阱。蒙古人采用的其实是著名的“曼古歹战术”(古罗马人称之为“安息人射箭法”),轻骑兵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遇到敌人冲锋时,佯装撤退且回射。

蒙古人的经典战术之一——“佯装撤退战术”

这种类似“游击战”的打法会让敌军精疲力竭。敌军士气开始低迷后,蒙古军队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骑兵弓箭手散去,等待着他们的是蒙古精锐的近战骑兵部队。远程攻击结合近战虐杀,这让只熟悉正面发起集体冲锋的欧洲重骑手足无措。

蒙古重骑兵

紧接着,落入陷阱的波兰联军又遭遇了化学武器的攻击,《欧洲编年史》记录了如下的场景:

他们[蒙古]军队里有一个巨大的东西……杆顶上有个丑陋的脑袋,还留着邪恶的胡须。鞑靼人后退逃脱时,一个携带三角旗的鞑靼军官开始全力舞动这个头部,一股蒸汽、浓烟立刻冒了出来。烟雾带着恶臭迅速传遍整个军队,波兰人纷纷晕倒,好不容易爬起来的也没了力气,无法继续作战。

“毒药烟球”

散出的烟雾让波兰军队乱了阵脚,步兵和骑兵分散开来。这些武器应该是《武经总要》中所记载的毒药烟球,里面混合了石灰、火药、巴豆、狼毒、沥青、砒霜等化学物。

蒙古军可能还顺势点燃了芦苇和牛粪,以加强有毒烟雾的攻击效果。蒙古军自己则提前准备了防护措施,戴上了面具或护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毒药烟球”

蒙古人非常擅长总结战斗经验,这些化学武器很可能来自他们与金国之间的战争。波兰人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化学武器,毒烟仿佛是地狱降临的前奏。毒烟散去,亨利二世看到的是崩溃的军队、窜逃的士兵和杀红了眼的蒙古将士。

▌鲜血染红列格尼卡

亨利二世的骑士们士气大减,他们刚从毒雾中缓过神来,就遭遇蒙古人的斩杀。负责侧翼的矿工遭到蒙古人的攒射,可怜的矿工军第一次上战场就遇到强大的蒙古军队。后方的雇佣步兵见到如此惨象转头就跑,没人愿意为了拿一次钱就搭上性命。

勇敢的圣殿骑士团在全军的后方,他们不断向前,却被溃军挡住了去路。他们自己也知道,只有80人的骑士团,已无法扭转战局。正面是蒙古的重骑兵,侧翼是灵活骁勇的弓骑手,波兰联军遭到夹击,宛如瓮中之鳖,只能静等大屠杀来临。

14世纪所绘的“列格尼卡战役”

此时的亨利二世,身边一支部队都没有,他仿佛困兽,想要在混乱的战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可他早已四面楚歌,眼前都是呼啸的飞箭和袭来的长矛,亨利二世自知无力回天。

一份发现于1957年的手稿为我们还原了亨利二世最后的时刻,该手稿由一名懂蒙古语的波兰历史学家保存着,很可能是亲历者的描述。

当时,亨利二世与波兰联军奋战到最后,在联军覆灭后惨遭俘虏。蒙古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位波兰领袖,他身上所有值钱的物品都被洗劫一空。这位可怜的大公在最后一刻尊严扫地,蒙古人让他跪在战死的蒙古士兵面前,然后将他带到了波兰东南部的桑多梅日,斩下了他的头颅

《海德薇格手抄本》中所描绘的亨利二世被俘

蒙古大军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了空荡荡的列格尼卡城堡,蒙古人不准备占领这个国家,对攻城也兴趣缺缺。他们把亨利二世的头颅插在了长矛上,守城的将士看到流着血的头颅惊恐万分,无心应战。

蒙古人在列格尼卡城前,将亨利二世的头颅示众

鲜血染红了列格尼卡。据说,蒙古人为了统计战果,将战死的欧洲士兵的右耳割下,被割下的耳朵装了整整九个麻袋。亨利二世的无头尸体与他的士兵遗体堆在一起。蒙古人离开列格尼卡后,幸存的波兰人开始在血泊中寻找亨利二世的尸体,但没人辨认得出他的尸体,直到他的遗孀说出他的左脚有六只脚趾的秘密

列格尼卡战役让东欧平原成为蒙古人的游牧场,而这群“地狱来客”没有停下的意思,短短3天后,这片土地将迎来另一场大战,拔都与速不台将与匈牙利的贝拉四世决战……

▌尾声

经此一役,波兰联军几乎全军覆灭,刚刚露出的统一大业之光也就此黯淡。时至今日,波兰仍然存有蒙古入侵的痕迹。在古城克拉科夫,每隔一小时,中央集市广场的塔楼都会响起喇叭声。这个不寻常的传统就源自蒙古入侵的那一夜。

据说,1241年3月24日,一名波兰瞭望员在塔楼上发现了蒙古人的身影,他急忙吹响喇叭发出警报,却被蒙古人射出的利箭射杀。

直至今日,每天都会有一名士兵站在圣玛丽教堂的最高塔上,每小时吹起一次中世纪警报的简单旋律。他会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共吹四遍,每遍喇叭声都会戛然而止,以纪念那位英勇的瞭望员。

也许这只是一个传说,但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仍能窥见蒙古入侵在波兰历史中的深刻印记,以及曾经蔓延整个东欧平原的“蒙古恐怖”

克拉科夫的喇叭手

编辑说明

校对 / 欧皇喵

封面 / 心 斋

排版 / 心 斋

活动策划 / 心 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