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又把生育问题提上了台面,低于预期的二孩生育率不只是让人口学专家感到忧心,更反映了非常现实的问题。

之前的单独二孩政策已经将二孩生育意愿释放得差不多了,这次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取得专家们预料的效果,也折射出目前我国年轻适育人群对于生育意愿的普遍走低。

我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数也即将突破14亿大关。政策的作用无非是调节和规划国家的运行,使之达到可预期的最优状态。

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也表现出国家正在鼓励适龄人群生育,但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值得我们反思,其中的很多现实问题也很有嚼头。那么,国家怎么做,年轻人才肯生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续走低的生育率

二孩政策的逐步放开,作用的人群大多是30~45岁的,已育有一孩,且同时具备生育意愿和经济实力的人群。

尽管有这么多限制条件,可现实反映出来的政策效果确实让人满意,我国的生育率一度达到几千年来的最高峰。但随后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起到的效果就没有那么理想了。

全面二孩与单独二孩相比,阶梯式的跨度比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前后,实在是小得多。作用人群大抵重合、生育意愿已经在之前得到大体释放,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在鼓励生育方针上的建树没有单独二孩来得立竿见影,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生育率在达到高峰后的逐渐走低,不免让专家们感到担忧。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政策或是法令的推行,都会给为数众多的人民的生活带来切实的影响,因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得不慎之又慎。

全面二孩从本质而言,只不过是单独二孩的一个补丁包和升级文件,属于偏谨慎的措施,取得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人口政策,一向是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头等问题,单独二孩放开之前,严苛的生育限制让很多人被迫放弃的生育二孩的想法和行动。

严打超生,明星超生也追查到底、缴纳巨额罚款,公职人员超生更是直接丢饭碗。如此严格的制度下,很多已经怀上二胎的母亲也只能选择流产。

这一批人,是当时的适育人群,但推移到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时代,经济条件八成是没问题,但生育意愿和条件大多已经不具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自家的独生子已经成家立业,很多家庭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如果孩子要在一线城市发展打拼,那么家庭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时为人父母肯定会优先为独生子考虑,而非是那可有可无的二孩。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上去,哪怕经济条件优越,很多家庭也不愿意再去生二孩了。夫妻双方年纪都大了,生育有着极大的风险,而与此同时自家的独生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家庭的未来已有着落,对于二孩的需求就更低了。

另外,孩子也不是生下来这么简单的事情,抚养一个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对于年纪已经四五十岁的人群,感受到老之将至的压力,无疑会更加珍惜自己尚且处于青壮年的时光。远没有二三十岁那么旺盛的体力,能否应付一个让人一刻不得消停的新生儿,也是大问题。

再者,从人情的角度考虑,之前被严苛的生育限制政策逼迫地放弃二孩,公职人员一旦超生、全家喝西北风的这种境地;对比现在全面放开、鼓励生育,公民心里难免会有怨言和抵触情绪,生育意愿这一块已经一票否决了。

30~45岁这批人群的生育意愿已经释放得七七八八了,生育率的不断走低,问题还是在年轻人身上。

不堪重负的年轻人

大部分人对00后的印象还停留在被宠坏的独生子群体,可事实上00年出生的人如果还在读书,已经快大学毕业了,更早踏上社会的更是已经工作了有些年头。

这批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早已脱去了稚气,正在慢慢接过社会的担子。五年十年后,这批人就是那时社会的中流砥柱。

独生一代,目前来看是空前绝后的一代,他们从小享受着来自父系和母系两个家庭的宠爱,没有兄弟姐妹来分走资源,但也从小承担着断代的孤独和自我桎梏,成年后更要背负两个家庭的养老负担。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因为连养活自己、往更高层次奋斗都是万人逆流而上、争先恐后的激烈竞争,怎么敢再添一个孩子?

社会的峥嵘激流狠狠打醒了这些刚步入社会、摸爬滚打还没混明白的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未来充满了变量,而即便是大势已定的当下,也未必有着那条能供他们稳扎稳打往上走的道路。

一边是很多传统职业都在面临时代浪潮的冲击,很多时候一个浪头打来,能让屹立百年的高塔轰然坍塌。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就业压力的,是生活成本和养老负担的逐渐加重,直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是大数据、高新技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势必带来产业的更新和迭代,很多传统的职业在如今正面临着被智能取代的致命威胁。

工厂引进新的技术和生产线,实现全自动高效生产,一大片厂区只需要寥寥几个巡检、维护和安保人员,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不仅是工业和农业,服务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人脸识别支付、自助扫码结账的无人超市,靠机器人引导和清洁的智能化无人酒店,或许会在不久之后造成大批第三产业就业者的下岗浪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会计这种行业也不例外,绝大部分的中低端会计都将被业已完备的会计软件所取代。购买一套商用的会计软件价格固然不便宜,但相比雇那么多会计师,要每个月工资和五险一金,还没法保证做账百分百不出纰漏、没法杜绝会计舞弊……

这么一比较,老板们恨不得为会计电算化歌功颂德。

与此同时,我们都能感觉到如今年轻人想要在大城市打拼自己的事业是有多么艰辛、生活重担正在渐渐压弯这些尚且年轻的脊梁。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虽然工资也在涨,但工资涨幅永远比不上房价和物价的涨幅,是当代年轻人的隐痛。很多行业都在新时代的风口浪尖下艰难求生,连生存下去都成了头等问题,更谈何给员工涨薪水。

现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确也意味着高薪,但其中的艰辛,大多数人都没有切身体会。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就干过这一行,而我们所听说的996工作制,其实远不足以涵盖那超标的工作量。

晚上九点也不一定能准时下班,哪怕下班了也只是回到家去继续工作,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下班和工作结束并不划等号。这个孩子经常加班到通宵,经常两天没睡觉,工作了半年实在熬不住辞职回家考公务员了。

据我所知,那家公司的薪水也就一万出头,以这种足够打两三份工的严重超标工作量来说,这点工资着实不够看的。更何况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远比三四线和更靠后的城市来得高昂,去掉生活成本,一万出头的工资在一二线城市根本攒不下来太多。

独生一代呈现很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很多人靠着长辈传下来的三五套房子,就足够一辈子躺平了吃好喝好,而更多人的家庭带给他们的压力要大于助力。

如果四位祖辈都健在、身体硬朗且不去说,若是突然重病或者其他变故,对一个已经肩扛太多压力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的境地。试问这种情况的年轻一代,连养活自己、供养这个家庭都已经竭尽全力,哪来的余力去谈情说爱、结婚生子?

很多人单着不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而是挤不出时间、用不出闲钱、费不起心思。

一个每天被996折磨到欲仙欲死的社畜,连睡到自然醒都是常年不敢想的奢望,你让他去谈对象生小孩?

一个背井离乡打散工的人,要在大城市买个偏一点的房子都需要几十年不吃不喝,你让他去谈对象生小孩?

家中长辈缠绵病榻,下了班就要连轴转赶去医院照顾、回到家已经是夜里的普通人,你让他去谈对象生小孩?

也许他们本人是有这个意愿的,但现实生活的重量足以把这个轻飘飘的幻想给压碎。

落到实处的措施

现在阻碍年轻人生小孩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活的重压。坚定不生小孩的年轻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奋斗到三十多岁才有一定的财富和时间资本去考虑找对象和繁育下一代,这个过程强求不得,强求了也没用,更遑论强求的资格尚且存疑。

曾有人口学专家提出建议,说让年轻人每月都交一部分钱存入繁育基金,等生了小孩再取出来用于其开销,否则就只能等退休了以后再把繁育基金账户的钱退还。这一建议刚提出来,经过多家媒体扩散后,就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一致批评和反对,这么激烈的反弹值得我们深思。

因为这种措施一旦实施,其实质上就是花年轻人自己的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政府并没有给到任何补助,反而推卸了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生小孩的人,还得每个月交钱到生育基金账户,等到退休才能取出来,这无疑是给本就因生活压力大而不愿生小孩的年轻人帮倒忙、给他们火上浇油。

这个建议的不合理性,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显然是一个惩罚性的政策,对于不生小孩的人变相施以罚金——账户里那么多钱在退休后才能取出,鬼知道几十年后账面资金已经贬值成什么样了。

惩罚性政策本就不可能作用于普遍公民,更何况是生育这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这种政策的政治导向就是错误的,惩罚性政策作用于不生小孩的年轻人,传达出的价值导向那就是政府强迫你生小孩,生孩子是你的义务,如果不生就要受到惩罚。

这显然不合理,政府也不会采纳这样的措施。参考之前的超生惩罚,那时候的导向就是不能超生,才对超生家庭采取惩罚措施,如今是绝不能对不生小孩的家庭加以惩罚,两者的性质截然相反。

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生不生,生几个,都该是公民自己决定,政策只能予以导向和扶持,而非限制。

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被问及“不生孩子的人是自私的”这样的观点是否认同,但他回答说我自己的家庭也没有孩子,生孩子这件事要交给公民自己来决定,但我们要为想生孩子的人提供适合生育的社会环境。且不论安倍晋三这人,单说这言论,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想让年轻人生孩子,绝不能采取“惩罚不生”或者类似举措,这样的导向和传达出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政府应当切实为年轻人减负,生活压力的放缓才能让更多有意向生育的年轻人敢生、愿意生、生得放心。

就业问题,物价问题,养老金缺口,都是需要这一代、下一代人民去背负和承担的,如果在生育问题上继续为他们增添负担,不合适、不合理,也不合人情。

生育问题不是一个割裂的、单独的问题,它涉及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一个适合生育的社会环境,远比政策的鼓励来得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