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战略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布《中国的“一带一路”:对美国的影响》报告

据工信头条4月4日消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近期发布《中国的“一带一路”:对美国的影响》报告,研究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的意图及其对美国的影响。报告认为,中国推进BRI这一外交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一系列内政和外交问题,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维护国内政治稳定。但中国BRI的实施对美国经济、政治、气候变化与环境退化、安全、全球健康等领域的利益构成了重大挑战,有可能替代美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地位、制定与美国产品不兼容的技术标准、推动一些国家与中国进行政治结盟、迫使一些国家在潜在危机时刻拒绝美军借道。对此,报告强调了应对BRI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四项应对建议,即降低经济风险、提高美国竞争力、加强多边应对、保护美国在“带路”国家的安全利益。

信息

美国参议院正寻求有关网络防御和“爱因斯坦”系统局限性的信息

据MeriTalk网4月7日消息,美国密歇根州参议员加里·彼得斯(Gary Peters)和俄亥俄州参议员罗伯·波特曼(Rob Portman)致信联邦高级网络安全专家,寻求有关网络防御和“爱因斯坦”系统局限性的信息。“爱因斯坦”系统的正式名称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护系统”(National Cyber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NCPS),是美国国土安全部主导的一个网络安全自动监测项目,用于检测针对政府网络的入侵行为,保护政府非涉密网络系统的安全。然而,近期“SolarWinds入侵事件”和“Exchange漏洞事件”影响美国政府内部网络,引起美国政府重视。随着“爱因斯坦”系统的授权将于2022年12月18日失效,美参议院希望与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合作,确定是否以及如何重新授权该项目,以解决其局限性。彼得斯和波特曼称,“对高级持续性网络威胁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美国需要应对复杂、资源丰富且有耐心的网络对手的挑战。”

美国参议院拟立法应对半导体短缺问题

据TechWeb网4月8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表示,美国参议院正准备就半导体短缺问题提出立法。此外,白宫将于4月12日就半导体短缺问题举行线上峰会,与会者预计将包括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Mary Barra)在内的美国汽车业高管,以及白宫官员布莱恩·迪斯(Brian Deese)和杰克·沙利文(Jack Sullivan)等官员。当前的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已波及汽车、宽带和有线电视以及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2021年2月,拜登曾下令联邦机构采取几项行动来解决芯片供应危机,并正在寻求37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提振美国芯片制造行业。

生物

美国BrainGate团队开发出无线脑机接口系统,首次实现脑机信号无线高宽带传输

据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4月4日消息,美国BrainGate团队开发出全新的“无线脑机接口”(BWD)系统,可代替传统脑机接口用于传输来自大脑内部传感器信号的电缆。该系统由位于大脑皮质内的电极阵列和位于体外、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无线发射器构成。该系统续航时间长,可在极小的功耗下实现高带宽、高精度的无线信号传输,并摆脱了传统脑机接口繁冗的电缆束缚,允许使用者在家自行操作,为脑机接口的实际应用带来新的可能性,有助于研究人员为瘫痪患者恢复沟通和活动自由提供更直观、可靠的帮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

美国34%的新冠康复者罹患神经或精神疾病

据新华日报4月8日消息,研究人员主要针对美国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34%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后6个月内确诊罹患神经或精神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为焦虑和情绪障碍,17%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有焦虑症状,14%有情绪障碍。研究人员还发现,患者的新冠肺炎病情越严重,罹患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概率越高。有住院经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在6个月内确诊罹患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概率上升至39%。目前暂时无法确认这些病症是否与感染新冠病毒有关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期刊。

能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数据2021》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4月7日消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于4月5日发布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数据2021》报告,称可再生能源将迎来迅猛发展的十年。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60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达到2799吉瓦,较2019年增长了10.3%。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在新增可再生能源中仍占主导地位,占比达到91%,太阳能发电占新增装机容量的48%以上,达127吉瓦,同比增长22%,风力发电增长18%,达111吉瓦。此外,水电装机容量增长20吉瓦,涨幅为2%;生物质能装机容量增长2吉瓦,涨幅为2%;地热装机容量达到164兆瓦。报告还指出,中国与美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表现最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2020年新增了136吉瓦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美国新增了29吉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增长80%。同时,部分国家停用化石燃料发电也有力支持了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增长。

韩国SK集团投资160亿美元建全球最大液氢工厂

据氢能源网4月7日消息,韩国SK集团近日推出SK氢商业计划,将投资18.5万亿韩元(约合160亿美元)建设氢生产-分配-消费生态系统。具体来看,SK的氢商业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SK集团将于2023年前在韩国仁川市建设全球最大液化氢工厂,预计可年产3万吨液化氢;第二阶段,SK集团将结合二氧化碳捕获和处理技术,在保宁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附近地区建设可年产25万吨不含二氧化碳的清洁氢的天然气制氢生产基地,并借此全面推进亚洲地区的氢业务。SK集团预计,此项计划涉及的领域包括燃料电池、建筑、造船和汽车制造等,将直接或间接创造20.9万就业岗位,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高达34.1万亿韩元(约合303.5亿美元)。

美国公司正在开发由核废料驱动的电池

据中国核网4月7日消息,美国加州Nano Diamond Battery公司正在开发一款由核废料驱动的电池——钻石核伏电池。该电池采用了废弃的石墨块,这种石墨核废料里富含碳-14放射性同位素,经过衰变变成氮,将石墨提纯后可制造微小的碳-14钻石,然后将放射性物质封装在多层人造钻石内部。在放射性同位素热量转移过程中,整个单元将产生电能。同时,由于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因此这种由核废料驱动的电池或可供电数十年。

海洋

中国“海牛Ⅱ号”刷新世界深海钻探纪录

据cnBeta网4月8日消息,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这一深海试验的成功,填补了我国海底钻探深度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海牛Ⅱ号”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海底钻探深度大于200米的深海海底钻机。

NASA结束历时11年的“冰桥”行动,获取大量连续性极地数据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4月8日消息,NASA近日正式宣布结束历时11年的“冰桥”行动。“冰桥”行动是冰观测卫星ICESat于2009年8月意外故障后,NASA用搭载仪器的飞机在南北极上空飞行并监测海冰、冰川和冰架的数据,用以取代卫星功能。二代冰观测卫星ICESat-2发射一年后的2019年11月,是“冰桥”行动的最后一次飞行。这一行动耗资巨大,但保持了两极冰观测数据的连续性,科研意义重大。

航空

美空军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的首次空射试验失败

据环球时报4月7日消息,当地时间4月5日,美空军的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AARW)的首次空射试验失败,该项目是美空军目前唯一仍在继续进行的高超声速武器研发项目。美空军指出,ARRW项目的目标是在21世纪20年代初为战机提供常规的高超声速武器能力。该武器系统旨在提供摧毁高价值、时效性目标的能力,还将通过对防御严密的陆上目标进行快速反应打击,来扩大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的能力。

航天

美国SpaceX公司成功发射第24批60颗“星链”卫星

据航小宇4月8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1.2型火箭成功发射第24批60颗“星链”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445颗。SpaceX公司早前曾表示,“星链”网络需要24次发射来实现对几乎所有有人居住区域的覆盖,但12次发射后就能覆盖纬度较高的地区,比如加拿大和美国北部。该公司称,初期星座拟由约1440颗卫星(亦即24次发射,每次60颗)来实现组网。

德国航天中心选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太空态势感知系统监视太空目标

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4月8日消息,德国航天中心近日选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iSpace天基态势感知系统监视太空碰撞、机动、解体和发射等轨道活动,及时获取“预测性”情报,规避太空天气和卫星异常等威胁。iSpace系统能从政府、商业公司和学术界运营的数百个光学、雷达、红外和无线电传感器收集数据,可同时追踪30万个目标,配备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其无需与太空目录进行大量的人工交互,可有效增强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及时应对日益复杂的太空威胁。

新材料

中国研究人员在YBCO超导块材3D打印制备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据中国材料进展4月7日消息,中国兰州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绿色环保的YBCO超导材料高精度直接书写式3D打印方法,解决了非牛顿流体陶瓷浆料配比和流变控制难题,并采用低温冷铸微结构调控策略,克服了超导块材烧结收缩开裂的问题,实现了复杂多尺度多层级、超轻超导块材的高效可控制备,通过性能表征,获得了最佳性能的工艺过程参数。高温超导YBCO块材因其高临界温度、高临界电流密度和高俘获磁场的优异性能,在新型高性能器件与电磁装置开发研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先进制造

南开大学研究人员将头发制作成可控机器人

据科技日报4月7日消息,南开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自行固定的智能头发人工肌肉,可通过感知湿度实现自动伸缩,用它制成的毛虫机器人可以做出爬行、扭转等动作。团队利用头发中α-角蛋白对水具有高灵敏响应性的特征,利用头发中二硫键和氢键形成的交联网络,开发出的“烫发”技术实现了头发人工肌肉的自固定。该技术为含化学键的加捻纤维定型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在生物相容性智能材料、传感器和软体机器人研发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中科院推出新一代机器人,采用特殊驱动关节模式可实现自由旋转

据中国机器人网4月8日消息,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发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绳驱动结构,手臂由8个关节组成,能够实现16自由度的旋转和变形。这种绳结构可通过控制绳索的张弛力,改变机器人手臂的刚度。机器人的定位精准度能达到±2毫米,承重能力约为1000克左右。这一结构的机器人具有自重轻、转动惯量小和易于实现变刚度控制等特点,或为未来机器人研发开辟新方向。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