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的多,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对理论的认知,炒股行为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对理论认知的执行,至于炒完盈利还是亏损了,是执行后产生的结果。那就是三个点的逻辑关系,认知,执行,结果。

1,先说认知,你知道多少和知道后能不能产生指导价值,中间还有一个认知的逻辑性和体系性,举例说,装备落后,纪律涣散的十万大兵可能打不过区区只有1000人,装备精良,纪律严谨的一小撮特种部队,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所以有了知识储量后,还要捋顺逻辑,找出核心的对自己价值最大化的东西,把这些东西通过脑子加工,然后在实施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交易逻辑和规则,这样,你的认知才有可能逐步会产生递增的指导价值。脑子是个好东西,看怎么用。

2,认知形成的指导逻辑和规则需要交易行为来检验是不是真的可以产生价值,检验标准就是运用此交易逻辑交易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交易数据如何,交易数据表现在胜率 盈亏比 收益率 稳定性和持续性等。若交易数据符合预期,则可以长期以此框架执行,过程中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框架不变,可以不断调试细节,改进逻辑,达到最优状态。若交易数据不符合预期,那就需要调整框架,找出问题,寻找对策,直至符合预期。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有指导价值的交易逻辑和规则形成过程。

3,可以产生指导价值的逻辑和规则有了,那就是对此逻辑和规则长期的输出和执行。对理论知识学习需要的周期如果比作是400米短跑,那输出和执行逻辑规则的周期则就是40公里的马拉松长跑。其实执行压根就没有时间节点,它考验的就是人长期的自律,交易自律这玩意别人说再多都没用,自己亲身经历了,大亏过,栽过大跟头,痛彻心扉了,刺激已经到阈值了,才可能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了。而从这开始,你的账户有可能进入了一个拐点,从大亏到小亏,然后不亏,再到小盈,再至稳盈,你不会再有大盈的想法,这个时候你认为大盈就是一坨屎。这还只是有可能进入拐点,又或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到拐点。所以交易的自律性只有自助,任何人都不帮不了。有一句话,“伟大的交易员都是野生的”正是源于这个道理。

4,前面3点都是从自身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再说说外部环境,数学里有个概念叫分形,分形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相似性,俗话就是大家都差不多,而自然界的自相似性无处不在,一个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分形,所以你觉着你懂的多,其实大家和你懂的差不多。股市80%的人是亏损的,只有不到20%的人是盈利的,不管你承不承认,这80%人身上共有的人性就是我们的自相似性,这种认知的同向自相似性恰恰站在了市场对立面。“市场是反人性的”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如果想要长期稳定盈利就有必要跳脱出这种同向自相似性,形成和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差异在哪,从自身找,怎么找,前面都已经说了。“物以稀为贵”,“稀”就是差异,“贵”就是价值。

4点说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先从提取价值点开始吧,千里之行始于跬步,积跬步方达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