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制造业企业,各有各的不幸。而今,它们又面临一个共性压力:上游原材料涨价。

虽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眼下的日子还不错——2021 年 3 月中国制造业 PMI 指数 51.9%,连续 13 个月处于景气扩张区间。1-2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1.79 倍,比 2019 年 1-2 月份增长 72.1%,两年平均增长 31.2%。同时,1-2 月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5%,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自 2013 年以来的高位水平。此外,IMF调高了今年中国 GDP 增速至8.4%——但很多企业家仍然忧心忡忡:

他们面对着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三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之前的两轮,制造业已吃尽了苦头,其中有些企业因扛不住生存压力而倒闭。

第一轮已被人们淡忘了:2009-2011年,国际定价的原油、铜为上涨主力。以石油或铜为主要原材料的制造业板块,如石油化工、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服装家纺、高低压设备、电机、白色家电等受到较大的冲击,在南方沿海地区,制造业一片萧条。而以黑色金属为主要原材料的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板块则在高景气的支撑下,毛利率保持稳定。

第二轮:2016-2017 年,在国内供给侧改革催化下,国内定价的黑色系金属涨幅明显,原油直至 2017年下半年后才迎来一波较为强劲的上涨。到年终盘点时,诸如“2017典型企业阵亡名单”这样的报道也是触目惊心。互联网对于企业的冲击,叠加一轮疯狂的房地产涨价,制造业哀鸿遍野,不断出现“上市公司卖房粉饰业绩”的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看“十四五”规划

在上游涨价潮中,中游制造业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各细分板块的毛利率的变动其实并不仅取决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还取决于自身景气周期的影响。景气上行能带动产品提价,但提价幅度是否能覆盖成本上行,将影响板块最终的毛利率变动情况,这取决于板块自身经营特性。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中下游制造业向下游传导成本能力确实偏弱。以“完全消耗系数”的方法测算煤炭石油、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三大类原材料在各个中下游行业产品中的构成情况,可以发现中下游制造业三类原材料占比普遍大于 40%,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不可避免地带来成本端压力。另一方面,中下游的设备制造与可选消费行业的成本传导能力确实明显偏弱。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悬在中下游制造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安信证券测算:以存货周转天数衡量,原材料上涨反应到中下游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上的时滞期约为 1 个季度。对于多数行业而言,存货购进价格的提升会在约 1 个季度后反应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盈利能力指标项中,即2021 年二季度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制造业中,石油化工、其他建材(管材、耐火材料等)、电机、高低压设备、汽车整车、白色家电、包装印刷、通用机械(机床、内燃机、制冷设备等)、专用设备(工程机械、专用机械、重型机械等)、电源设备(光伏设备、储能设备等)等板块的毛利率预计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中,基于行业议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改善,通用机械、专用设备、高低压设备、电源设备、汽车整车板块的成本冲击影响相对于 2017年有望减轻。表现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地位更高的企业有议价能力;越是位于微笑曲线两端行业,产品附加值更高,原材料在成本在最终产品价值中的占比相对更低,从而原材料成本上行对其产生的影响越小。

对于塑料、钢铁、水泥制造、玻璃制造等加工制造业,以及汽车零部件、元件、光学光电子、半导体等板块而言,由于其毛利率水平与景气相关度更高,当期的高景气反而有望提升板块的盈利能力。

这一轮上游涨价,与美联储这一轮史诗级的放水密切相关——

点击图片看拜登怎么干影响几何?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从2020 年 3 月上旬的 4.29 万亿美元大幅扩增到 2021 年 3 月下旬的 7.77 万亿美元,增幅达到 81.12%。美国广义货币 M2 方面,2021 年 2 月同比增速也达到了 27.04%,这一同比增速是美国自 1960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 20世纪70 年代滞胀危机时期的同比增速高点13.81%,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的同比增速高点10.36%。

不过一轮又一轮的上游涨价潮,也呈现“一而再、三而竭”之势。需求分化下,如果PPI不能顺利传导到CPI,则反向对上游进行挤压,中游制造业继续受困,而上游的涨价也将是强弩之末。

美债利率这次上升,为何让市场如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