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六大古都。在宋朝之前,长安和洛阳是长期搭配而成,长安为西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洛阳为东都,是全国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宋朝开始,全国政治和经济重心东移,长安洛阳衰落,因此北宋定都于开封。而南京和杭州,则长期作为偏安东南政权的首都,如六朝、南宋等。而北京呢,自从辽金之后,就基本成为了中国的都城了。为什么此后的各大城市都不能动摇北京的地位呢?小编从历史、地理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北京是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过渡地带

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上十分特殊。首先,北京位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唐朝的诗人祖咏在《望蓟门》一诗中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写到:“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因此北京也成为了中原和东北、大漠地区的咽喉。其次,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等穿城而过,有洛阳的平原优势,也有长安居高临下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的地理位置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京从古代就是中原王朝必须驻扎重兵的地方。唐朝时期的安禄山就曾因占据范阳而叛乱,导致了“安史之乱”。北宋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燕云十六州成为了辽宋争夺的地方。对于辽国来说,占据燕云,整个中原的门户就开发,契丹的铁骑便可长驱直入。对于北宋来说,燕云不仅是中原故土,还是北方的屏障。明朝初期,朱元璋也分封朱棣为燕王,以镇守北方,对付蒙古。可见北京在军事上的重要。

宋辽格局

不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点从辽国开始就特别突出了。如果辽国占据了燕云之后,其国家就变成了一个二元制的帝国。一部分是北方的游牧部族,一部分是南方的农耕民族,因此,辽国创立了南北院制度。北院以原来的方式来管辖草原地区、而南院则按照中原的典章制度来管辖。为此,辽国还在燕云设置了“南京”,成为了辽国的五京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国五京

相对于辽国设置“南京”,金国直接迁都燕京的战略就更值得称赞了。金国本是女真族建立的帝国,在灭辽国和北宋之后,占据了广大中原地区。最初,金国的首都远在黑龙江会宁,在占据中原之后,其会宁反而变成了“边城”了。为了同时对东北和中原加强控制,金国选择定都于两大地区的咽喉之地——燕京。燕国迁都之后,其东北地区依然保持原来的猛安谋克制,而中原则实行以儒治国。因此,也继承了辽国成为了一个农耕和游牧并存的二元制帝国。

二,天下之中的变化

古人认为“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在宋朝之前,人们所谓的天下之中是洛阳。洛阳处于中原地区的核心地带,是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的航运枢纽。因此,周、汉、晋、隋、唐都将洛阳作为控制东方的“东都”。然而洛阳作为天下之中只是针对中原来说的。宋朝之后,所谓的天下之中就开始北移到北京了,这主要是位于蒙古和东北开始被纳入到了版图。如金国迁都燕京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惟燕京乃天地之中,宜徙都燕以应之”。

金国迁都示意图

蒙古灭金国之后,全部占领了金国了土地。此时,蒙古也需要同时管辖游牧和中原地区。针对于此,蒙哥大汗派遣喜爱儒家文化的忽必烈坐镇漠南,管辖中原汉地。其大将孙霸都鲁说:“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此处分析的燕京就是“南控江淮,北连朔漠”的核心地区了。蒙古去世后,忽必烈继位为大汗。其幕僚们认为“燕京东控辽碣,西连三晋,背负燕山,左拥太行,右濒渤海,挟五关之险而凭临中夏”,因此忽必烈选择定都燕京,改名为大都。如果我们翻开元朝版图,就会发展,北京处于蒙古、中原汉地和东北地区的交界一带,因此可以说是定都的绝佳之地。

北京在元朝的位置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最初定都于南京。但是对于南京来说,其蒙古则远在大漠,鞭长莫及了。因此朱元璋选择分封燕王,给予重兵以驻守。这明显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果然,在朱允炆时期,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当上了皇帝。朱棣即位后,就将都城迁徙到了自己的老巢北京。朱棣迁都北京,的确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如多次征伐蒙古,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等。然而,明朝却并没有始终有效管理东北和蒙古,这使得北京反而成为了一座孤城。因此就出现了“天子守国门”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长城

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其北京“独开南面,以朝万国”的地理优势正如当初长安的“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因此,金元两朝都选择了定都北京。清朝入关之初,还未占据中原,就已经将首都从东北迁徙到了北京,“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清朝迁都北京,一是认可北京作为控制蒙古、东北、中原三地的要害,另外也是决心要入主中原。

清朝版图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控制游牧地区是艰难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立足于中原也是困难的。只有能够同时具有游牧和农耕两种特色的帝国才能同时将长城南北牢牢控制住。中国作为一个由多个游牧民族和多个农耕民族形成的国家,其选择定都北京算是最佳的位置了。从这种大的大格局出发,北京也就是“天下之中”。

三,北京的海陆位置

北京严格说来并非是一座沿海城市,然而北京却享有一切沿海城市的优势。北京距离渤海湾不到200公里,中间有海河水道连接。北京和渤海之间,有天津。元朝时期,这里直沽成为了江南物质登陆北京的港口,因此名为“海津”。永乐迁都之后,取名“天子渡口”之意,将“海津”改名为“天津”。因此,北京算一座没有大海的沿海城市。

所谓“海畔云山拥蓟城”,在渤海外,又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将渤海围住,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内海。有了辽东和山东的拱卫,北京的海陆位置也就安全了。在清朝晚期,康有为认为北京不符合海洋时代的发展要求,向光绪提出迁都上海的建议。康有为的建议又过于荒谬了,如果迁都上海,那敌人从海上来,便无险可守。因此,清朝断然拒绝了康有为的建议。实际上,北京出渤海以外,就面向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可以说是东亚的海陆中心位置,完全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

清朝灭亡后,人们对于选择新的首都也有自己的看法。孙中山就设想过“五都”,以武汉为中都,北平为北京、江宁为东京、广州为南京、重庆为西京。孙中山还提出,“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的惊人论断。不过在当时国内不稳定的情况下,都城往往是随着政治斗争而迁徙的。如北洋军阀选择定都北京,国民政府则选择南京,抗战期间则西迁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就要成立之初,选择首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王稼祥对当时全国的地理、历史和现状做了分析,认为北京是最适合做首都的。他认为,南京不利于海洋防御,西安太偏于西北,开封洛阳等在经济上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而对北京的优势,他说道:“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这便是北京在近代以来的特别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文史北斗。该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优秀的文化,全面而深度地讲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