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人都在炕头摆上一两本闲书,睡觉前看一会儿,算是消遣一下,缓解睡不着的无奈情绪,就是半夜失眠了也可以看一会儿。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在炕头摆上闲书了,大多拿着手机在上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们也喜欢看闲书,有的在炕头摆一本《说唐》或者《说岳全传》,睡觉前看一会儿,而且看得津津有味,入迷了也就不觉时间过得慢了。尤其是在冬天的农闲时节,农民们躺在热炕头,靠着被子枕头读上一会儿闲书,算是消遣了。消磨时光之余沉浸到故事中去,起码能获得一点教益,或者看到历史的兴衰变迁,也就知足常乐了。一本闲书总是被借来借去,弄得没了封皮,但并不影响阅读,也不影响互相传着看。免费的阅读居多,而最先买书的那一个已经不被人们知道了。有的书在传播过程中磨损严重,甚至湮没无闻,连一张纸都不见了,或者被老鼠啃了,也就成了灶膛里的引火之物。书的主人可能早就忘记了有那么一本书,或者书已经被传了好多人的手,追究的成本非常大,还容易把关系闹僵,还不如重新买一本书划算,就不再追究了。读书的乐趣只有读书人能知道,旁观者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解其中之味。炕头看闲书的人,可以沉浸在书中,暂时与现实世界隔离,看到精彩处,竟然忘了睡觉;要是看得疲乏了,或者觉得没意思,把书一扔就睡着了,或者把书盖在脸上,也就睡着了。

到了手机流行的时候,人手一部手机,还要在炕头玩手机。手机能上网之后,网络世界吸引人的东西很多,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能把用户牢牢吸引在手机屏幕前。尤其是网络购物流行以后,短视频流行以后,更是能吸引人的眼球了。人们买手机花了不少钱,上网也要付钱,比起买闲书要花费更多的钱,比起借闲书来看更是花费很多了。而且,在炕头看手机会沉浸进去,比起看闲书更具有吸引力,也就更能耗费时间。往往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刷一会儿手机就过了半夜,夜里要是睡不着觉,再刷会儿手机,就到了天亮。要是有些艳遇更是了不得,偷偷摸摸的,还要把手机当做最贵重的东西,不让别人看,不但在炕头看,而且半夜里起来偷偷看,时时关注对方的信息,真有点《关雎》里写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的意味。如此一来,人就受到了手机的制约,也被牢牢捆绑在手机上面,完全没有了那种看闲书的悠然自得,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想像。

网上的电子书很多,短视频也很多,资源丰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只要人们想看就能随时浏览,可是,人们浏览之余不免失掉自我。要有什么想象力也只能在网上寻找答案,但并不是说看电子书和短视频没出息,而是除了费眼睛、费时间,就是费钱了。如果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炕头上网比炕头看闲书要有意思得多。但并不是有意思就有意义,越是让人们觉得好的东西就越要警惕,因为那样会让人们沉浸在心理舒适区而不能自拔,逐渐沉迷,并把上网设备等同于身体的一部分,什么都要依靠网络来解决,也就失掉了理想和美好的情愫。

炕头看闲书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书就一两本,资源有限,只能在有限的氛围内阅读和感悟,反而感触更深,即便没有感悟,也能倒头便睡,起码有助于睡眠。而炕头上网,看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确实资源丰富,主动获取————人们看似主动了,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感触,但那些都不真实,而是大数据推送的结果,让人们有了很多心理安慰,同时也被摆布。还不如读一本闲书悠闲,可以随时终止。炕头上网却不会随时停止,而是有了网瘾,陷了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不同了,人们宁愿花钱在炕头上网也不愿免费借闲书阅读了。或许物质丰富了,精神却荒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