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现在的孩子想要运动一会儿、疯一样玩耍简直太难了——他们的日程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了。

曾经看过一个小朋友的暑期课程表,每一项内容用时精确到“分”,这密密麻麻的,看一眼就觉得头大。

找了半天,才看到每周二下午从18:30-19:55有“奢侈的”一个半小时的游泳时间。这是一周七天,少见的运动时间。

父母之所以这么安排,常爸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内卷得这么厉害,你不学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在学,同班同学在学,大家都这么个学法,时间一长,你家娃可能就要落后了。

那如果孩子彻底不玩了,连那一个半小时的游泳时间都用来学习,就一定能成为学霸吗?

其实关于运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很多科学家都做过研究,而且都发现体育运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问题来了——这个促进作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显现的呢?

今年1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学龄前的孩子,结论相当令人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常爸也大胆猜测下,很多父母看完今天这篇文章,估计都会开始相应调整“鸡娃”策略了。

越运动,成绩越好

研究人员招募了59名4~6岁的孩子。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孩子们被要求参加一个6分钟的走路测试。

具体来说,就是请每个孩子穿上舒适的鞋子,在室内场地走圈,起点和拐点的直线距离是20米。实验员在一旁记录6分钟内孩子能走多少距离。这个测试是用来反映孩子的心肺功能。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每个孩子需要用纸笔完成一份神经心理学测验,以反映其早期认知和学习发展水平。

除此以外,其中一组孩子(33人)还参加了一项选择性注意听觉认知任务。这个任务要求孩子戴上脑电图帽,并对下图中的两种成像(鱼游的方向一致vs鱼游的方向不一致)做出反应:

这个测验是为了评估“注意抑制”,也就是孩子注意力集中、不易被分心的能力。

第三阶段,所有孩子会完成一项“心形与花朵”任务。电脑屏幕上会出现“心形-心形”、“花朵-花朵”或“心形-花朵”组合的图案,孩子则需要选择按下“同质”或“非同质”按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任务是为了评估孩子的认知灵活性。

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在“6分钟走路测试”中走得距离越远的孩子——

① 早期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强;

② 自控能力更强;

③ 认知灵活性更高。

也就是说,由于身体活动较多,心肺功能更强,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学习知识方面进步得快,而且自控力和认知能力也高于同龄人

2014年的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把课外活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的孩子,不一定就会比玩得多的孩子成绩更好。

这次的研究对象是51名4~6岁的学前班儿童。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的行为自我调节和学习成绩进行了为期四周的评估,同时又使用运动记录仪器跟踪测量了每个孩子在为期30分钟户外活动时间里的活动量。

结果发现,孩子的活动量与自我调节能力有显著相关性,而且可以间接提升数学成绩和读写能力。

是不是有点意外?运动对孩子学习、认知的促进能力,竟然从学龄前就开始了。

而在之前针对更大年龄孩子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不光发现运动有助于学习成绩,而且先上体育课再上文化课,还是先上文化课再上体育课,哪个对成绩帮助更大?都是有讲究的。

先上体育课再学文化课,“学渣”成“学霸”

2003年,美国芝加哥内帕维尔高中(Naperville High School)为那些成绩不佳的孩子专门成立了一个阅读班。

这个班的孩子可以选择参加课后体育锻炼或课前体育锻炼。这个项目被称为Learning Readiness P.E.(LRPE),也被称为“零时体育实验(Zero Hour PE)”实验。

结果,所有的孩子成绩都有所提升。而且,先运动(上体育课)再上文化课的孩子要比先上课再运动的孩子,成绩提高得更快。

不管是上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都是如此。

后来这个教学实验被哈佛医学院教授John Ratey写进了自己的书里——也就是日后的畅销书《运动改造大脑》。

教授总结道,之所以先运动再上课的孩子成绩提升更快,是因为两点:

● 运动会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其他大脑化学物质的浓度。做运动,对大脑来说就像是服用了利他林或阿得拉这种兴奋剂一样。

● 运动有助于增加大脑中神经递质和突触的数量。长期运动,会让大脑系统更完善。

同样,台湾脑科学家洪兰也说过,激活孩子大脑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运动,因为大脑会产生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

多巴胺增加,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血清张素增加,可以镇定情绪,缓解焦虑;

正肾上腺素,可以让人更专注。

专注、自控、稳定,每一个元素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查资料的时候,常爸还意外发现一个统计:2017年,42名状元中有24人热爱运动;2016年,63名状元中,34名状元喜欢运动。

除了有助于大脑发育外,运动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让孩子更自信、体态更好、心理更健康、交友更顺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元培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应该首抓体育。

那达到什么标准才叫运动量足够呢?

联合国推荐的标准是,11-17岁的孩子,每天至少60分钟中强度运动。

英国公共卫生署建议,5-18岁每天运动60分钟。

综合来看,让孩子每天运动1小时,达到呼吸急促、微微出汗的程度基本可以达标。

也许当今社会,不是每个孩子拼命学语数外都能被“鸡”出来,但至少每天抽1小时让娃运动吧!哪怕娃真的天资不够,成绩不好,能培养出健康的体魄、阳光自信的性格,也是值得的啊!

所以,下次娃放学后说“我能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吗”,一定要微笑着说“去玩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