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拉文纳除了看查士丁尼像,还有另一重要理由,就是寻访但丁墓,下图左侧的建筑是但丁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丁博物馆过去曾是个圣方济修道院。

修道院没有进去参观,只在外面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多数来拉文纳的游客,但丁墓可能是必看的首选。2012年去佛罗伦萨时,曾路过圣十字教堂门前,但因为当时知识匮乏,并没有进去(当时既不知道但丁的空墓在里面,也不知道米开朗基罗和伽利略等名人的墓也在里面,不过这次弥补上了)。

今天所看到的但丁墓是18世纪后期受贡扎加大主教委托,在原来15世纪的但丁墓上修建的。外观呈新古典主义风格。

门上方是贡扎加大主教的徽章以及拉丁文“诗人但丁之墓”(DANTIS POETAE SEPVLCRVM)。

但丁墓内部。

但丁死于1321年9月13(或14)日,石棺上的文字是1327年刻上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棺上方的但丁浮雕像,雕刻于1483年。

这块石刻是1921年为纪念诗人去世600年而作。墓的上方有一盏橄榄油的长明灯,橄榄油来自托斯卡纳山丘上的橄榄树,由佛罗伦萨市政府长期提供,这一习俗已经很久了,算是对但丁遗骨不能回佛罗伦萨的一种弥补吧。

但丁墓前的街道,旁边有个铁门,进去后是个小花园。

但丁墓所在的区域在古代曾是城市的中心,现在这一带叫做“但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花园在中世纪时,曾是圣方济修道院回廊的一部分,当年但丁的葬礼就是在这举行的,最初也是葬在这里。当时但丁的石棺可能就是这样放在路边(古代罗马和东方很多都是这样的习俗)。16世纪初,但丁已成为佛罗伦萨最著名的名片之一了,佛罗伦萨人开始想将但丁的遗骨请回佛罗伦萨(据说跟米开朗基罗的鼓动还有关系),可拉文纳人不干,因为当初但丁是被佛罗伦萨永久放逐的。但当时有两位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在位(利奥十世和克莱蒙七世,到佛罗伦萨时肯定会提到他们),拉文纳人担心教皇如果来硬的也不好办。当佛罗伦萨人打开石棺后,发现是空的。原来佛罗伦萨人来之前,但丁的遗骨被隔壁的圣方济修道院的修士给“盗走了”。就这样,但丁的遗骨被拉文纳修士们保护了上百年,直到1780年修建了这座新古典主义墓。到了1810年,拿破仑来了,当地人又怕诗人遗骨成了法军的战利品,于是,但丁遗骨又“失踪了”。此后来凭吊的人们,面对的一直是个空墓。1856年,在一次修复工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失踪了几十年的但丁遗骨盒。

二战期间,人们怕遗骨遭到轰炸,就将遗骨埋在附近的花园内,直到战争结束。下图中长满常青藤的土包就是二战后重新挖出遗骨时留下的,现在有个纪念碑,可惜我没拍全。

佛罗伦萨人想要回但丁遗骨的希望,现在看来还是不知道哪年能实现,不过他们在圣十字教堂内,为但丁保留着一座空墓(后面会去看)。

但丁墓旁边,有个圣方济教堂,现在所见的教堂是9-10世纪在5世纪教堂基础上重建的。原来的教堂是公元450年由拉文纳大主教尼安修建的。以前的教堂叫圣彼得教堂,1261年,转让给方济会后,改为圣方济教堂。1810年,紧邻的圣方济修道院被拿破仑没收,修士都被驱逐,教堂保留了下来。偷藏但丁遗骨的就是圣方济修道院的修士。

教堂内外在17-18世纪曾被装饰成巴洛克风格,1921年时,为了纪念但丁去世600年,教堂又被重新装饰,去除了所有的巴洛克装饰,尽量恢复到过去的状态。

教堂内的几个小堂祭坛还是多少带有些巴洛克特征。

1921年的管风琴

教堂内主祭坛的位置,放着五世纪初期拉文纳主教利博略三世(Liberio III )的石棺。下方的砖结构部分,我估计是早期教堂留下的一部分。台阶下面有个门洞。

其实门洞里面全是黑的,什么也看不见,我用强制闪光灯拍了一张。后来才知道,这里是9-10世纪教堂的地下室,也可以理解为墓穴,以前曾存放5世纪的一位大主教尼安的石棺,后面要说的尼安洗礼堂就是这位大主教建的。我们在拉文纳简史中曾提到,罗马时代的拉文纳曾是个海港城市,随着两千多年地理的变化,拉文纳已不再靠海,城市地面也有所提升,现在看到的地下室内的水,则是渗透过来的海水,表示海平面的位置。水下的马赛克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

这个石棺可能就是五世纪大主教尼安的,这座教堂的前身可能也是他修建的。

托斯卡纳一带城市中心区常见这种凉廊,虽然拉文纳属于罗马涅大区。不同于佛罗伦萨和锡耶纳见到的,拉文纳的凉廊是红砖的。

离但丁墓往西走约四百米,还有个世遗,尼安洗礼堂,也是非常不起眼。

尼安洗礼堂(Baptistery of Neon),为了区别于拉文纳的另一个世遗,亚略洗礼堂(Arian Baptistery),尼安洗礼堂也叫做正统洗礼堂(Orthodox Baptistery,东正教也是这个意思)。亚略洗礼堂我们没去,外观上看有些相像(晚50年建)。所谓亚略就是指阿里乌斯教派(也称阿利乌派等),是基督教早期的一个支派。君士坦丁大帝亲自主持的,基督教史上著名的尼西亚大会就是为了协调两大派别之间的矛盾,君士坦丁大帝最初是偏向阿里乌斯派的,但后来又确立了三位一体派为正统,阿里乌斯派则成了异端。当时欧洲的蛮族(哥特、汪达尔等日耳曼人)大多是信阿里乌斯基督教,不过由于后来法兰克人信了天主教并统一了西欧,才使欧洲日后成为了天主教的天下。

这座八角红砖建筑始建于公元4世纪末,由主教乌尔苏斯所建,到5世纪末尼安大主教时才完工,所以称作尼安洗礼堂,尼安主教就是前面圣方济教堂内石棺的主人。

我们现在进去看看距今1500多年的马赛克壁画。中间圆圈的外围是耶稣的十二门徒。

屋顶的中央,是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上空的鸽子在圣经中有提到,右边水中的人是拟人化的约旦河,并标注有拉丁文“IORDANN”,约旦河的意思。

洗礼堂的正中,是一个十六世纪的大理石洗礼池。也有一种不是很确定的说法,洗礼堂的位置再早可能是古罗马的一个浴池,别忘了,拉文纳曾是凯撒远征高卢的后勤基地。

洗礼池的入口

洗礼池上的铭文

其他的马赛克壁画

这个水罐可能是五世纪的。

由于地面的上升,以前的拱门就只剩上半部了。

窗户可能是中世纪以后经过修缮的。

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ICOMOS)评价尼安洗礼堂,是现存的保存最完好的,最精美的早期基督教洗礼堂典范。

紧邻尼安洗礼堂,在四-五世纪时是个大教堂,直到18世纪时被拆除了,重建了现在这座耶稣复活教堂,拉文纳主教大区的主教座堂(Duomo di Ravenna,Ravenna Cathedral)。

教堂内正在搞什么活动,简单看了看就走了。如果5世纪的教堂能原样保留的话,那一定是超级文物。

不知是什么活动,还有电视转播。

大教堂的正面。

教堂正门前的大街,多莫大街。

在教堂与尼安洗礼堂之间,还有个大主教博物馆,联票可以参观。但里面严禁拍照,所以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里面最重要的看点就是大主教马克西米安的象牙宝座,几乎全部用象牙雕刻装饰的。据说是拜占庭皇帝委托制作并船运到拉文纳来的。这位大主教就是前面在圣维塔教堂内马赛克壁画上与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一起,有些秃顶,上方标有拉丁文“Maximianus”的那位,与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

35米高的塔楼,还是十世纪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