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小小的改衣店,位于宿迁市区楚街荷花池东南角,店名叫陈姐专业改衣店。

陈姐的故事很励志,她从乡下来到城里,在楚街改衣服16年。通过这门老手艺,她把3个孩子先后培养成才。

七八平方米的小店里,两台缝纫机、一个案板占了将近一半的地方。案板上放着裁缝用的长剪刀、软皮尺、熨斗,还有一盒印着联系方式和业务范围的名片。地面的纸箱上码放着还没来得及改的衣服,墙上挂着一排已经改好、等待客人来取的衣服。

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9点,陈姐都会在这里忙活:扁裤脚、收腰带、换拉链、补破绽……

“陈姐,我的裙子改好没?”“好啦,你试试看。”“嗯,蛮合身的。谢谢陈姐。”

“陈姐,帮我新买的牛仔裤扁一下裤脚。我过十分钟来拿。”“好嘞,来量一下你的腿长。”

陈姐叫陈立娥,今年57岁,圆脸、戴一副眼镜,爱说爱笑,动作麻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姐的老家在宿豫区乡下,她的母亲是远近闻名的裁缝。耳濡目染之下,她从小就学会了踩缝纫机缝补衣服。

成年之后,她嫁到宿豫区仰化镇。结婚时,娘家陪嫁一台缝纫机。婚后,她在村里小学做过代课教师,也和丈夫一起到南方打过工。随着3个孩子的先后出生,她不得不回到家乡照顾一家老小,留下丈夫一人在外打拼。

孩子多,长得快,新衣服很快就不合身了。为了省点钱,她总是花心思把大孩子穿小了的衣服改一改、补一补,给小的穿。同时,家里一些旧衣服,她也会花点心思改成流行的款式。慢慢地,她练出了改衣服的技术。

陈姐很看重3个孩子的教育,希望他们都能成才。为了让孩子有好一点的学习环境,2005年,陈姐把3个孩子一起送到市区读书。她自己也来到城里,方便照顾他们。

孩子上学要交学费,在城里租房都要交房租。陈姐思来想去,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创业”。

2005年夏天,她的缝补摊在楚街荷花池附近正式开张。缝补摊很简陋:支一把大伞,伞下面放一台缝纫机,缝纫机前面放一个“缝补衣服”的木牌子。在南方打过工的陈姐还有点宣传意识,做了名片,发给光顾她生意的顾客。

就这样,陈姐在楚街“练摊”3年。那3年的苦日子,陈姐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冬天,她的皮肤常常被冻肿、皲裂;夏天,她的皮肤又被蚊虫叮咬得片片红肿。下雪天,她就带一只装满开水的茶瓶,干一会活,就搓搓手,喝点热水,暖暖身体。慢慢地,陈姐在楚街站稳脚跟,“打”出了名声,拥有一批老主顾。大家都知道楚街有一个补衣服质量好、改衣服合身的陈姐。

2008年,陈姐租了现在的这个旮旯小店。她的摊子升级成为店铺,从此脱离风吹日晒之苦。她每天加班赚钱,培养3个孩子读书。

陈姐的3个孩子也很争气,先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家立业。

现在,陈姐夫妻俩在城里也有了自己的住房。

“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孩子们很孝顺,都劝我不要再干了,享享清福。”陈姐开心地告诉记者,但是,每天来找她改衣服的街坊邻居非常多。因此,趁着还能干,她要再干几年,服务周边群众。(记者 汪学飞 邵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