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明确了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路径、政策等。为什么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一目标的提出具有怎样的深刻背景?

全面小康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1、新阶段、新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仍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是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是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当前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和要求的时代背景。

在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高、程度更高、标准更高,是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全面实现迈进的现代化,是包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内的全方位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高标准现代化的本质和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要求。如果说,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数量目标,积累了物质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了和谐社会建设量的高度;那么,“十四五”则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是对和谐社会质的追求,是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体到群体、从外在到心理的全方位的提升,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其中重要内容。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党不仅把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理念,而且作为实践要求来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2、新起点、新目标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迈向共同富裕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包括物质基础、阶层结构基础和制度基础。

首先,筑牢了物质基础。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生活水平、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平均值60%降至2019年的28.2%,进入国际公认的人民生活相对宽裕阶段。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年,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迈进世界中上行列。“十三五”以来,我国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支柱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健康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断筑牢亿万民众幸福生活的健康之基,2019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5.6‰,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升至77.3岁,居民健康素质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

其次,奠定了阶层结构基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累计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整体提高,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意味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我国阶层结构比例发生变化,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和占比是衡量改革成果公平配置和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十三五”以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持续上升,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为标准,2019年年底已有超过1.4亿家庭、4亿人成为典型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30%,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他们中很多人是通过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向上流动机制,从低收入群体中分化出来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行列,由此,奠定了共同富裕的阶层结构基础。

第三,夯实了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制度上,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如在社会领域坚持完善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内容覆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以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国各方面制度向着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迈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财富增长及社会公平正义,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环境。我国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为统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制度体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并将推动共同富裕迈向新的台阶。

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中央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此,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近期目标,如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等。这一系列数字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支撑和依据,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1、新矛盾、新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带来主要任务、发展目的的历史性变化。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主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牵引、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需求从内容上来讲,是全方位、全领域的,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有经济社会等外在需求和价值观等内在需求。而衣食住行等民生需求是最基本方面,社会建设是满足需求的重要领域。

从发展层次上来讲,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分为不同层次的,有底线需求、基本需求和品质需求。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点要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更高的生活品质,也意味着必须在更深层次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面对新的矛盾变化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新话题、新需求,我们党继续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大任务。

2、新期盼、新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体现。回应群众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虽遥远但可及可盼,它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构成、扎扎实实推进、逐步达成的。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各地发展情况和发展水平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关键要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涉及经济、政治、生态、社会、文化等领域,其中涉及“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民生领域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直接,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效果最为明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回应人民新期盼,付诸新实践,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要继续倡导艰苦奋斗精神,天上不会掉馅饼,共同富裕也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每个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付出,才会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潘鸿雁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