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清明,北方的气温也逐渐升高,虽然早晚还有些凉意,但是,街上已经有不少年轻人穿起了半截袖衣服。勤快的人家也开始清洗过冬时候穿的棉衣、羽绒服,打算收拾起来冬天再拿出来了。

可是,上年纪的老年人却说,棉衣不要着急收,还没有到真正暖和的时候,还搬出俗语为证: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端午,在农历的五月初五,那时候,气温已经逐渐升高,并且比较稳定,不会再有“倒春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就不用再穿厚衣服了。这就是“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这句俗语包含的意思。

过了端午,进入了夏季,气温升高,不再像春天一样有那样大的早晚温差,也不会再有倒春寒,气温不会像坐过山车一样,高高低低,变化无常,人们自然可以不用再穿棉衣。所以,“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是有道理的。

现在清明刚过,气温还不稳定,忽冷忽热,最容易感冒。大家还是不要把厚衣服都收拾起来,最好在外面留一件、两件的,预备突然变天、降温时穿,以免受冻感冒。

有一年春天,小编就是太勤快,把棉衣全部洗干净收拾起来了,结果,那年春天反复出现“倒春寒”,一直到“五一”才暖和。那年春天,我感冒好几次——因为懒,实在不愿意把洗干净、收好的棉衣再拿出来,所以冻感冒了。

现在的北方正处于“二八月,乱穿衣”的时候,大街上穿薄羽绒服的、穿短袖体恤的都有。等过了端午节,大家就会把棉衣服都收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人体习惯了棉衣的保护,大家还是不要一下子把衣服减到夏装,要一点一点地减衣服,慢慢过渡,给人体一个适应过程,这样才不容易生病。

与“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相类似的俗语还有“食过端午棕,寒衣入箱笼”、“未食端午粽,棉衣不好送”。

等过了五月初五,吃过了端午粽,喝过了端阳酒,气温就会很快升高,炎热的夏季就来临了,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喝了端阳酒,晌午热死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