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12月13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大量沦陷区的人员涌入后方,工厂、学校也迁到内地。

大量人流、资金涌到内江各县,煤、盐、丝、纸、糖等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达到相当规模的内江地区,经济繁荣仅次于成都、重庆。同时,工人、学生大量增加。

1939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国民党反动官府、警察、特务和土豪、资本家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层层压榨剥削内江各县劳动人民。为摆脱民族危机,反抗压榨剥削,中共内江各县党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

联兴小学师生的抗日斗争

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内江县党组织在地处内(江)隆(昌)富(顺)三县接壤处、位于沱江河右岸的冲积小平原上的私立曾氏联兴小学异军突起,革命师生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有声有色。

曾氏联兴小学成为中共内江县党组织的隐蔽据点。该校中共党员占教职员工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共内江县党组织在曾氏联兴小学以新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注入社会教育等方式,启发学生和社会民众参与抗日救亡。

党小组还在学校团结进步青年,发展共产党员。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思想进步较快的贫苦学生易少源被选为儿童团长,1940年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发生后,易少源等人利用寒暑假回家的机会,组织起“联兴校外同学会”,后不断扩大成立了“晨钟学会”,影响力辐射到龙门、万家等乡镇,成员有四五十人。学会通过交换进步书刊、编辑出版“晨钟学会”壁报,宣传“坚持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以巩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活动一直坚持到1949年解放。

缝纫工人、糖业工人的抗日斗争

内江各县有丰富资源作重要战略物资,被定为国家第一期发展工业的区域。抗战时期,经营夏布、食糖等生产、生活用品的商店在内江县城达2000多户。

1939年,内江县城的劳苦大众和3000多名手工业工人在腐朽政权的重税、杂捐和资本家的残酷压榨下,经常处于失业和饥饿状态。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暑衣委员会的一位王姓专员受命从成都来内江县部署国民党军队的暑衣加工任务。他四处勾结承包下六万套(麻布背挂和短裤)军用暑衣的加工。为火速赶制完这批军用暑衣,国民党内江县政府和缝纫业资本家临时召集了内江、资中、隆昌等县的缝纫工人160余人,租用缝纫机90余台,于3月下旬在上南街禹王宫成立了内江县暑衣厂,赶工生产。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为暑衣厂盈利50000余元,资本家们却一分钱也不发给工人,还串通国民党军队强行收缴工人的出入证,企图赶走工人。

1939年夏天,中共内江县委书记闻化鱼和暑衣厂的共产党员发动组织工人控诉暑衣厂资本家罪行,斗争取得了胜利,工人除领取原工资外,每人还分得7元钱。

1939年8月15日,中共内江县委发动缝纫行业的57名工人,成立“缝纫工人合作社”,积极发展党员,建立了缝纫工人党支部。中共内江县委在桂湖街办起“民众夜校”,团结教育工人。

同年底,香港工人反汪罢工的消息传到内江,缝纫工人合作社社员在共产党员胡玉林领导下筹集10元钱寄给重庆《新华日报》转香港支持反汪工友的罢工斗争,闻化鱼代工人们起草致反汪工友的信,被重庆《新华日报》报道。

1942年,中国炼糖股份公司(内江三元糖厂)的职工,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连续三天举行罢工。在工人们的坚决斗争下,厂方终于答应了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罢工取得胜利。

航运工人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胜时期,位于成渝两地的内江县水运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国民党四川省政府、内江县政府和地方势力都想统治内江县的水上运输。

1942年下半年,国民党四川省政府设立四川省水上警察局沱江分局,接管内江县水上运输的管理权。水警沱江分局名曰“加强水运、巩固江防”,实为防止“异党”活动,并对船工、船民敲诈勒索,动辄进行武力镇压,船工、船民深受其害。

层层压迫激起搬运工人们的反抗。1944年夏,内江县军粮船的船工,因靠岸问题同巡逻船上的水警发生争执,水警随意抓人,200多名船工冲进内江县水上警察分局,捣毁办公室,烧毁文件,捣毁沱江水警分局,显示了内江县工人的斗争精神。

汽车工人的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新华日报》虽然可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但由于国民党内江县当局的各种刁难,要及时送到读者手中难度相当大。

中共内江县委为了及时运送《新华日报》,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影响,便以四川省公路局内江县电话交换所为据点,指定共产党员专人负责,依靠汽车工人的掩护,将《新华日报》转运至川南各地,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及其方针、政策,前线抗战的现状快速地传递到川南民众之中,从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信心。

1941年,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四川省党组织面临困境,被迫转入隐蔽活动。中共内江县的党组织先后转入地下后,以社会职业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这一时期,中共内江县委将内江各县及自贡等川南各地撤退转入的地下共产党员,介绍到四川省公路局内江县电话交换所,再由该所工作的共产党员安排可靠的汽车转送去成都、重庆等地。通过这个渠道,川南各地十余名共产党员在内江县党组织和内江县汽车工人的掩护下,先后安全地撤离,减少了牺牲,保存了有生力量。

供稿: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舒启元

文稿:龙朝阳、曾铃翔

编辑:卫雅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