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梨雪

“崂山沙子口陡阡口,地势较高,路窄坡陡。仲春时节,由陡阡口东望,巍巍青山围一盆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里,万树梨花千顷雪,不知花里有人家。大河东两岸一个个村落掩映于花海里。屋宇四周,山坡梯田梨花绽放,洁白一片,如茫茫白雪漫山遍野,玉蕊琼英如雪铺地,沿山坡、平地白色花环交汇于登瀛海湾前。”——这,就是旧时青岛十景之一的“登瀛梨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登瀛梨雪”,首先要说一下登瀛村的来历。登瀛旧名“登窑”,明初当地先民来此立村时,附近曾有许多烧炭的窑炉,故名“登窑”。清同治癸酉版《即墨县志》所载“村庄示意图”中即标注有“登窑”字样。登瀛村前的大海中有一岛屿,相传当年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时,曾率三千童男女由此乘船东渡前往瀛洲,故名“徐福岛”。根据这一历史传说,1934年,当时的青岛市政府下文将其更名为“登瀛”。随着人丁的繁衍,后来又分为前登瀛、后登瀛和小河东三个村子,另外,西侧山根还有一个村子叫西登瀛。

登瀛村究竟从何时起广栽梨树,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但从古人的游记诗文中可知,至少在清光绪之前,登瀛村的梨树栽植就已颇具规模了。光绪年间高密文人孙凤云在《游崂续记》中写道:“前临沧海,后抱大山,梨园椒林,连阡接陌,乃土沃民肥之地也。西南海滩,帆樯林立,曰:‘登窑港’。”他在感叹之余,还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对此地的留恋之情:“崎岖尽处落平川,菘圃椒梨接稻田。三面峰峦一面海,千重竹树百重泉。屋多跨水斜分径,帆远依山高入天。此是东崂名胜地,教人错认武陵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自 王明伦《消失的登瀛梨雪》 图片 胡相洋

摄影@ 昨日乡村原木工坊

梨花,蔷薇科梨属。梨树,落叶乔木,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雪五出,具有浓烈气味。果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

又到了这个季节,梨花开满树,犹如春天里的香雪。

群山拥抱,众林如帷,走进大河东村,仿佛融进了一个莹白的、弥漫着一缕缕怡人清香的梦幻世界,令人陶醉。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从半空望下去,如银龙伏于地上,蔚为壮观。恍若让人一时回到了冬季,迎面而来的却是满满的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 王祖辉

摄影@ 瑞丽

步入林中,徜徉在梨花的海洋里,便能发现它与雪的区别。不同于冰冷的雪,梨花的洁白是有温度的,那是一种素雅、是一种自爱,是一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白。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董志刚

摄影@ 王祖辉

梨花之姿,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姿态之一。风起,花飞,虽飘舞如雪,却温暖随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 戴爱玲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王华

洁白而高雅,一朵朵白得透亮的小花迎着春风摇曳,这大概就是所有人对梨花共通的印象吧。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王华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说起梨花,懂花的人大概明白,它的花语是“纯洁”,正如它的那洁白的花瓣一般,是一个十分贴切的花语。对于很多审美情趣高雅的文人来说,梨花的洁白正象征了一种不屈的高洁品质。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所以张之翰说梨花是“冰姿玉骨,东风著意换天真”;王恽也曾说“爱一枝香雪,几暮雨,洗妆残”;陆游更是对梨花大加赞赏,写出了“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的诗句来。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仰观一棵树,老干虬枝,如苍龙探海。细看一朵花,白瓣红蕊,似蝴蝶展翅。透过花枝,新颖别致的景象映入眼帘,交相辉映,美美与共。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董志刚

摄影@ 戴爱玲

拘一把年华绍逝、万物皆可萌的开悟,别错过崂山春天的这一抹清雅,将心中无数的情丝付于一场梨花雨吧。

来源:悦行崂山